廚余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利用一體推進
在沈陽市于洪區一口袋公園的一角,一座黃綠色外墻的建筑總能吸引每天路過此處市民的目光。原來,這里是一座廚余垃圾處理站。附近社區每天產生的廚余垃圾,在處理站進行二次分類、生物處理等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后,產出土壤修復劑、有機肥,為口袋公園改良土壤,為植物提供養分。這里,成為沈陽建設“無廢城市”,以科技創新推進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的一個鮮明印記。
廚余垃圾不可忽視
廚余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包括菜葉、剩菜、剩飯、果皮等。從產生的路徑上,可以分為居民廚余垃圾和非居民廚余垃圾。10月31日,遼寧中鈺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鈺科技)副總經理夏茂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每人每天產生0.3公斤居民廚余垃圾計算,沈陽每天會產生2700余噸居民廚余垃圾。
“廚余垃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纖維素、水分。如果不經過處理會進一步腐敗變質,對生活環境,主要是空氣、土壤、地下水造成極大影響。對廚余垃圾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早已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夏茂桐說。
就近治理成為關鍵
廚余垃圾因為易腐敗、水分多、氣味怪、體量大等特點,就近、就快處理成為必然選擇。夏茂桐認為,廚余垃圾終端處理設備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中鈺科技開展了“廚余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成套技術設備研發與應用示范研究”,通過好氧發酵技術與自動化控制技術相結合、微生物高通量篩選技術和合成生物學技術相結合,運用空氣能熱泵技術、復合微生物技術,突破現有廚余垃圾的處理技術瓶頸。開發出廚余垃圾處理設備、余熱回收器,開展針對不同來源、不同特性廚余垃圾微生態降解制劑的研發,開展降解產出物資源化利用的研發,使其轉化為土壤修復劑或園林綠化用有機肥料,并培養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專業人才。
夏茂桐告訴記者,該公司研發的中小型廚余垃圾處理一體化成套設備已經在于洪區、鐵西區實現了應用。“廚余垃圾通過‘三化’處理,會產出一部分土壤改良劑、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肥,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從而降低垃圾治理成本。”
政策支持創新不停
生活源廢物的“三化”處理,尤其是資源化利用,是綠水青山的有力保障。2022年沈陽市科技計劃社會治理專項中,對“廚余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成套技術設備研發與應用示范研究”“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慧城市分類垃圾全流程運輸管理可視化平臺的研究”等30項污染防治、城市低碳發展領域項目給予支持。
市科技局社會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無廢城市”建設,這些科技創新項目開展工業固體廢物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及裝備領域科技攻關,推動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處理等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創新應用;加強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技術和裝備研發,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新技術、新材料研發,改進廚余垃圾處理技術,促進廚余垃圾資源化產品應用,將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