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重點任務建設“無廢城市”
——《張家口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解讀
●核心提示: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載體。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提出選取100個左右城市,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有關部門以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主線,統籌制度、技術、市場、監管等要素,構建“無廢”新能源、新產業、新旅游和新工廠,形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新發展格局,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進城市綠色低碳轉型,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高質量建成“首都兩區”、打造“河北一翼”增添綠色底蘊。那么張家口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重點做了哪些工作,又將實現哪些目標,記者通過梳理關鍵詞為您解讀。
★重點1
完善固體廢物管理政策體系
健全污染防治內生機制。研究制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強化屬地主體責任。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將固體廢物分類收集及無害化處置設施納入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范圍。強化標準規范支撐作用。推動企業參與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標準與資源化產品標準制定,促進上下游產業標準銜接。完善固體廢物分類統計。健全固體廢物環境統計制度,建立主要類別固體廢物管理臺賬。
★重點2
降低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壓力
加快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聚焦鋼鐵、建材、化工、裝備、醫藥、紡織、造紙、皮革等重點行業,深化萬企轉型成果,實施傳統產業升級技術改造,每年滾動實施百項技改項目,推行綠色生產,到2025年,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19%。促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以鉛蓄電池、動力電池、電器電子產品為重點,落實生產者延伸制度,逐年提高回收體系覆蓋率。醫療衛生機構可回收物回收率達到100%。
★重點3
推動生活固體廢物源頭減量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推廣“光盤行動”,減少餐廚垃圾。引導酒店、餐飲等場所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建設張家口百萬千瓦風電和光伏發電應用基地,逐步減少煤電比重。加強生活領域固體廢物管理。積極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到100%。逐步提升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著力解決堆肥、沼液、沼渣等產品應用“梗阻”問題。到2025年,強制分類區域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7%,縣城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打造“無廢”細胞工程。
★重點4
推進建筑垃圾多維綜合利用
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落實建設單位建筑垃圾減量化主體責任。優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推進固定與移動相結合的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到2025年,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重點5
提升危險廢物綜合治理能力
嚴格危險廢物源頭管控。持續開展危險廢物排查整治,積極推動源頭減量,年產生危險廢物量100噸以上的危險廢物相關企業完成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和制定、實施自行監測方案。推動實現危險廢物資源利用、焚燒處置、填埋處置梯次利用處置,切實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將涉危險廢物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納入政府應急響應體系,督促指導危險廢物相關企業制定突發環境事件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全面實施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制度。
★重點6
促進農業農村廢物資源利用
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深入推進測土配方精準施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和農作物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3%以上;加強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十四五”期間,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逐年提高。不斷提高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覆蓋率,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十四五”期間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覆蓋率逐年提高,到2025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重點7
建立健全環境管理市場體系
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強化市場體系等建設,打造一批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骨干企業。加強“無廢城市”建設的市場化投融資機制和商業模式探索,以政府為責任主體,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深化政銀合作,依法依規探索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推動固體廢物收集、利用與處置工程項目設施建設運行。
★重點8
推動形成環境管理技術體系
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共性問題研究,鼓勵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申報國家、省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碳達峰碳中和等創新專項。組織推薦國家重大環保裝備技術名錄和環保裝備技術規范管理企業,支持綠色技術創新項目股權融資力度。鼓勵引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國家綠色技術交易。大力推廣應用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持續擴大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和綜合利用渠道。
★重點9
監管發力構建綜合體系
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強化固體廢物環境執法,將固體廢物納入日常生態環境執法監管體系,加強相關部門聯合執法,依法依規查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追究損害生態環境責任者的賠償責任。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完善固體廢物環境信息管理。建立“無廢城市”信息化管理平臺,聯通各類固體廢物數據信息,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協調聯動”,建立線上監管與線下現場執法協調機制。
★重點10
協同發展融入京津冀“無廢城市”集群
開展京津冀“無廢城市”協作。全面加強與京津創新資源對接合作,借助京津地區先進技術、專家隊伍、資金優勢,力爭打造一批引領型京津冀協同創新示范項目。支持環境治理整體解決方案、園區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試點、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 OD)模式試點等創新實踐,為發展“后奧運經濟”、建設“首都兩區”、打造“河北一翼”、建成“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提供優質服務和創造良好環境。(記者 陰英 通訊員 郭靜嫻)
【新聞延伸】
什么是“無廢城市”?
2019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首次明確什么是“無廢城市”,指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建立良好的廢物循環利用體系,實現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共贏。
“無廢城市”中的“廢”具體指固體廢物,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