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等4項標準出臺新聞發布會
來源:江蘇生態環境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江蘇省近期出臺了《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含銅蝕刻廢液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廢無機酸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廢線路板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4項地方標準。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將圍繞這4項地方標準出臺的背景以及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特點,進行解讀發布。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王燕楓、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化管理處副處長揭水通、省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主任錢亞洲、省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副主任黃文平、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張建平、江蘇電科環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曉宇以及省廳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廳生態環境執法監督局、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南京威立雅同駿環境服務有限公司、阮氏化工(常熟)有限公司、蘇州海洲物資再生利用環保有限公司有關負責同志。
受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言人尹榮堯委托,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由我主持。我是省環保宣教中心副主任孫健。
首先,請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王燕楓就這4項地方標準出臺背景、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特點,向大家進行介紹。
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王燕楓:首先,我謹代表省生態環境廳,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江蘇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就《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含銅蝕刻廢液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廢無機酸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廢線路板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等4項地方標準出臺背景、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和特點,與大家作簡要介紹。
一、標準出臺背景
生態環境標準是落實環境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技術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省政府辦公廳于2021年印發《江蘇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完善水、大氣、土壤、固體廢物、化工園區等監管要素管理技術規范,力爭建成全國覆蓋面最廣、類型最全、質量最高、匹配度最優的標準體系。
我省工業經濟總量大,產業結構偏重,危險廢物產廢企業數和產廢量長期位居全國前列,2021年申報產廢企業50472家,產廢量706.7萬噸,利用處置量685.6萬噸。從江蘇省情和工作實踐來看,我們開展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標準體系建設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和良好的基礎。一是政策上有明確要求。2020年修訂的《固廢法》提出,制定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標準,使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物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用途和標準。2021年,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強調持續優化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標準,不斷完善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標準。同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標準體系。二是管理上有實踐基礎。從2006年開始,我廳陸續開展了電鍍及酸洗污泥、廢無機酸、農藥包裝廢棄物、廢活性炭等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課題研究50余項,多項成果被轉化為現行環境管理制度。出臺了包括廢線路板、含銅污泥、蝕刻廢液、廢乳化液、廢包裝桶等重點行業環境管理規范性文件10余項,指導企業建設運營,提升污染防治水平。三是體系上有系統謀劃。充分發揮和放大部省共建優勢,我廳按照“率先”的目標定位,以實施《江蘇省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2年)》為契機,構建了以《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為引領,含銅蝕刻廢液、廢無機酸、廢線路板等重點綜合利用污染控制專項標準為支撐的“1+N”標準體系。
二、重大意義
本次標準制定堅持“問題導向、充分利用、過程監管、風險可控”的原則,對解決利用處置行業發展困境、提升企業運行管理水平、強化環境風險管控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填補標準缺失短板。國家針對焚燒、填埋處置單位污染控制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標準規范,但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標準規范較為缺乏,且標準與標準之間分散不銜接、部分管控指標未明確實施細則。我省結合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加強頂層制度設計,全面梳理危險廢物現行管理制度標準,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危險廢物生態環境標準規范體系建設,補齊重點行業綜合利用標準缺失短板。
二是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我省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單位333家,占全省利用處置單位的79.7%,但實際設施運行負荷不足30%,產能嚴重過剩。少數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時間早,技術工藝落后、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行業內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標準的發布可以規范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全過程管理,倒逼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是統一監督管理尺度。在日常管理中,一些企業存在混淆產品和廢物,借副產品名義逃避危險廢物監管等問題,社會潛在環境風險大。就管理部門而言,標準的發布為環評審批、許可證發放和環境執法等方面提供了支撐依據,統一了管理尺度。就企業而言,標準的發布降低了危險廢物不規范綜合利用而導致的風險隱患,幫助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三、主要內容及特點
(一)《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適用于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單位全過程的污染控制,從入廠分析、貯存、物化處理、綜合利用、焚燒、填埋和運行管理等7個方面提出了技術要求。補充細化了國家現行危險廢物焚燒、填埋標準要求,創新提出綜合利用產物分級管控具體措施,將近幾年我省研究制定且行之有效的新管理理念,如企業設置全流程智能管理平臺、定期信息公開等要求納入本標準,促進我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規范化管理。
(二)《含銅蝕刻廢液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與國家標準《含銅蝕刻廢液處理處置技術規范》形成錯位補充,國家標準側重含銅蝕刻廢液處理工藝和技術。本標準基于酸堿性含銅蝕刻廢液重金屬含量較高,可能存在污染物排放超標問題,從分類收集貯存、產物質量控制、污染防治等方面進一步強化全過程管理要求,特別對于用作冶煉的銅系產物、蒸發鹽、再生蝕刻液等綜合利用產物分類提出流向管控要求。
(三)《廢無機酸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針對我省廢無機酸綜合利用行業現狀問題,提出了廢無機酸入廠分析、貯存、綜合利用過程及產物污染控制的技術要求和運行管理要求,是對工業廢鹽酸、廢硫酸處理處置等國家標準規范的有益補充。同時,結合綜合利用工藝及綜合利用產物有害成分控制要求,細化了入廠接收標準,明確了廢無機酸綜合利用企業必須具備的分析檢測能力,強調了用于工業廢水治理、作為再生酸使用等途徑的綜合利用產物有害成分控制和環境風險評估要求。
(四)《廢線路板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已于2021年4月發布實施,該項標準實施一年多來,有效規范了我省廢線路板綜合利用行業,為地方發證提供有力依據。標準淘汰了水力搖床分選、露天焚燒等落后工藝,指導企業在收集、運輸和貯存、污染控制、再生產物控制方面規范化管理和運行,提出銅粉及樹脂粉定向利用要求,暢通了再生產物綜合利用渠道。截止目前,新上合規企業9家,有效推動了標準應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標準體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結合我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助力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也歡迎各位記者朋友繼續支持、關注生態環境工作。
下面,各位記者朋友可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
現代快報記者: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需要技術標準的有力支撐,請問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相關負責人,省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今后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的標準化工作?
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管理處副處長揭水通: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領域一直是我省標準化工作的重點領域。多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市場監管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密切配合,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基本完成了《江蘇省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確定的各項任務,為全省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力現代化建設奠定了良好技術基礎。下一步,我們計劃采取以下三個方面措施,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領域標準化工作。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生態環境和標準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要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要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嚴密防控環境風險。關于標準化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這些新要求,是我們下一步推進全省生態環境標準化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將認真學習、全面貫徹落實。
二是配合做好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生態環境標準是綠色發展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完善的內容。下一步,我們將配合省生態環境部門,著力加強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推動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從注重末端污染治理向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轉變,從單一服務環境治理向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轉變,更加注重培育發展環保產業標準,更加注重數字技術在生態環境標準中的應用。同時,按照“穩步擴大標準制度型開放”的要求,積極支持參與國際、國家生態環境相關標準的制定,鼓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支持社會團體、企業等各類主體平等參與生態環境地方標準制定,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標準質量水平。
三是合力推動各類生態環境標準的宣貫實施。標準只有實施才能發揮作用,我們將與生態環境部門一道,推動各類生態環境標準的有效實施。此次生態環境部門專門組織對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領域4項地方標準進行宣貫,不僅有利于宣傳和實施這些標準,運用標準化手段提升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同時也有利于帶動更多生態環境領域標準的實施運用,進一步發揮標準對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下一步,我們將共同推動已發布的各類標準推廣實施,組織開展重要標準宣貫培訓,促進更多生態環境標準落地見效。
新華日報記者:請問《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發布后,對推進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哪些具體舉措?
省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主任錢亞洲:我省作為危險廢物產生、綜合利用與處置大省,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單位418家,核準利用處置能力1853.6萬噸/年,企業數量和核準能力均位列全國前列,基本能滿足我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需求。但總體來看,部分企業由于成立時間較早,在利用處置工藝、技術、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我省高度關注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高質量發展,省政府提出“建立健全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標準體系,促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們結合實際管理工作需要,研究制定了《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對行業提升的舉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強調和細化《固體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固體廢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術導則》等現有國家、行業標準,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
一是明確入廠分析基本能力建設要求。針對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接收控制措施不健全、檢測分析能力不足等問題,提出制定接收標準與檢測方案,提高人員與設備配置,加強入廠接收管理,把好危險廢物入場關。二是明確貯存設施分級管理。從危險廢物特性出發,對含揮發性有機物或揮發毒性物質的危險廢物,提出貯存設施需配備廢氣收集及處理系統的要求,不搞“一刀切”,真正發揮設施投資效益,為企業降本減負。三是明確污染治理措施。活性炭是危險廢物焚燒過程中二噁英末端控制的常用物質,部分焚燒設施由于活性炭質量不高會造成排放超標問題,因此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活性炭產品采購質量標準與運行投加量,規范企業日常生產,保證重金屬及二噁英去除效果。
二、吸收和補充省內利用處置企業在危險廢物全過程規范化管理中好的做法與先進的經驗,進一步提高企業專業管理水平。
一是加強高危險性廢物貯存管理要求。針對具有反應性、易燃性等危險特性的廢物,提出通過采取縮短貯存周期、加強人員巡查等舉措,有效降低化解風險。二是加強自動化控制運行要求。在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工藝設計、設備選型等方面充分考慮適用性和先進性,在標準中提出焚燒設施料坑安裝溫度紅外監測、自動火焰探測來提升風險預警能力。三是加強信息化管理要求。鼓勵企業強化生產、安全、環保等智能化運營,提出建立涵蓋接收、入廠、貯存、利用、處置等全流程的智能管理平臺,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
三、規范和引導危險廢物具有廢物與資源雙重屬性的特征,進一步明晰綜合利用產物資源利用途徑。
一是推進綜合利用產物分級管控,基于產物屬性和利用途徑,提出按產品管理、鼓勵再生回用和定向利用、環境風險評估兜底、特殊區域及行業禁入等四級管理要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拓寬危險廢物利用路徑。二是創新設計綜合利用產物標志,嚴格區分綜合利用產物與工業產品,要求綜合利用產物進入市場流通前要標注標識,并注明來源危險廢物類別,主要組分及特征污染因子、使用行業范圍和用途等信息,便于下游企業識別和采用。三是引導次生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按照“無廢城市”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的管理理念,鼓勵爐渣、飛灰采用高溫熔融、水泥窯協同處置等非填埋方式規范利用與處置,有效節約土地資源。
當前,我省已初步構建了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環境管理體系,為行業、企業“提標提級”提供了有力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我們將結合我省固廢治理重點,不斷充實標準體系架構,跟蹤提高行業治理技術水平,推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省廣電總臺新聞廣播記者:含銅蝕刻廢液、廢無機酸和廢線路板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3項標準對相關綜合利用行業管理水平提升具有深遠意義,請介紹一下三個標準的特色亮點,如何進一步宣貫。
省固體廢物監督管理中心副主任黃文平:我省工業經濟發達,電子設備制造、金屬加工、化工等產業密集,隨之產生的含銅蝕刻廢液、廢無機酸和廢線路板等危險廢物年產量約202.5萬噸,占全省危險廢物產生總量28.6%,對應的綜合利用經營單位占全省利用處置單位的32.3%。部分綜合利用單位存在工藝技術簡單、綜合利用產物附加值低、污染防治水平不高等問題,我廳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歷經5年的時間制定出臺含銅蝕刻廢液、廢無機酸和廢線路板等3項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成為遵循《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架構體系下的首批細分領域地方標準,為全國首創,充分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對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提出了相關指導意見。
下面我先介紹三個標準的特色亮點。
《含銅蝕刻廢液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廢無機酸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和《廢線路板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作為同系列標準,具有以下特色亮點:
一是規范準入,提高要求。選址方面,要求含銅蝕刻廢液、廢無機酸和廢線路板綜合利用新建經營企業應進入工業園區或工業集中區,涉及危險化學品生產的應進入化工園區或化工集中區;規模方面,綜合考慮企業配套環保設施投入、日常運行費用及綜合利用產物價值等因素,分類確定最低利用能力要求;檢測方面,明確要求經營企業加強分析測試能力建設,把好危險廢物入廠控制和綜合利用產物出廠質量關。
二是規范運行,嚴控污染。貯存方面,強調分類分區貯存,特別是含銅蝕刻廢液、廢無機酸不得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儲池;運行方面,推薦采用自動化程度高、行業先進的技術工藝,淘汰環境污染重的落后工藝;污染防治方面,廢氣治理突出無組織氣體排放的生產和貯存設施應有效密閉并收集,廢水治理突出不同污染因子的排放限值要求,固廢治理突出產生的固體廢物應明確其屬性及利用處置方式,并做好詳細臺賬記錄。
三是規范監管,防范風險。在《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對綜合利用產物提出四級管控要求的前提下,質量控制方面,結合三個行業不同特點及現行綜合利用產物主要使用途徑,明確重金屬等特征污染物含量要求;流向管控方面,要求企業公開綜合利用相關信息及下游使用企業信息,持續跟蹤綜合利用產物的最終流向,確保流通環節風險可控;模式創新方面,參照國家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模式,提出綜合利用產物“再生回用和定向利用”,促進供需雙方直接接洽,監管對象更加明確,危廢全過程追溯性更強。
針對三個標準如何更加規范有效的執行,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宣貫。
一、做好與環評審批、許可證發證的銜接,增強工作合力
一是在項目審批方面,三項標準在項目選址、建設規模、環境保護及運行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強了對新、改(擴)建項目立項指導,為環評審批提供了文件依據。二是在許可證管理方面,加強對地方審批部門的發證指導,確保全省一把尺子量到底,總結推廣無錫市排污許可證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兩證融合”改革試點工作,在全省加快構建“簡審批、嚴監管、優服務”工作格局。三是在部門聯動方面,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強標準實施過程中的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并結合實際工作下發指導文件;與環評、執法等部門建立標準執行問題反饋機制,加強行政審批與監管的有機銜接,研究探索標準實施的雙隨機抽查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防范環境風險
一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單位是落實危險廢物各項管理要求和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要依據地方標準和許可證要求開展經營活動,對不符合標準的技術工藝加快提標改造。二是強化過程管控,在項目運營過程中,指導企業加強污染控制的技術要求和運行管理要求,明確執行的污染控制標準,細化臺賬記錄、信息公開、產物流向、信息化等運行管理要求。三是加強事后監管,將標準規范作為監管執法的重要依據,指導環境執法人員依法執法,降低自由裁量的空間。各地各部門可以依據地標要求細化、實化監管措施,對于邊界模糊、執法彈性大的層面有針對性地精準執法。
三、充分開展全方位宣傳,提升標準影響力
采取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開展標準宣貫工作。一是在社會層面,充分利用電視、網絡、期刊、報紙等渠道平臺,完善地方標準宣傳網絡體系,積極營造學標準、懂標準、用標準的良好氛圍。二是在管理層面,舉辦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污染控制系列標準專題培訓會,將標準納入日常固廢管理、執法人員培訓教程和移動執法系統中。三是在企業層面,引導各地市開展面向相關行業、企業負責人的標準培訓,構建標準從制定發布到宣傳貫徹實施一體化閉環。
中國江蘇網記者:《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發布,對于我省危險廢物處置企業的運營和發展具有哪些重要意義?請簡要介紹一下。
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張建平: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有限公司是中國光大集團以及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企業,專注于固廢及危廢處置等業務,項目分布在國內15個省市以及德國等區域。下面由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的發布,對提升全省危廢處置規范化管理水平產生了深遠影響。以危險廢物焚燒處置企業為例,標準中加強了對入場接收的危險廢物要進行相容性檢測、安全性評估,然后再配伍的要求,以及料坑等焚燒車間重點部位增加自動火焰探測及自動滅火系統,啟停爐需要向生態環境局報備。上述要求加強了企業風險防控能力,確保危廢焚燒各環節始終處于管控狀態。標準提出,鼓勵危廢焚燒爐渣、飛灰采用高溫熔融、水泥窯協同處置等非填埋處置手段處置。上述資源化利用手段比常規進入剛性填埋場方式費用有所降低,有助于降低焚燒處置企業的運營成本。也是助推我省“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危險廢物趨零填埋的有效抓手。對危險廢物填埋處置企業而言,標準根據GB 18598-2019中的修訂內容,提出了危廢填埋場從建設到封場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包括規范入場接收標準,建設危險廢物智能化管理平臺,考慮危險廢物后期回取再利用的可行性等內容,對于保持填埋場長期安全穩定運行,降低環境風險隱患,實現庫容有序合理利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在新冠疫情持續影響,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與處置技術規范 通則》的發布,是推動危廢經營單位技術創新、提升行業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將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危廢處置企業的代表,我們將嚴格執行和實施相關技術規范,積極開展設備改造和技術創新,促進企業的環境、經濟、社會效益同步發展,與業內同仁一道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中心記者:請問《廢無機酸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標準出臺,給企業帶來哪些影響,是否有促進作用?
無錫電科環保副總經理陳曉宇:我公司是一家綜合利用廢無機酸的經營單位,綜合利用能力12萬噸/年,主要通過過濾、蒸餾、汽提、吸附等工藝對廢無機酸進行綜合利用。
我省廢無機酸產生量大,部分廢無機酸綜合利用企業在日常運營中僅關注廢無機酸中與產品質量有關的指標,對重金屬、有機毒物等特征污染物關注甚少,造成綜合利用產物缺乏有效監管,綜合利用過程環境安全風險較大!稄U無機酸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的出臺,對于廢無機酸資源利用過程全生命周期有了指導性的技術規范。標準提出,廢無機酸不得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儲池,廢氣治理無組織氣體排放的生產和貯存設施應有效密閉并收集等,有利于企業在廢無機酸綜合利用過程中對污染物的控制,讓過程管理有標可依,最大限度減少安全事故發生。電科公司會全力支持并嚴格按規范執行。
標準對企業運營管理全方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在供應鏈、接收標準、檢測、生產、存儲及產品管理上全面提升,可以有效提高行業管理水平。通過嚴格執行標準,我們還可以提升團隊管理能力,從而提升資源利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更有利于促進廢無機酸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社會環境貢獻意義更大。
省環保宣教中心副主任孫。河捎跁r間關系,今天的發布會就開到這里,如有其他問題可以會后聯系。謝謝大家。
近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