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創建于1956年,原名為重慶建筑工程學院衛生工程系,1979年更名為城市建設工程系,1994年更名為城市建設學院,2000年更名為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學院發展于1935年的采礦系,2000年更名為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2019年重慶大學整合原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和原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市政工程學科資源,組建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1955年招生給水排水工程專業,1985年招生環境工程專業,1986年招生環境科學專業,2013年招生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是中國首批創辦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的院系之一。
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是“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環境科學/生態學全球ESI排名前1%。學院現有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給排水工程、環境生態學4個本科專業,具備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養體系。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9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46人,86%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在校學生170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0人,碩士研究生831人,本科生803人。本科教育享有盛譽,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是國家級優勢特色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為重慶市一流專業,推薦申報國家一流專業,在《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8-2019》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為5星專業,環境科學、環境生態工程為4星專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排名全國第2名,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排名全國第5名。學生培養質量高,50%以上本科生畢業后到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國內名校或者到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帝國理工等世界名校攻讀研究生。畢業生就業形勢好,畢業后表現優異,涌現出華為集團總裁任正非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科學研究:
學院現有低碳綠色建筑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際聯合實驗室、國家“985”科技創新平臺、國家“211”重點建設學科、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111引智基地、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等12個國內領先的國家及省部級基地平臺。近五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5項,國家級重點項目36項,年均科研經費達6000萬元,高水平科研論文快速增長,2018年發表SCI論文同比增長50%,獲得華夏科技進步特等獎、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多項。
人才培養:
學院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有理想、有能力、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是全國標桿黨支部、三全育人試點院系、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重點建設單位,黨建與思政工作在全國有示范引領作用。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學業導師、職業規劃導師,實現一對一四年全程指導;認真做好專業建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和環境工程專業通過國際專業評估和國家專業認證;切實加強教育教學改革,2018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大力提升學生國際化水平,每年支持資助300多名學生出國出境交流學習;切實加強班風學風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展平臺和發展機遇,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卓越發展是學院人才培養追求的目標!
|
|||||||||||||||||||||
學院領導 | |||||||||||||||||||||
|
組織機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