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
大眾網記者 汪正 薛棟文 洪金鳳 日照報道
4月27日,日照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生態優先.綠色日照”主題系列發布會(第二場),日照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宋君介紹《日照市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出臺情況和主要內容。加強和規范排污口監督管理對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和建設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具有重要作用。4月20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日照市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以繡針河、傅疃河、濰河、沭河和海州灣重點,深入開展排污口動態排查,2024年6月底前,完成全海域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務,202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并建立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

三項重點任務1.摸清排口底數,在前期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的基礎上進行再排查,逐一確認責任主體,建立管理臺賬。2.實施分類整治,結合實際細化排污口類型,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要求,以治污截污為重點,“一口一策”實施排污口整治。3.強化監督管理,從規范審批、強化督導、加強監測、嚴格執法、智慧監管等五個方面提出具體管理要求。

五條具體措施1.規范審批,依法依規對工礦企業、工業和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設置進行審核。入河排污口設置應滿足水功能區劃要求。入海排污口的設置實行備案制,由市生態環境局依法依規對新、改、擴建入海排污口實施備案管理。2.強化督導,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排污口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水利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協作,有監督管理權限的部門依法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制定年度計劃,對排污口排查整治進展和設置審批備案等情況定期開展自查,對發現的問題要持續跟蹤督導,確保整改到位;對整改完成的問題進行現場核查,嚴防問題反彈。3.加強監測,生態環境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等措施,依法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要求。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對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開展監測。4.嚴格執法,加大排污口環境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設置排污口或不按規定排污的,依法予以處罰;對私設暗管接入他人排污口等方式逃避監督管理的,依法予以嚴厲查處。5.智慧監管,按照“身份證式”排污口管理模式,實行排污口二維碼信息化管理,并將排污口分布及數量、排放去向、排污單位等信息納入市“智慧環保”監管平臺。

排、測、溯、治日照市生態環境局三級調研員辛本勝回答記者提問,介紹日照市排污口排查整治情況。2019年以來,按照省生態環境廳統一部署,日照市開展了入河入海排污(水)口排查整治工作——“排、測、溯、治”。排查——以人工徒步、現場走訪等傳統手段為主,輔助選取無人機航測、衛星遙感等形式,對入河入海排污(水)口進行全面排查。監測——對排查出的所有排污(水)口出水進行取樣監測,分析水質情況。溯源——對所有入河入海排污口上游來水情況進行逐一核實,查清排污口對應的排污單位及其隸屬關系,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建立責任主體清單。整治——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要求,以治污截污為重點,并結合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治理及重點河流(海域)環境綜合治理等工作,“一口一策”開展排污口整治。入海排污口方面,2019年以來,日照市對全市海岸線向陸地一側2公里向海一側200米的區域、入海河流河道兩側各500米上溯5公里范圍以及工業集聚區、城鎮集聚區、港區、水產養殖集中區、旅游岸線等區域實行可見光和熱紅外航測排查,確定全市各類入海排污口1573個。印發實施《日照市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了“分工到部門、落實到各區”的工作機制,采取了排查監測溯源、完善機制體制、精準靶向治理、因地制宜施治等措施,全市1573個入海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為近岸海域水質達標奠定了堅實基礎。相關經驗做法被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發文推廣。

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會同有關部門,以改善流域、海域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切實加強和規范全市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有效管控各類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