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穗港澳“小三角”的中心位置。全區總面積786.1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4.76萬人。番禺是廣州“南拓”重點區域,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利,是廣州重要的工業強區和重要的工業出口基地之一。根據廣州市番禺區片區發展規劃,番禺區規劃定位為廣州市現代化新中心城區,是珠江三角洲客運交通樞紐,商貿、旅游、咨詢綜合服務中心,知識與創意產業基地,適宜居住的生態住區。
番禺區境內地勢平坦,地勢由北、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主要以海拔50米以下的臺地,南部是連片的沖積平原。沖積平原河網密布,主要河道有西江、北江的干支流沙灣水道、市橋水道等17條河流,在境內及境邊總長近260千米。珠江網河流經番禺區境河段,北面為珠江密河道、瀝滘水道及三枝香水道;東面為獅子洋及蓮花山水道。北江干流,自西北向東南流入境內中部地區,分成市橋、沙灣、騮崗、蕉門4條主要水道,分別出虎門及蕉門。順德水道支流容桂水道,也自西北向東南流入境內南部,與潭洲水道匯成洪奇瀝出海。另由洪奇瀝東面又分出上、下橫瀝兩條汊道,橫貫境內南部,匯入蕉門水道出蕉門。
順德水道、沙灣水道流量充沛,水質優良,是番禺區受保護的最重要飲用水源,但每年秋冬季節,咸潮上溯造成番禺區水質性缺水的問題十分嚴重。
番禺區境內地勢平坦,地勢由北、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主要以海拔50米以下的臺地,南部是連片的沖積平原。沖積平原河網密布,主要河道有西江、北江的干支流沙灣水道、市橋水道等17條河流,在境內及境邊總長近260千米。珠江網河流經番禺區境河段,北面為珠江密河道、瀝滘水道及三枝香水道;東面為獅子洋及蓮花山水道。北江干流,自西北向東南流入境內中部地區,分成市橋、沙灣、騮崗、蕉門4條主要水道,分別出虎門及蕉門。順德水道支流容桂水道,也自西北向東南流入境內南部,與潭洲水道匯成洪奇瀝出海。另由洪奇瀝東面又分出上、下橫瀝兩條汊道,橫貫境內南部,匯入蕉門水道出蕉門。
順德水道、沙灣水道流量充沛,水質優良,是番禺區受保護的最重要飲用水源,但每年秋冬季節,咸潮上溯造成番禺區水質性缺水的問題十分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