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Knews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向社會公布了第一批集中查處的13個重大典型壟斷案件,其中5個案件發生在藥品領域,8個案件發生在公用事業及保險等領域,個別企業甚至被市場監管部門開出了億元級“天價罰單”。

遠大醫藥利用其市場支配地位,要求制劑企業接受不合理交易條件,被市場監管總局處以罰沒款合計2.85億元。在另一起案例中,東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違法將原料藥銷售價格大幅上調,被遼寧省市場監管局處以1.33億元的罰款。涉案的公用事業,則涵蓋了供熱、供氣、餐廚垃圾收運等領域,與民生息息相關,如華能日照熱力有限公司沒有正當理由,要求新建小區開發建設單位必須購買其銷售的用熱計量裝置,否則不予供熱驗收,被罰款425.98萬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分析說,這些聚焦在民生領域的典型案例,針對性是非常強的,都是老百姓日常比較關注、訴求比較強烈的一些問題。在這些領域進行反壟斷執法大家的獲得感會明顯提升。不少企業的罰單都是大額罰單,這也會對相關行業形成比較好的震懾效應。

此次執法行動公布的案例中,除了企業主體之外,還包括兩個行政單位,這也說明我國對反壟斷一視同仁。案情通報顯示,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以與某生物能源系統有限公司簽訂BOT合同為由,要求有關縣區政府和下級相關單位對其他企業從事餐廚垃圾收運處理的申請不予行政許可,并要求各區環衛部門督促轄區各餐飲企業與該公司簽訂餐廚垃圾收運協議。

哈爾濱市城市管理局曾在2021年4月委托第三方在黑龍江省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哈爾濱市共享單車投放份額招標公告》。項目設立自行車兩個標段,助力車一個標段,要求兼投不兼中。隨后,該局與三家中標單位分別簽訂了《共享單車規范停放管理協議》。經查,兩個案例的當事方都存在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共查辦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73件。相比2021年的46起,反行政壟斷案件量明顯上升。對此,馬亮指出,在政府采購行政許可的領域,經常出現政府部門帶頭違法的問題,這可能會助長不正當競爭和相關的壟斷現象,包括會形成一些不良的風氣,甚至會讓一些企業也有樣學樣,讓市場競爭難以走向公開、公平。此外,行政性壟斷往往集中在民生重點領域,對其進行打擊,可以給老百姓帶來很實在的收益。打擊行政性壟斷,可以引導相關市場進行更加公開、公平的競爭,實現優勝劣汰,為老百姓帶來切切實實的收益。

反壟斷執法對于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6月5日表示,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點任務和關鍵舉措。馬亮認為,此次公布的重大典型壟斷案件中,不少都和地方保護主義有關。只有推動這些領域的市場準入,讓相關的外地企業、新興企業加入到市場競爭,才能真正打破地方保護主義,讓各類市場主體充分公平競爭,也讓各類市場要素能夠自由充分地流動。這可以進一步提升相關的資源配置效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從而進一步構建更加完善的全國統一大市場體系。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李榮康 翟靜 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