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八年,污水變清流!孟加拉國這座污水處理廠“中國造”
環球網2023-09-25 19:56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年七月,中國和孟加拉國“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建設項目——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舉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禮。
作為孟加拉國第一座現代化污水處理廠,它的規模在整個南亞地區都是最大的。歷經八年時光,污水變“清流”的背后,傾注了中國建設團隊的智慧和情感,也為孟加拉國民眾帶來了惠及子孫后代的美好生活。

達舍爾甘地村的加赫和弟弟薩夫,8年前在村里開了一片魚塘,但河水被污染,魚蝦都死了。
他們不得不從距離達卡260公里外的吉大港運回并不新鮮的蝦到早市上賣,勉強維持生計。
達舍爾甘地村就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南郊,這里雖然河流密布,但污水橫流,村民們并不能“靠水吃水”,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人民幣。
整個達卡的情況也并不樂觀,2000多萬人口中,僅能保證20%的人用水安全,因為這里原有的污水處理廠是30年前建成的。

帕戈拉污水處理廠負責人 拉哈特·?说拢帕戈拉污水處理廠是1992年修建而成,日污水處理能力為12萬立方米。要知道這個工廠是設備和主干下水道,現在已經老舊了。
就是在加赫兄弟開魚塘的2015年夏天,達舍爾甘地村來了一批陌生的中國人。

中國電建成都院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部項目現場負責人 任瑞柯:2015年,就我們是第一批過來,那個船要不停地漏。我就只能拿了一個葫蘆,一點一點地把船里面漏的水給它舀出去,那個水看起來很臟。

中國電建成都院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部項目總負責人 張成波:很多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里面,包括一些垃圾都排放到河道里面。包括魚和這個水生物的生長,都是非常困難的。
這一次實地踏勘,雖然路途艱難,卻收獲滿滿。
2016年10月,在中孟兩國元首見證下,孟加拉國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項目貸款協議簽署。

達卡市供水和污水管理局總經理 塔克塞姆·汗:這是在中國政府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大力支持下建造的、最好的一個污水處理廠。這個項目對于孟加拉國意義重大。我們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很好的倡議。
2017年8月,采用中國政府貸款、中國設計、中國設備、中國建設的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正式開工建設。
一次性建成5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對孟加拉國來說,是書寫新的歷史,對中國建設團隊來說,也是一次新的嘗試。
項目咨詢總監金在允來自韓國;咨詢工程師來自孟加拉國。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知識背景、不同的標準規范,在這里不斷地碰撞。

中國電建成都院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部項目總負責人 張成波:因為我們在一個新的國家里面,你要遵循當地的安全的標準或者安全的要求。當地的煤氣公司就要求管線必須在我們的污水管線的上方。
當地的這一規定是1991年頒布的,而按照中國的技術標準也完全能夠滿足安全要求。但溝通的時間成本會嚴重影響工期,如果不能在雨季到來前解決這一問題,項目的進度至少會延后半年。

中國電建成都院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部協調工程師 楊發峻:最后我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我們污水干管跨越的這一段,這一段的燃氣管用個梯形的方式,給它抬升上來。這樣既滿足了孟加拉國當地的這個規范要求,而且節約了工期。
達舍爾甘地污水廠項目使用的設備,都是中國造。但施工期間,由于疫情影響,航班熔斷、物流中斷,設備和材料無法及時送達。頂著43℃的高溫,米家立在達卡四處尋找和工地設備匹配的繼電器。

雖然經常是一路奔波,無功而返。但中國建設團隊在和當地人常年的交流中卻有了不少意外的收獲。工地周邊的當地菜販,已經可以和他們用中文對話。
一直在早市賣蝦的加赫兄弟倆,也都在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部找到了工作。

達舍爾甘地村村民加赫:你知道,我家里有十多個人,有十口人。10個人每個月的開銷至少是2萬塔卡,很高興在項目工作,這樣家里的食物和其他花銷都不用愁了。
這幾年,加赫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不小的改變,他結了婚,孩子都三歲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張成波的女兒和加赫的女兒同齡,但她并不能經常見到電話那頭的父親。

中國電建成都院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部項目總負責人 張成波:跟媽媽視頻的時候,她就會跑過來把你視頻給掛了。她可能不想在視頻上說話,但是她在視頻之下,她會跟媽媽,跟外公和外婆也會是經常會提到爸爸的。
遠方的思念,無法替代真實的陪伴。張成波和同事們能做的,只有堅守陣地,期待一個個難關不斷突破,項目早日完工。

中國電建成都院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部項目總負責人 張成波:閘門一提,所有的人都是很興奮的,也是很激動的。
從管線鋪設到淤泥清理,從污水進廠到“清流”奔涌。熬過與家人分別的無數日夜,歷經異國作戰的千難萬險,張成波和同事們終于迎來簽署項目移交證書的最后時刻。

中國電建成都院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部項目總負責人 張成波:簽字之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大家心里都是沒有底的,誰都沒辦法拍胸脯,就是我們一定能夠拿到這個證書。

中國電建成都院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部項目總設計師 何利:經過無數次的努力和這么長的時間的一個對接之后,肯定是就像高考一樣的,要去過這個獨木橋了,像一場戰斗,確實像一場戰斗。

達卡市供水和污水管理局項目主任 莫霍辛·阿里·米亞:感謝所有人。他們付出了很多,在疫情暴發期間,他們想方設法推進建設,沒有止步,終于讓項目順利完工。
歷經八年,中國建設團隊為達卡留下了一座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他們即將轉身離開,而更多的當地工人會永遠留在這里工作。大學畢業就進入這個項目的馬萌,不僅在工地上成了家,還和他的中國隊友成了好兄弟。

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員工 馬萌:當年我加入公司,他們教我怎么用筷子,中國人樂于把經驗技術和知識傳授給其他人,我很喜歡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我會一些中文,你好,朋友!你好,中國!
達舍爾甘地村的污水不見了,魚蝦在河中暢游;達卡市區500多萬人的生活污水,在這里變得清澈;孟加拉國境內的400多條河流也將從這座南亞最大的污水處理廠開始,進行系統治理。

孟加拉國總理 謝赫·哈西娜:今天我們共慶這個項目的竣工典禮,實施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項目,是污水系統總體規劃的開始,它讓后代能生活在一個更加美好的、發達的、宜居的孟加拉國。
(總臺央視記者 王琰 叢威娜 鄭連凱 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