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心城區設九個雨水排水分區 專項規劃公開征求意見
- 2023-11-21 07:21
- 來源: 安徽商報
面對強降水等極端天氣,城市將如何應對?近日,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公示了《合肥市排水(雨水)防澇專項規劃(2021-2035年)》和《合肥市污水專項規劃(2021-2035)》,并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和建議。
中心城區設九個雨水排水分區
為持續提升城市防災減災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正常生產生活,合肥市制定了《合肥市排水(雨水)防澇專項規劃(2021-2035年)》。本次規劃范圍為合肥市中心城區范圍,總面積為1003.6平方公里。合肥市城鎮類型為特大城市,規劃目標是城市雨水管渠及泵站保證設計標準以內的降雨時,地面不積水;城市排水防澇系統保證發生城市內澇防治標準(50年一遇24h)以內的暴雨時,城市不發生內澇災害;發生超過城市內澇防治標準的降雨時,不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具體來說,合 肥市內澇防治標準需有效應對 50 年一遇24h設計暴雨,居民住宅和工商業建筑物的底層不進水;保證道路中單向至少一條車道的積水深度不超過 15厘米。
本輪規劃雨水排水分區分為南淝河系統、十五里河系統、塘西河系統、派河系統、四里河系統、板橋河系統、二十埠河系統、店埠河系統、空港系統等九大系統。規劃一級雨水分區43個,二級雨水分區410個。根據雨水排水分區的劃分,在每一分區內布置雨水管渠。其中,合肥老城區(環城馬路以內)在排水體制上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其余區域采用雨、污分流制。
各分區防洪排澇均有新招
據了解,老城區由環城水系圍合,服務面積5.2平方公里。由于老城區排水系統建設時間較早,現狀管道、水泵設計重現期較低,其現狀是開發密度較高,且用地緊張,規劃通過源頭分散多點調蓄、末端集中線性調蓄、信息化管理等措施,達成排水系統提標,兼具實現合流系統控污。
原二里河河道現已改造為箱涵,現建有6座泵站。由于二里河沿線泵站建設年代久遠、沿岸城市開發密度較高,近期將結合二里河沿線泵站修繕,對有條件的泵站進行原址擴建;遠期結合二里河“揭蓋”,在二里河-南淝河河口設閘泵,降低二里河水位,使沿線片區雨水自排流入二里河,取消沿線泵站。
董鋪水庫匯水區擬對天龍路、響洪甸路、仰橋路、石牛路、皖山路、萬澤路、湖光東路、香樟大道、上蘭大道、長江西路主排進行翻排,同步廢除香樟大道西側地塊內主排。
南淝河上游區域擬對清一沖、清二沖、懷寧路、青陽路、合作化路、官亭路、北 一環路主排進行翻排,同時對琥珀山莊泵站、長豐泵站進行提標改造。中游左岸低排區擬對勝利北路、臨淮路、南陵路、當涂路主排進行翻排;調整雙河泵站、唐橋泵站等泵站服務范圍,
原址擴建鳳凰橋泵站、礦機泵站、池郢等泵站。
下游左岸低排區擬對幸福路樅陽路泵站主排進行翻排,并對區域內的紅旗泵站、樅陽路泵站、陸小郢泵站進行提標改造。
天鵝湖周邊匯水區為已建自排區域,規劃擬對銀杏路、紅楓路、習友西路進行翻排,對休寧路、齊云山路、習友西路、潛山路、萬佛湖路、金寨路進行增排,使區域內排水標準提高。
十五里河上游區域擬對潛山路、 合作化南路、宿松路進行翻排,對石臺路、休寧路、東至南路、合作化南路、南二環路、屏山路進行增排。中游區域擬對習友路、 芙蓉南路進行翻排。下游區域擬對包河大道、上海路進行翻排。
中心城區多處設雨水調蓄池
考慮地形特點與內澇風險,本次規劃對合肥中心城區七大流域劃分了防澇分區。其中,一級防澇分區25個,二級防澇分區289個。
在防澇設施規劃布局方面,結合城市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和下沉式廣場等,合理布局臨時性的雨水調蓄空間。其中,南淝河流域設8個雨水調蓄池;十五里河流域設4座;塘西河流域設8座;四里河流域設4座;板橋河流域設1座;二十埠河流域設3座。近期擬結合南淝河森林公園、望湖城公園、環城水系、天鵝湖水體、高速公路沿線綠化帶設置城市雨水調蓄設施。
合肥規劃建30座污水處理廠
《合肥市污水專項規劃(2021-2035)》規劃范圍為中心城區范圍,包括包河區(不含巢湖水面)和 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規劃城鎮集中連片建設的區域,總面積 1003.6 平方公里。本輪規劃的目標是到規劃期末,全面實現中心城區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全覆蓋,全面實現污泥無害化處置,污水污泥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城鎮污水得到安全高效處理,全民共享綠色、 生態、安全的城鎮水生態環境。
本規劃預測涵蓋服務范圍內2035 年污水總量為 574.8萬立方米/天,為滿足處理污水的需求,將規劃30座污水處理廠,并按 665.5 萬立方米/天處理規模對污水設施用地預控。同時依據地形地勢,結合污水廠出水受納水體,規劃9個大系統,分別是南淝河系統、板橋河系統、二十埠河系統、十五里河系統、派河系統、店埠河系統、蔣口河、豐樂河和其他系統。其中,南淝河系統至 2035 年規劃 6 座污水處理廠,分別為大科學裝置中心凈水廠、望塘污水處理廠、清溪凈水廠、王小郢污水處理廠、小 倉房污水處理廠和龍塘污水處理廠。
在污水再生利用方面,規劃形成系統、環保和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其中,規劃凈水廠(污水處理廠)時,應充分考慮污水深度處理工藝,預留提標改造空間;再生水主干管建設應結合城市供水管網、排水管網現狀及規劃進行設計。以生態補水、工業生產和市政雜用為主要途徑,全面系統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工作,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在污泥處理處置方面,合肥市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以獨立焚燒為主、協同焚燒為輔,積極 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安全、環保、經濟的綜合利用處置方式。近期以“預處理+干化脫水+協同焚燒”為主,協同合肥市現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熱電廠等摻燒;遠期以“預處理+干化脫水+焚燒”為主,多種方式并存,實現污泥從減量化到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的升華。規劃至2025年底,中心城區及協同發展區污泥處置設施共6座, 城區污泥處理規模將達 2290 噸/日;至 2035 年底,中心城區及協同發展區污泥處置設施共 10 座,城區污泥處理規模將達 6290 噸/日,滿足預測量 5650 噸/日的污泥處理要求。(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