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共享透明可信——天工LCA數據庫
11月27日,“天工計劃”發起人徐明教授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和碳中和研究院主辦的“天工論壇:生命周期思想與碳中和”上,代表“天工計劃”所有參與團隊,正式發布“天工計劃”的第一階段成果——“天工LCA數據庫”。
訪問“天工計劃”:https://www.tiangong.earth
“天工計劃”是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徐明教授、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陳偉強研究員、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玉濤教授和南昌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石磊教授牽頭,聯合國內外三十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組織的國際科學計劃,旨在基于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智能化、標準化、開放透明的生命周期評價體系,為服務我國乃至全球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新一代方法、技術、工具和數據基礎。
“天工計劃”的第一階段成果——“天工LCA數據庫”——由150余個行業專家聯合構建,以開放、共享、透明、可信為基本原則,以符合國際通行標準的方法,匯聚了涵蓋我國55個行業和4000多組單元過程的70000多條數據。
關于“天工LCA數據庫”
01
完全開放,免費使用。
02
透明、規范、流程化的數據收集、匯聚和校驗流程,保證每個數據均可追溯到原始數據源,數據處理具有完整、詳細的記錄,每次版本迭代均存檔留痕。
03
在擴展行業、部門和產品覆蓋的同時,持續修正和更新。
04
應用國際通用的ILCD數據結構,適用于主流生命周期評價軟件。
05
構建國際通用的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平臺Soda4LCA數據節點,具備接入聯合國GLAD(Global LCA Data Access)和歐盟LCDN(Life Cycle Data Network)等國際數據平臺的技術基礎。
“天工計劃”將在基于公開數據構建我國LCA數據庫的基礎上,深入行業內部、擴展全球視野,以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放透明的LCA數據庫為目標,達到“基于開放、透明、公平、共享的原則,建立信任、推動合作,協調平衡技術進步和環境質量,提升人類福祉、共建人類可持續的未來”的愿景。
“天工論壇”精彩回顧
“天工論壇:生命周期思想與碳中和”在北京遼寧大廈成功舉辦。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環資司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推進處處長王靜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學部環境工程學科處處長楊靜出席并致辭,論壇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岳東北教授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院士作主旨報告。
賀克斌院士作主旨報告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資源與環境業務部氣候應對處處長木其堅,阿里巴巴集團ESG副總經理、ESG戰略負責人劉偉,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環境可持續性技術管理團隊(C-TMG)主任祝斌,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可持續轉型中心研究員張文佺等專家就相關話題作特邀報告。
木其堅作特邀報告
劉偉作特邀報告
祝斌作特邀報告
張文佺作特邀報告
下午,來自高校與科研機構、企業、碳足跡核算與認證機構和行業協會的專家展開了熱烈的圓桌討論。專家們從各自的專業視角探討了碳足跡核算、管理、認證等方面的實踐經驗、機會和挑戰,高度評價“天工LCA數據庫”的原則、目標、愿景和重要意義,并對基于開放、透明、公平、共享的生命周期評價與碳足跡核算方法、數據、合作模式及應用前景進行了研討和展望。
圓桌討論2:企業產品碳足跡管理實踐與挑戰
圓桌討論3:產品碳足跡認證實踐與挑戰
圓桌討論4:重點行業產品碳足跡管理實踐與挑戰
論壇吸引了包括華為、阿里巴巴、中國水環境集團、中國建設銀行、華潤、南方電網、中車、中化、中咨、中汽中心、格力、聯想、寧德時代、伊利、吉利、魏橋、中聯重科、天合光能、利樂、隆基綠能、施耐德電氣(中國)、歐萊雅(中國)、中創碳投、通標標準、碳排放權登記結算(武漢)有限責任公司、世界資源研究所、能源基金會、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中國電池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北京資源強制回收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50多家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中外企業、專業智庫、公益組織、新聞媒體的200余位專業人士參與。
“天工計劃”歡迎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行業協會的加入,共建開放透明的“天工LCA數據庫“!
“天工LCA數據庫”的更多內容,掃碼訪問網站👇
網址|https://www.tiangong.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