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典型案例(第四批)
時間:2023-12-22 11:51
來源:生態環境部
評論(0)
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現對第四批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
典型案例丨福建省一些化工園區環境違法違規問題比較突出
2023年12月,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福建省發現,位于閩江流域的一些化工園區違規建設,有關部門達標認定工作不嚴不實,環境違法違規問題比較突出。
一、基本情況
閩江流域是福建省生態安全重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地、水土保持地。保護好流域生態環境,對維護全省生態環境安全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要問題
一是化工園區達標認定工作不嚴格。為防范和化解化工園區安全風險,國家有關部門2020年發文要求對現有化工園區全面開展評估和達標認定。2020至2021年,福建省分兩批認定了25個化工園區,14個位于閩江流域。福建省有關部門下發的化工園區認定工作通知明確規定,化工園區用地必須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督察發現,閩江流域有10個化工園區在達標認定時,均存在用地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問題,但福建省有關部門把關不嚴,予以通過。至督察進駐時,仍有8個化工園區的部分用地不符合規劃要求。達標認定的對象為現有化工園區,但浦城縣工業園化工集中區認定時沒有1家化工企業,寧化縣城南化工集中區在認定時只有2家混凝土攪拌站和1家生產人造草皮的公司。達標認定還要求,化工園區應有完善的應急、環保等基礎設施,督察發現,一些化工園區在環境和安全應急設施未建設的情況下,也通過認定。
圖1 2023年12月1日,督察組現場督察使用無人機拍攝,浦城縣工業園化工集中區無化工企業,仍認定為現有化工園區
2021年12月,國家有關部門印發《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各地制定完善實施細則,并對化工園區進行復核。但福建省有關部門既未出臺實施細則,也未開展復核工作。
二是違反國家產業政策上項目。《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以下簡稱《指導目錄》)明確要求,2011年6月1日后禁止新建沉淀法白炭黑生產裝置,但地方有關部門2020年仍違規批復同意福建遠馳科技有限公司建設4萬噸/年沉淀法白炭黑生產項目,目前已動工建設。督察還發現,盛達化工有限公司不僅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裝置生產硫酸,還于2022年違法新建一條4萬噸/年沉淀法白炭黑生產線,目前已完成土建和部分設備安裝。
圖2 2023年12月2日,督察組現場督察使用無人機拍攝,盛達化工有限公司使用2條國家明令淘汰的6萬噸/年硫鐵礦制酸裝置生產硫酸
《指導目錄》明確要求,2011年6月1日后新建的氟化氫裝置只能生產電子級氟化氫或配套自用。福建三化元福新材料有限公司批建不符,2019年獲批建設電子級氟化氫生產線,但企業實際僅建成普通氟化氫生產裝置,并違規對外銷售。清流縣福建中欣氟材高寶科技有限公司也違反國家產業政策,建設普通氟化氫項目并違規對外銷售。
圖3 2023年12月3日,督察組現場督察使用無人機拍攝,三化元福新材料有限公司批建不符,要求建設電子級氟化氫生產線,實際僅建成普通氟化氫生產裝置
三是違法排污問題時有發生。2023年以來,有關部門多次暗查發現,一些化工園區違法排污問題較多。三元區黃砂新材料產業園環境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園區監管失職失責,一些生產廢水從雨水管排放到漁塘溪,監測結果顯示,氟化物濃度為7.1毫克/升,超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6.1倍。該園區還將含氟廢水排入無除氟工藝的污水處理廠,違規稀釋排放。
圖4 2023年10月26日,督察組暗查發現,黃砂新材料產業園一些生產廢水從雨水管排放到漁塘溪
督察還發現,三元區吉口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福建三化元福新材料有限公司雨水排口氟化物濃度5.1毫克/升,超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4.1倍;在該園區排洪溝下游采樣監測,氟化物濃度6.2毫克/升,超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5.2倍。
此外,還有一些園區企業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不落實,有的含氟廢水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有的外排雨水中氟化物濃度遠超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
三、原因分析
福建省一些縣區和有關部門對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化工園區環境安全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化工園區達標認定工作不嚴不實,環境違法違規問題比較突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典型案例丨河南省許昌市長葛經開區平頂山市寶豐高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力
2023年12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河南省發現,許昌市長葛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長葛經開區)、平頂山市寶豐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寶豐高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力,違規新增鋼鐵產能、淘汰落后生產設備不到位、非法排放大氣污染物等問題突出,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責任不落實。
一、基本情況
許昌市長葛經開區2015年2月被河南省政府認定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9.85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裝備制造、再生金屬及制品等。平頂山市寶豐高新區是河南省政府2012年2月批準的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21.2平方公里,以不銹鋼、裝備制造等為主導產業。
二、主要問題
一是違規新增鋼鐵產能。國家《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規定,嚴禁建設新增(鋼鐵)產能項目;產能嚴重過剩(鋼鐵)行業項目建設,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2017年,長葛經開區的鑫金匯不銹鋼公司在未實施產能置換、未辦理相關審批手續的情況下,違規新建1臺50噸AOD爐,新增不銹鋼產能達45萬噸/年。2023年,該公司又以技改名義,仍未實施產能置換、未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再次違規新建1臺75噸電弧爐和1臺50噸AOD爐,至少新增不銹鋼產能45萬噸/年,目前其爐底基座已建成,部分爐體設備已到位。督察還發現,該公司2016年按照長葛市工信部門要求拆除了屬落后生產裝備的6臺25噸中頻爐后,2017年卻違規全部復建,且于2018年至2019年再次違規建設3臺50噸中頻爐。
圖1 2023年11月22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鑫金匯不銹鋼公司違規建設的AOD爐和中頻爐
2011年,國家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200立方米及以下鐵合金高爐和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列為落后淘汰類生產裝備,應立即淘汰。青浦合金公司建有2座380立方米煉鐵高爐,但卻長期打著鐵合金高爐的名義,故意回避是煉鐵高爐的事實,一直未按要求淘汰,違規生產至今。
圖2 2023年11月24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青浦合金公司2座380立方米的煉鐵高爐正在生產
二是違法排污問題突出。督察發現,長葛經開區企業違法排污問題突出。青浦合金公司燒結機煙氣管道多處泄漏,煙氣大量外溢,燒結機機頭煙氣顆粒物排放濃度為15毫克/立方米,超河南省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0.5倍,而在線監測顯示僅為1.1毫克/立方米,數據嚴重失真;該公司大量粉狀物料露天堆存,未采取任何抑塵措施,粉塵滾滾。瑞都能源公司熔煉爐、保溫爐除塵設施不能有效收集處理廢氣,黑煙直排。長海不銹鋼公司、晨赫鋁業公司、瑞佳鑫盛公司等多家企業煙粉塵直排問題突出。
圖3 2023年11月,督察組暗查發現,長葛經開區部分企業存在違法排污行為
督察還發現,寶豐高新區企業違法排污問題同樣突出。平煤神馬京寶公司、寶豐潔石煤化公司焦爐煙氣收集效率低,裝煤出焦時黃煙滾滾,污染嚴重,平煤神馬京寶公司委托第三方所做的污染物排放檢測報告還存在憑空編造數據問題;寶豐潔石煤化公司1號、2號焦爐煙氣處理設施自2023年以來分別檢修停運34天、36天,期間未按要求降低生產負荷,大量未經處理的煙氣通過備用煙囪直排;博翔碳素公司瀝青焦、石油焦混捏車間大量未經處理的煙氣通過私設排放口偷排,逃避監管;圣諾陶瓷公司建設的污染治理設施不符合環評審批要求,在線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14.53噸、38.65噸,分別超環評報告允許排放量13.5倍、5.9倍。
圖4 2023年11月,督察組暗查發現,寶豐高新區部分企業存在違法排污行為
三是應急減排措施不落實。《河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規定,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時,重點企業按績效分級落實“一廠一策”應急減排措施。督察發現,一些企業編制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時弄虛作假。長葛經開區鑫金匯不銹鋼公司將早已停產的75噸電弧爐作為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而長期正常生產的4臺AOD爐卻不在應急減排措施中;宏旺金屬公司應執行C級應急減排要求,但該公司擅自按績效評級B級編制應急減排措施,導致本應在橙色預警期間停產的鍍鈦等涉氣工序未停產。
圖5 2023年11月24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鑫金匯不銹鋼公司應急減排措施弄虛作假
督察發現,應急減排措施普遍落實不到位。2023年1—11月,許昌市共啟動3次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青浦合金公司和瑞都能源公司先后2次、長海不銹鋼公司1次未按預警要求實施應急減排;晨赫鋁業公司不僅在2023年10月橙色預警管控時未落實停產減排要求,還在督察組檢查時提供虛假生產記錄掩蓋未停產事實。平煤神馬京寶公司、寶豐潔石煤化公司2023年以來2次橙色預警期間均未落實焦爐負荷降至正常生產負荷80%以下的要求。
三、原因分析
許昌市長葛經開區、平頂山市寶豐高新區發展理念存在偏差,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重視不夠,管理責任不落實,對園區內企業大氣污染防治監管不到位。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典型案例丨海南省一些地方沿海防護林保護不力 侵占毀壞問題依然存在
2023年12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海南省發現,海南省一些地方對沿海防護林(以下簡稱海防林)保護認識不到位,侵占毀壞海防林等問題依然存在。
一、基本情況
海南省四面環海,海防林具有阻擋風暴潮、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等作用!逗D鲜⊙睾7雷o林建設與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將沿海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基干林帶作為海防林管理。但督察發現,海南省一些市縣落實《規定》不到位,海防林保護不力,據海南省有關統計,近十年全省規劃保護的海防林長度從1051公里縮短至940公里,面積從14150公頃減少至10998公頃。
二、主要問題
一是違規調整規劃!兑幎ā访鞔_,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改變海防林林地用途。督察發現,一些地方隨意侵占海防林,通過調整規劃蠶食海防林問題突出。萬寧市山欽灣區域原規劃有海防林293畝,2013年山欽灣高爾夫球場占用《萬寧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2020年)》規劃的海防林53.7畝。2015年,萬寧市在制定《萬寧市總體規劃(2015—2030年)—林地控制線》時,將293畝海防林調整為227畝,并在規劃中剔除被占用的海防林40畝。2019年,該市在組織開展土地現狀調查時,又將227畝海防林認定為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并以此為依據,在2023年編制《萬寧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21—2035年)》時將上述海防林調出林地管理范圍,不僅使高爾夫球場占用海防林的行為合法化,還為今后繼續占用海防林提供便利。
圖1 2023年12月2日,督察組現場督察使用無人機拍攝,萬寧市山欽灣高爾夫球場占用海防林
文昌市翁田鎮明月村約90畝海防林被道路以及水產養殖取水排水設施侵占,文城鎮清瀾片區約30畝海防林被挖塘破壞和堆放土方,沒有及時修復,地方在2023年還將其調出海防林范圍。
二是侵占破壞海防林。《規定》明確,在海防林帶內禁止新建、改建或者擴建挖塘養殖項目,已建成的應當逐步退塘還林。2020年海南省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要求,瓊海市應于2022年底前完成違規海水養殖清退工作。督察發現,該市不僅未按照要求清退海防林帶內的養殖坑塘,甚至在2020年修編《瓊海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時,將已被養殖坑塘侵占的海防林調出禁養區。截至此次督察進駐,仍有1170畝海防林被養殖坑塘違規侵占。
圖2 2023年11月19日,督察組暗查發現,瓊海市違規侵占海防林建設養殖坑塘
督察還發現,2023年上半年,萬寧市東澳鎮龍山村6.14畝海防林被擅自砍伐用于西瓜種植;瓊海市海南宏富軒置業有限公司未辦理任何手續違規建設野外露營場地等建筑物,侵占海防林5.02畝;陵水縣光坡鎮阿文沖浪基地侵占海防林1.15畝。
圖3 2023年10月13日,督察組暗查發現,瓊海市海南宏富軒置業有限公司違規建設野外露營場地
三是管理保護不到位。佛羅林場位于樂東縣佛羅鎮沿海區域。督察發現,2023年以來該林場木麻黃陸續枯死,據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調查報告顯示,木麻黃枯死涉及面積884.9畝,平均枯死率39.6%,樹齡10年到12年,屬成熟林。據林業部門統計,其中海防林達238.12畝。有關部門和管護單位未及時發現,也未采取有效補救措施,失職失責。
圖4 2023年11月19日,督察組暗查發現,樂東縣佛羅林場海防林大面積枯死
三、原因分析
海南省有關市縣對海防林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海防林破壞問題重視不夠,違規調整有關規劃,海防林被侵占毀壞問題突出。市縣有關部門對海防林的建設、管理和保護工作不到位,對違法行為查處不力。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典型案例丨甘肅省白銀市一些縣區違規開采礦產 生態修復不到位
2023年12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甘肅省發現,白銀市一些縣區違規開采礦產,資源浪費嚴重,生態修復不到位,對文物保護造成不利影響。
一、基本情況
白銀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走廊,礦產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脆弱,統籌好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尤為重要。黃河保護法規定,黃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礦山的監督管理,督促采礦權人履行礦山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責任,并因地制宜采取土地復墾、恢復植被、防治污染等措施。
二、主要問題
一是礦山開采違反文物保護法侵占明長城紅水堡遺址建設控制地帶。文物保護法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污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對已有的污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應當限期治理。督察發現,2016年10月,甘肅省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公布全省長城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以來,景泰縣景宇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昌盛冶煉有限責任公司分別違法占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長城紅水堡遺址建設控制地帶499.7畝、213.6畝,設置料堆渣場15處、4處,堆放廢渣約150.8萬立方米、79.3萬立方米。景泰縣文物保護部門采取了約談,下發整改通知書、停工通知書,罰款等措施,要求企業整改違法行為,但截至2023年11月,整改仍未完成。
圖1 2023年10月13日,督察組暗查發現,景宇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渣堆位于明長城紅水堡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內
二是礦產開采資源浪費嚴重。2020年4月國家有關部門印發的礦產地質勘查規范規定,需進行選礦的鐵礦石最低工業品位為25%。督察發現,白銀市黃家洼地區砂石礦中伴生的微量磁鐵平均品位只有5.5%,不符合鐵礦開采條件。2020年5月,甘肅泰隆森礦業有限公司為了獲取鐵礦資源,在無法獲得鐵礦采礦許可的情況下,申請取得該地區的建筑用砂巖采礦許可證,實際是以采砂為名、行采鐵之實。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共開采砂巖1976萬噸,從中采選出鐵精粉59.5萬噸全部銷售,而主礦種砂巖僅銷售0.32萬噸,其余1900余萬噸作為尾礦堆存在采區內,造成砂石資源嚴重浪費。同時,該礦環保設施建設管理不到位,粉塵污染十分嚴重。
圖2 2023年10月10日,督察組暗查發現,甘肅泰隆森礦業有限公司砂石開采加工污染嚴重
圖3 2023年11月29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甘肅泰隆森礦業有限公司正在磁選鐵精粉
三是生態破壞嚴重。督察發現,景泰縣甘肅泳澤礦業有限公司違反采礦許可證規定,擅自將地下開采方式變更為露天開采,造成嚴重生態破壞。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形成露天采坑21處,總面積達299.3公頃,其中最大的采坑長1357米、寬205米至489米、深77米,挖損和壓占土地783.6公頃,其中有109.5公頃在采礦區范圍外,無用地手續;此外,在未辦理林地使用手續的情況下,非法占用、毀壞林地160.1公頃。2013年11月該公司停止生產以來,一直未開展生態修復。
圖4 2023年11月28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甘肅泳澤礦業有限公司露天開采形成的礦坑未實施生態修復
督察還發現,靖遠縣小石峴建筑用凝灰巖集中開采區4家企業均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其中,白銀市靖遠森榮礦業工貿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取得采礦許可證以來,越界開采7.6畝,違法占地256.8畝,未按規定自上而下規范開采,造成大面積山體裸露。靖遠中天建材有限公司違反礦產資源法,越界開采5.8畝,違法占地103.2畝,開采后造成的高陡邊坡整治不徹底。靖遠鴻源工貿有限責任公司、靖遠小石峴石料場等2家企業也存在違法占地等問題。
圖5 2023年11月29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靖遠森榮礦業工貿有限公司未按規范開采造成大面積山體裸露
圖6 2023年11月29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靖遠中天建材有限公司未按規范開采造成高陡邊坡
三、原因分析
白銀市一些縣區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對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重視不夠,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差距明顯。礦產資源開采利用監管不力,違法違規行為查處不到位。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典型案例丨青海省一些地方退化草原生態修復不嚴不實 草原生態保護存在突出問題
2023年12月,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青海省發現,部分退化草原修復項目方案制定不科學,驗收評估放松要求,后期管護不到位,生態修復效果大打折扣。
一、基本情況
青海省天然草原面積大,生態系統脆弱。特別是高寒草甸嚴重退化后形成的黑土灘,治理難度大,對草原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做好退化草原的生態修復,加強黑土灘治理,是改善天然草原質量、構建健康草原生態系統的重要措施。
二、主要問題
一是一些修復項目方案制定不科學。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明確要求,科學推進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工作,實施黑土灘等退化草原綜合治理。青海省制定的《關于加強青海省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草原修復治理力度,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復。督察發現,青海省部分退化草原修復項目方案在制定之初就存在明顯缺陷。果洛州久治縣2021年編制的退化草原修復項目,草原改良地塊中包含了位于索乎日麻鄉的2.6萬畝石質山峰,F場檢查時看到,這些山峰既沒有土壤覆蓋也沒有植被生長,不應作為退化草原進行修復。果洛州林草局沒有嚴格把關,即同意項目實施。其后,縣林草局又違規對項目進行重大調整。海北州門源縣2023年編制的退化草原補播項目,與人工飼草基地重疊653畝;祁連縣2022年編制的草原改良項目扎沙村地塊,也與人工飼草基地重疊237畝。
圖1 2023年12月6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久治縣2021年退化草原修復項目草原改良地塊中包含了位于索乎日麻鄉的2.6萬畝石質山峰
圖2 2023年12月16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祁連縣2022年編制的草原改良項目扎沙村地塊中包含237畝飼草基地
二是一些修復項目驗收降低標準。根據青海省《草原生態修復工程效益監測及評估規范》,退化草原生態修復項目在驗收時,應當科學、足量設置監測點位,在實施當年和第二年分別對項目區出苗率、草原蓋度、鮮草產量等指標進行測定,科學評價項目區修復效果。督察組抽查發現,海南州2022年以來實施的12個退化草原生態修復項目,包含347個項目地塊,按照要求應該設置1000多個點位,縣級自查驗收時只設置了144個,無法有效評估修復效果。海南州貴南縣2022年實施的3個地塊1萬畝黑土灘修復項目,當年縣級自查驗收時,僅在2個地塊中設置了4個點位;2023年3月,省州對該項目聯合驗收時,僅進行簡單查看就通過驗收。果洛州瑪沁縣2022年實施的退化草原修復項目中,不論縣級自查驗收還是省州聯合驗收,都沒有對次年草原蓋度、鮮草產量指標等進行核驗,項目驗收就順利通過,F場檢查時看到,兩個項目區內均存在大量裸露地塊,未達到設計的修復要求。
圖3 2023年12月10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貴南縣2022年實施的黑土灘修復項目內存在大量裸露地塊
圖4 2023年12月5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瑪沁縣2022年實施的退化草原修復項目內存在大量裸露地塊
三是一些修復項目后期管護不到位。按照退化草原修復的管護要求,修復項目實施兩年內,應嚴格落實封閉管理措施。督察發現,一些地方以管不住、不好管為由,對項目后期管護明顯不重視、不作為,草原修復成果維持不到兩年又回歸舊狀。在黃南州河南縣2023年剛剛實施的黑土灘修復項目區,有的地塊植被已被破壞殆盡,只殘留部分草根。在果洛州久治縣2023年剛剛實施的州本級黑土坡修復項目地塊,種植的早熟禾、披堿草、中華羊茅等牧草已不見蹤影,項目區內只有大片裸露的地面。
圖5 2023年12月5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久治縣2023年剛剛實施的州本級黑土坡修復項目地塊內牧草已不見蹤影
三、原因分析
青海省有關部門和地方對生態文明建設認識不到位,落實退化草原生態修復要求不嚴不實,項目制定、驗收和后期管護存在突出問題,對草原生態保護造成不利影響。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