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首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千島湖大會正式發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千島湖共識》,力求聯合各方智慧,共同探索保護與發展的“辯證解法”。
一湖秀水滿目青山,這是大自然給淳安的饋贈。自啟動“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以來,作為全省唯一的特別生態功能區,淳安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保護千島湖的生態作為最大的財富,把千島湖的保護作為最大的責任,確保了千島湖出境水質始終保持I類,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今年8月,在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美麗浙江建設推進會上,淳安再一次捧得全省治水最高榮譽——“五水共治”工作優秀縣市“大禹鼎”銀鼎。至此,淳安縣已連續3年獲得“大禹鼎”銀鼎,并將全力沖刺“大禹鼎”金鼎。
人不負秀水,秀水定不負人。在打造治水新名片,加速推動形成特大型湖泊保護的“千島湖模式”,打造特別生態功能區建設標志性成果,爭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范區的路上,治水還在繼續。
多措并舉推進農污治理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淳安根據“水清、無味、點綠、景美”的八字方針和“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處理全達標、資源全利用、監管全智慧”的“五全”理念,通過“建機制、抓隊伍、重考核、強巡查、嚴規范”等舉措,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與運維管理工作,推進全生命周期的治理閉環,助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目前,淳安縣行政村污水處理覆蓋率達100%,出水水質達標率穩定在95%以上,提前、超額完成省市年度目標任務。
要變“短期治污”為“常態治污”,離不開有效的機制保障。今年,淳安引入全過程賦旗考核機制,每季度依據出水水質合格率抽測結果賦予屬地鄉鎮紅、黃、黑旗,將年終一次考核變為年度全過程晾曬。截至目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達標率工作共賦紅旗15面、黑旗2面,實現農污出水水質達標率達97.8%,同比提高7.8個百分點。
同時,積極推進省民生實事項目建設工作,共有360個農污治理項目納入了省民生實事工程,占杭州全市任務數的77%。全縣各鄉鎮緊盯時間節點,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如大墅鎮創新提出“兩圖兩清單”,圍繞農村污水全治理目標,掛出污水治理“分布圖”和“作戰圖”,制定“項目清單”和“進度清單”;威坪、文昌等鄉鎮充分發揮縣、鎮兩級人大代表力量組成專項監督小組,領辦各級民生實事項目,進行“一對一”跟蹤監督,合力推進項目按時高效完成。
在變“粗放治污”為“科學治污”上,淳安采取了數字賦能。首先是實行全域智能化平臺運維監管,每年投入近700萬元用于搭建三級運維平臺,安裝718個視頻監控,835個流量監測點,21個出水水質自動監測點,深化人工與智能相結合的運維監管模式,利用基礎數據庫搭建運維平臺,與省建設廳監管平臺、縣級秀水衛士平臺實現三聯互通,確保系統數據精準、持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可監控、可預警并及時處置。今年以來,通過該平臺共發現并完成督辦處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異常情況117次,有力地保障了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其次是推進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化,在富文鄉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分級處理與回用”技術的試點和探索,因地制宜開展分級處理全資源化利用工作,打造“一區一品”治水節水抓增效品牌,將處理產生的尾水及廢棄物按照產生量,采取不同的收集和利用方式,全部轉化為資源,回用于山林、綠化、農田、農場、果園和公廁等。
同時,淳安還變“單線治污”為“全民治污”,通過黨建引領,組建縣、鄉、村三級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全生命周期紅色“指導員”隊伍。1616名指導員結合黨員固定活動、黨員志愿者服務、黨建宣傳等載體形式,深入基層開展“送服務、送知識、送技術”、“到村、到戶、到點位”、“促質量、促效率、促能力”的“三送三到三促”活動,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指導員”,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管的農村治污格局。此外,淳安還創建“鄉鎮運維工作站”模式,打造“半小時服務圈”工作機制,4家運維單位按照800戶/人配齊日常運維人員165名,全縣337個行政村配備村級農村治污設施運維監督員382名,有效確保農村治污設施能用、管用、盡用,實現全縣所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正常率達100%。堅持“人員下沉、平臺聯動”雙保險,全面參與農村治污項目設計評審、質量監管、設計變更、項目驗收、運維監管、運維考核等各項工作,落實各項問題督辦對接,鄉鎮作為責任主體,充分利用“周二下村日”全面監管本行政區域治污運維各項工作,打通運維“最后一公里”。
全面壓實河(湖)長制責任護水安瀾
河湖長制,河湖長治。
今年以來,淳安嚴格落實河道文明施工責任,針對河道不文明施工導致水質下降問題,縣河長辦專門下發《關于加強中小流域治理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通知》,相關人員下沉鄉鎮對17個縣屬中小流域工程進行文明施工檢查,現場交辦問題,對存在問題比較嚴重的鄉鎮下發交辦單要求整改,并提供整改后的點位水質監測報告,并聯合開展“回頭看”,形成工作閉環。
同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今年以來,淳安加強與安徽歙縣跨界河湖管理,積極探索實踐各級別共有、共治、共享的治理合作。截至目前,淳安已舉辦跨省流域共治活動11場,跨市活動1場、跨縣活動9場、跨鄉鎮活動71場。
今年6月,為強化淳安與安徽歙縣跨流域聯合河湖長制合作模式,兩縣河長辦聯合印發《歙淳跨界河道聯合河長制工作機制》,確立新安江淳歙跨界河道三級聯合河長,明晰管理責任,推進跨省域聯動、跨區域聯防,凝心聚力共治共保。淳歙兩縣河長辦已開展11次聯合巡查、聯合治理、聯合會商,組織聯合打撈垃圾49次,每月對跨界斷面水質開展1次聯合采樣水質監測。此外,兩地相關單位還開展了以“聯合執法共抓‘大保護’ 統一禁漁共筑‘都市圈’”為主題的漁政聯合執法行動。
在小微水體建設方面,淳安今年通過塘堰溝渠連通、清淤護坡、截污納管等措施促進小微水體綜合功能恢復,如植入生態浮島項目,利用植物根系吸收降解水體污染物,促進水體修復等。淳安還積極創建“鄉村水客廳”小微水體治理樣板,今年打造汾口鎮湛川村前門塘、姜家鎮赤城村圣塘等7個小微水體“鄉村水客廳”。這些“鄉村水客廳”在建設中,融入村情民俗、文化藝術,成為村民開展文化教育、健康休閑活動和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此外,淳安與有關鄉鎮簽訂《淳安縣創建小微水體責任書》,將小微水體納入河長制管理范疇,積極發揮縣鄉村三級民間護水力量,加強對小微水體的社會監督,實現全域內小微水體有人管、定期巡、及時改。為提升鄉鎮、村的創建積極性,淳安還以“以獎代補”形式作為2023年度小微水體創建配套資金。
而在小微水體開展日常巡查巡測工作中,淳安完成了年度2次的全縣311個小微水體水質全覆蓋監測工作,每季度按要求完成的小微水體水質區縣交叉互測,水質監測結果均達標。據統計,淳安今年共開展小微水體水質巡測、縣內自測、區縣互測6次,Ⅱ類以上占比89.04%。
縱深推進“找尋查挖”杜絕治水盲區
今年以來,淳安把“找尋查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手段,積極鍛造一批“問題來找茬”的“繪畫師”,通過“找尋查挖”的結果來評估治水成效。為此,淳安專門組織召開了全縣五水共治推進會暨“找尋查挖”專項行動部署會議,并通過“鄉鎮自查、聯合互查、縣級督查、外出檢查”,發現的3045個一般問題、104個重點問題,均按照“問題發現—整改銷號—長效管控”的流程進行整改。截至目前,清單類所有問題均已完成整改,整改率100%。
為確保“找尋查挖”真正取得實效,淳安建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細化行動方案,落實“1+1+4+n”工作模式,即全縣建立一個指揮體系,落實一套統一的工作標準,實施“找、尋、查、挖”四項措施,在縣內和縣外“n”個重點領域開展檢查。全縣共成立27支督查組,督查人員300余人,集中開展縣鄉兩級督查100余次。
在有效杜絕盲區上,淳安積極開展了智慧管網建設,對污水零直排區進行數字化賦能,為“找尋查挖”行動提供科技支撐。目前,全縣配備多參數水質檢測儀、透明度盤、溶解氧儀等便攜式檢測設備20余套,并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利用“智慧治水”平臺監管污水的晴雨比,監管“晴天有無雨水,雨天有無污水”問題。截至目前,通過科技手段發現全縣治水死角、盲區800余處,完成整改782處。
此外,淳安還建立了“找尋查挖”專項工作考評機制,納入綜合考核。對各鄉鎮、國有企業、運維單位等部門中篩選治水督查專業人員,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和外出學習,在“實戰訓練”中提升治水工作“硬實力”。
在縱深推進“找尋查挖”中,淳安還堅持往“深”做好查糾,將工作落實于“行”。建立“鄉鎮自查、聯合互查、縣級督查”三級自查機制,鄉鎮級層面落實自查,建立動態問題數據庫和“四張清單”;鄉鎮間每月“定主題,幫促查”,由縣“五水共治”指揮部牽頭組織開展包括以“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成效、亞運水環境保障在內的聯合互查比拼活動,縣督查小組每月組織開展治水問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交辦、限期整改。
同時,組織住建、綜合行政執法、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聯合執法。以“小微水體”專項整治行動,城區零直排全面排查行動、亞運水環境保障行動等多項行動為抓手,通過明查、暗訪,全力突擊治水死角盲區。針對容易導致污水排放問題的沉疴頑疾,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檢查。
此外,強化多點發力,從“嚴”做好整改提升,問題整改于“實”。截至目前,自查問題及省、市兩級組織的互查一般問題已經全部完成整改。市級重點問題完成率92%,省重點問題完成率87%。
打造“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淳安品牌
“絕不讓一滴污水直排千島湖。”這是淳安做出的鄭重承諾。淳安以全域創建“污水零直排區”為依托,持續擦亮治水“金名片”。
按照《淳安縣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提質增效行動方案(2022-2025)》,淳安分三年實施完成縣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提質增效工作。為此,在縣級層面成立“污水零直排區”提質增效工作領導小組,確保建設過程全流程、專業化把控;鄉鎮層面,各任務鄉鎮及時組建工作專班、成立項目部,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集中辦公,推動項目實施落地,形成縣級主管、鄉鎮負責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截至目前,全縣集鎮建成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提質增效工作全面完成。
為做深做實“污水零直排區”工程建設,淳安對全縣集鎮建成區現有管網進行“會診”把脈,形成四張清單和管網一張圖,全面推進城鎮污水零直排區示范鎮街創建和污水溢流“治反復反復治”攻堅行動,完善修復地下管網,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同時,強化數字賦能,采購智能監測設備,涵蓋供水、排水、降雨等場景監測數據,建立“源—網—廠—口—河”一體化監管體系,通過物聯監測設備與數據智慧分析系統做好第三方運維監管,有效提升污水排放問題處置率。
目前,淳安以“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為依托,統籌協調水環境綜合治理,治水品牌和社會效益日益凸顯。今年世界環境日當天,淳安啟用了全市首個鄉鎮級“治水客廳”——汾口鎮“治水客廳”,吸引了省內外500余人次參觀考察;里商鄉創新“截污+造景”治理模式,建成全縣首個茶果園生態攔截帶,開啟臨湖茶園面源防治新局面。
拳拳初心護綠水。未來,淳安將對照更高標準,對標先進典型,進一步提升城鎮 “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續寫“美麗浙江”的淳安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