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年女性代表在聯合國環境大會講述中國方案
記者 李嬋娟
近日,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圓滿落幕。會議期間,來自山東的青年女企業家趙頌在與聯合國環境署多司局座談會上交流了推動公眾對可持續發展與生物多樣性參與的最佳實踐和商業公益案例,并在工商業主要群體(BIMG)高級別宴會中主持討論了針對三重地球危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的商業和政策創新解決方案。
會議期間,聯合國環境署早期預警與評估司、生態司、氣候司、工業和經濟司在與企業家和公共機構代表舉行的座談會上指出了環境署的工作需要各界積極向公眾推進知識普及和行為參與。針對這一問題,趙頌在發言中提出了現有可持續發展問題普及營銷與公眾的疏離問題,并強調在自媒體時代應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與公眾在媒體平臺展示獨特性的驅動力掛鉤,從而實現“大問題利用小個體來普及“的觀點。在論述中,趙頌以其在紐約創辦的大象保護交互體驗的項目為案例,深入探討了以藝術和科技為切入點,以社交媒體平臺為媒介,最終提高公眾參與并學習有關生物多樣性知識的新模式。該項目根植于中國象牙貿易禁令取得的重大進步,旨在以公眾易于理解的形式展示和普及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上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推出后得到國際社會熱烈反響,并在公眾、社交媒體與大眾媒體中引發了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與推進。
“我們運用藝術、技術和社交媒體,讓公眾對于可持續發展及生物多樣性的參與從‘認知’過渡到‘關聯’最終推進到‘責任’與‘行動’。”趙頌傳遞了中國青年企業家和公益代表的聲音,其創新的商業實踐和對于中國公益故事的講述也得到與會人員的廣泛認可。“將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故事帶到國際上是我的使命與榮幸,世界各地的公眾因此而受到啟發并積極參與到生態保護體現了我們的影響力。”
聯合國環境署生態系統相關人員表示,趙頌提出的“以藝術和科技為切入點,以社交媒體平臺為媒介,最終提高公眾參與并學習有關生物多樣性知識的新模式”強調了在公眾中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并指出未來趙頌等公益代表需繼續進行跨領域合作,以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
同日,趙頌還出席了聯合國環境署工商業主要群體(BIMG)高層晚宴并主持了圓桌討論。在圓桌討論期間,國家大使、聯合國機構、企業及公益機構等領域國際代表討論了應對三重地球危機的新商業解決方案并詳細討論了基于科學的方法、數字化轉型和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行動的作用。其間,國際代表對趙頌提到的中國綠色解決方案案例印象深刻,并對其提到的工商群體和公共部門共同攜手創造的公益解決方案和論述表示認可,稱這種合作模式將打破資源壁壘,促進資源投入和政策創新等方面的協同發展,從上至下提高公眾普及程度和公眾參與度,希望在其他國家復制,幫助完善應對地球三重危機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