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簡介
資源環境學院組建于2003年,學院設有地理科學(師范類)、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學、生態學4個本科專業,另設環境工程(中外合作辦學)班。其中,地理科學(師范類)和環境工程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現有學生共1489人,其中本科生955人,研究生(含留學生)534人。
學院辦學條件優良。擁有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生態學、地理學、環境科學與工程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學科教學(地理)、農業(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資源與環境(環境工程、測繪工程)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省級研究生工作站3個,校級研究生工作站8個;獲批“生態安全與區域綠色發展”“十四五”湖北省優勢學科(群)。建有農業部農業遙感應用中心武漢分中心、區域開發與環境響應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農村安全飲水湖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湖北省農業遙感應用中心4個省級科研平臺;環境工程、地理學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環境工程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和省級環境科學與工程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6門,是湖北省資源環境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支年齡、職稱、知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89人,博士后7人,其中教授(正高級)20人,副教授(副高級)36人,正高級實驗師1人,專任教師博士化率高達97%,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的教師占50%以上,入選國家級和省部級人才20余次。
學院科研實力突出。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惠民計劃、國家基礎研究等重大科技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8項,科研總經費連續3年位列學校第二,人均科研經費連續多年名列學校第一。先后與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德國、挪威、芬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關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國際合作關系,為學院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學院育人成效明顯。秉承 “明德、靜心、篤行”的院訓精神,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先后實施“綜合導師制”、“全員坐班制”、“DIY創新實驗”,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近5年來,取得多項全國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獲挑戰杯、全國生態環境科技比賽、全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全國高校GIS技能大賽、全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師范生教師技能大賽等國家級、省級表彰百余項。學院培養的學生專業素養好、科創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好評。2012年起,學院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聯合開展環境工程專業中外合作辦學。近年來,學院本科生一次性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學生考研升學率位居學校前列。
二、專業介紹
地理科學(師范類)專業(本科,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與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戰略要求,立足湖北、面向全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高尚的師德修養,堅定的理想信念,扎實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突出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習和創新能力,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地理學基礎教育人才。畢業生能夠在基礎教育部門從事地理教學、研究及相關工作,畢業即能成為專業扎實的中學地理教師,五年左右成長為骨干中學地理教師,并向卓越地理教師方向發展。畢業生可以勝任中學地理教師,也可以考取地理學類相關學科的研究生,從事國土資源、生態環保、氣象水文、農田水利、農業林業等政府與事業單位的業務管理工作和自然資源利用與保護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英語、自然地理學、地質學、地貌學、氣象學與氣候學、水文水資源學、土壤學、植物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理課程與教學論、地理教育研究方法、地理教學技能訓練、地理學綜合野外實踐、教育實習等課程。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掌握地理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和應用技能,具有遙感、衛星定位導航、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開發和設計能力,具備創新意識、團隊協作、溝通交流和持續學習能力,培養能在科研院校、政府部門、企事業等單位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相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管理與規劃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主要課程: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概論、空間數據采集與管理、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應用、計算機地圖制圖原理與應用、攝影測量原理、模式識別、GIS應用開發、地理信息服務設計與開發、計算機圖形學、遙感圖像處理、GIS空間分析、遙感地圖分析等。
生態學專業(本科,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生態學專業貫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注重解決生態環境重大問題,結合當代生態學學科發展需求,培養具有生態文明意識,系統掌握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應用技能,具有較高科學素養、創新意識與能力,立足湖北、面向全國,能在科研院校、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等從事生態修復、生態規劃和設計、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生理生態學、種群與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及景觀生態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土壤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生態毒理學、污染與恢復生態學、生態統計學、3S技術應用、全球變化與生態文明、城市生態學、生態工程學等。
環境工程專業(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學制四年)
培養目標:環境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需求,具有扎實的環境工程基礎知識理論, 了解環境工程技術國際前沿及環保產業政策,系統掌握水、大氣、噪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社會責任感和國際視野,具備創新意識、團隊協作、溝通交流和持續學習能力,畢業后能在生態環境保護及相關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監測與評價、規劃與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工程力學、工程制圖、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環境監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治理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與規劃、清潔生產等。
環境工程專業(中外合作辦學班,本科,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學制四年,學費2.5萬/年)
培養目標:環境工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湖北大學第一個獲教育部批準的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該項目由湖北大學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合作舉辦,自 2012 年開始招生。項目引進迪肯大學優質教學資源,采用雙語教學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掌握水、氣、固體廢物、噪聲等污染防治理論與技術、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修復與生態保護等方面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在政府部門、設計單位、環保企業、工礦企業、科研院校等從事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環保工程設計與施工、教育、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具有雙語學習與實踐創新能力的高層次環境工程國際化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英語、無機及分析化學、工程力學、工程制圖、環境工程原理、環境生態學、環境監測、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環境健康工程、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數據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物理性污染控制、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等。
(2024年0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