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云霧,北控水務如何穿越行業周期?
時間:2024-04-0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徐冰冰
潮水有周期,產業亦如是。
查詢“周期”一詞的含義,是事物在運動、變化過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復出現,其連續兩次出現所經過的時間段。
環境產業在經歷2012~2017年的高速發展周期之后,當前進入增長緩慢的下行周期。回顧2023年中國的環境產業,新增市場放緩、利潤空間收窄、應收賬款加大等問題成為當下環保企業面臨的現狀。
然而,外部環境嚴峻的時期正是企業修煉內功的機會,重視自我精細化管理,提升技術與服務能力,修煉內功成為很多環保企業的不二選擇。如何穿越行業周期,獲得持續增長的力量,也是北控水務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2023年,北控水務秉承“客戶為源、創新為道”經營宗旨,在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的道路上持續發力,實現“老樹開新花,新樹結碩果”,連續13年榮獲“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
將科技創新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穿越周期擁抱未來
新質生產力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詞。新質生產力是指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條件下,由科技突破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質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于科技創新,北控水務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來鍛造新質生產力,穿越周期擁抱未來。
模式創新又一探索,開啟未來新水務計劃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北控水務從未停止對水務行業探索和創新的步伐,這也許正是其能夠一直獨占鰲頭的秘訣所在。未來新水務計劃是北控水務2023年對水務行業高質量新模式的又一探索,也是北控水務接下來要著力推動的行業新范式研究。
去年3月,北控水務集團邀請政產學研各界專家共話未來新水務,正式開啟未來新水務計劃。同年4月,由北控水務集團和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共同發起成立未來新水務研究中心,作為未來新水務事業開展智庫研究、資源整合的創新平臺。
經過近一年的探索嘗試,北控水務和未來新水務工作組逐步摸索出一套“龍頭企業+專家網絡”協同創新模式,以及高端智庫與產業前沿融合互通的“頂天立地”工作方法,并在行業發展引領、前沿戰略研究、領先技術開發等方面獲得卓有成效的進展。
北控水務的這一動作引起了整個環保界的關注。為什么要開啟未來新水務計劃?北控水務執行總裁李力從產業整體層面上分析到,過去的環保產業已升級為環境產業,并朝向綠色產業逐漸演變,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產業創新范式,從過去的“技術驅動”發展至當前的“產品驅動”,還將走向“場景驅動”的新范式。“未來新水務”面向水務基礎設施領域出現新范式、新場景,適配和支撐未來城鎮發展的新時代。
2024年,北控水務將繼續攜手未來新水務工作組完善工作體系,提升國際、國內行業影響,推動更多成果落地,為行業在關鍵時期的轉型發展貢獻力量。
打造技術產品“貨架”,加速技術產品化
北控水務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資管+運管”雙平臺戰略和輕資產戰略的落地和延伸,并依托戰略不斷打通產品化發展路徑。
其中,BEAOA技術是北控水務打造的明星產品。北控水務團隊將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在國內外率先成功開展百噸中試和萬噸級原位改造工程應用實踐,使AOA技術完成從基礎研究走向工程應用的蛻變,為多地政府提供了高效低耗低碳綠色的污水處理創新解決方案。
寧夏銀川第一再生水廠是北控水務已經成功實踐的又一高質量產品案例。水廠采用先進的水處理技術,通過半地埋式設計使污水處理全過程在地下密閉池內完成。同時,結合北控水務“BECloud”管理信息智慧云平臺、數字雙胞胎和精確控制系統,構建中控一體化數字化水廠,實現水廠實時監測和智能化管理。
銀川市第一再生水廠是新時代下集“智慧、綠色、生態、共享”為一體的水務模式生動范例。據介紹,在占地方面,該水廠較傳統污水處理廠使用面積節約近30%,在整體呈現效果上,重塑地區空間布局,提升周邊生態環境,向公眾開放的范圍也提升了79%。水廠出水較傳統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指標提升超40%,每年可實現碳減排量達到2000噸。
3月6日,北控水務成立輕資產科技平臺公司——北水未來科技公司、北水云服公司,走出了推動技術產品化的重要一步。北水科技負責人冒建華表示,北水科技聚焦打造北控水務技術產品“貨架”,加速技術產品化,并以成熟產品為基礎,同時加大與院校、企業、專業公司的聯合研發力度,把技術創新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深耕區域市場經營,實現企業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區域市場的打造一直是北控水務的重點工作之一。2022年,北控水務深入推進區域改革,明確區域組織基礎能力,落地48家區域公司,精準識別市場和客戶。從“行商”模式轉型為深耕區域經營的“坐商”模式。2023年,北控水務繼續深耕區域市場經營,實現企業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粵港澳大灣區是北控水務重點深耕的區域市場之一,集團相繼與東莞、江門、鶴山等城市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系。自2012年進入東莞市環保市場,北控水務以匠心守初心贏得政府和市民的認同與好評。
東莞市大嶺山項目設計處理規模8萬噸/日,承擔大嶺山鎮全鎮生活污水的收集與治理責任。2023年初,大嶺山項目收到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大嶺山分局表揚信,表彰大嶺山項目在嚴格落實污水治理設施提質增效各項任務、2022年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的專家組巡查中取得全市年度綜合成績第1名的好成績等作出的貢獻與努力。
長沙也是北控水務長期扎根的城市,北控水務以水務專業能力服務長沙生態高質量發展,幫助該地化解城市污水處理難題,助力提升城市品質,打造更好的生態宜居環境。金霞污水處理廠是湖南省長沙市第一座污水處理廠,2004年北控水務獲得該項目的經營權。項目日處理規模18萬噸、總納污面積約15.40km2、服務人口50.94萬人,納污區位于長沙市中心城區,是長沙市十分繁華且開發密度高的區域之一。
截至目前,北控水務已在長沙市區投資、建設、運營污水處理廠三座,出水穩定達標、生產管理高效,獲得了主管單位及有關部門的高度認可。
在山西省,北控水務與太原攜手并肩,共同建設“錦繡太原城”。作為北控水務太原市再生水綜合循環利用工程項目之一,太原市再生水回供清徐經濟開發區項目是山西省乃至全國水質優、經營性強的污水資源化利用亮點項目。該項目通過雙膜工藝,以污水廠產水作為水源生產高品質一級除鹽水,近期供水規模6萬噸/日,二期升至9萬噸/日,為山西將全力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的目標貢獻力量。
北控水務在區域市場的的持續深耕和經營構建,成為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綠色力量,進一步夯實了北控水務的市場“根據地”,更加拉近了與客戶的距離,也正是北控水務“客戶為源、創新為道”經營宗旨的落地體現。
2024展望:發力技術與服務 開啟輕資產轉型“元年”
2024年是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地方政府要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在地方財政緊張的形勢下,環保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更面臨著“向內求”的必要性、壓力感和獲得感。
今年年初,北控水務召開2024年年度工作會,面對當前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北控水務重磅發布“三平臺”戰略,將科技發展納為三大平臺戰略之一,正式開啟輕資產轉型“元年”,聯合專業公司推動技術產品化和產品市場化,構建行業生態體系,迭代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前不久,北控水務輪值執行總裁于立國在輕資產平臺成立大會上表示,在技術驅動下,產品與服務更要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持續獲得客戶認可,希望通過成立北水科技、北水云服兩家輕資產科技平臺公司,打造不同于重資產模式下的發展機制,真正激發人才與發展的潛力。
北水科技致力于新產品孵化、專業公司孵化、創新創業孵化三大核心目標,以鏈接科技資源、轉化科技產品、實現科技價值、打造創新平臺為愿景;北水云服以構建“云-鏈-端”運營范式引領下的水務產業互聯平臺為核心使命,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智能化控制升級、專業化服務鏈接、平臺化生態構建,大幅提升水務資產運營效率及資源組織效率。
集團總裁周敏提到,科技發展是北控水務輕資產轉型的重要載體,構建能夠持續獲取新技術、持續產生具有生命力的專業公司,是支撐北控水務發展的路徑。北控水務也將會持續投入科技力度,協調并撬動集團內部1800億資產的力量,全力支撐輕資產平臺公司的蓬勃發展。
周期無法回避,我們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周期,奮力向內求。只有向內求,向己求,向下扎根,才能駕馭不確定,向確定性進發。
如今,北控水務已走過15年芳華,正值茁壯成長、朝氣蓬勃的年紀。站在新的起點,北控水務將繼續在戰略轉型中堅持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提升“三平臺”戰略合力,朝著成為深受信賴,引領發展的世界級水務環境服務商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