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存之本。近年來,晉城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契機,堅持高位推動、高效落實,努力實現科學保障水安全、系統修復水生態、綜合治理水環境、高效利用水資源的目標。
堅持高位推動
河流生態治理初見成效
晉城市流域面積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0條,其中,黃河流域55條,海河流域15條;沁河、丹河是晉城市的兩條大河,在境內成獨立水系。多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綜合影響,徑流減少,水體污染,水旱交織,生態脆弱,持續改善河流水生態環境迫在眉睫。
按照省政府出臺的《沁(丹)河流域生態修復保護規劃(2017—2030年)》要求,晉城市部署了沁入丹跨流域調水補水工程和主城區清水復流工作,完成了“十四五”期間沁(丹)河流域治理規劃,主城區重要河流全部制定了清水復流工程方案。部署全市河湖治理管理工作,制定2023年—2025年中小河流及防洪能力提升項目滾動計劃,編制完成晉城市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總體方案和太極湖(東焦河水庫)、九女仙湖(杜河水庫)生態修復規劃。同時,積極籌措資金,精心組織實施,不斷加快河流生態治理進度。
據統計,2011年以來,全市共投入財政資金8.48億元(省級以上資金6.94億元,市縣級資金1.54億元),社會融資17.89億元,累計對17條(段)河流進行了治理,治理河道168.24公里,其中,沁河干流34.2公里,沁河支流62.73公里;丹河干流41.49公里,丹河支流29.82公里。
實施精品工程
打造河湖生態修復“晉城樣板”
進入冬季后,冷空氣頻頻光顧,但在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潤城閘擴建工地,太平洋建設集團的工人們絲毫不受影響,每天仍在進行古河道砌護岸施工。工作專班成員、陽城水務局水旱災害防御股股長孟晉鋒告訴記者,砌護岸工作受天氣干擾因素不大,將力爭明年汛期前把潤城閘處河道底寬由原來55米拓寬至88米,行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
沁水縣嘉峰鎮和鄭村鎮的工地上,工人們也在熱火朝天地進行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施工。
陽城縣潤城鎮、沁水縣嘉峰鎮是晉城市百里沁河生態經濟帶先行區建設項目所在地。去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他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環境治、交通暢、文化興、布局優、產業旺、生態美”規劃建設總要求,認真落實“市級統籌管控+縣級自主實施”工作要求,突出“提品質、出精品、創經典”理念引領,強力推進工程建設。截至目前,陽城段打造了洎水灣濕地公園、古渡濕地公園、潤湖濕地公園,治理河道16.9公里,建設污水主管11公里。劈山口河道底寬由28米拓寬至88米,行洪能力達到50年一遇標準。沁水段武安濕地公園建設完成,三河口節點初具雛形。

百里沁河生態經濟帶工程是晉城市重大牽引性工程之一。該工程立足1982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在兩岸劃定生態治理區、生態涵養區和生態建設區,統籌推進全流域規劃建設管理。生態治理區以沁河干流治導線為基礎,實行提級管控。生態涵養區以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區域為重點,遵循“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理念,實行嚴格管控,原則上不允許開發建設。生態建設區以生態治理區和生態涵養區以外區域為重點,實行指導管控。

每天奔波在施工現場的沁河生態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雄還為記者梳理了建設時間表,去年編制完成先行區規劃方案,梳理確定項目清單,并啟動先行區項目實施,實現一年起步;2025年,先行區項目基本完工,打造具有沁河流域地域特色、文化特質、治理特點的北方流域治理樣板;2027年,百里沁河生態經濟帶生態治理區、生態建設區、生態涵養區項目建設全面推進,“環境治、交通暢、文化興、布局優、產業旺、生態美”的局面基本形成;2035年,以市場化手段盤活、優化、壯大生態建設資源和資產,建成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生態經濟“開發區”。
精細化管護
推進河流生態治理提檔升級
每天清晨,澤州縣大箕鎮馬葦村都有一個嬌小的身影沿著溪水緩緩而行,或蹲下來看看,或站直了遠眺。她叫吳志芳,是白水河馬葦段村級河長。
為了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流治理目標,吳志芳始終秉承守水有責、守水擔責、守水盡責的工作理念,將村里河道分成了5段,每段由2名黨員干部負責,做到汛期日日巡,有淤隨時清,有效解決了馬葦村河道阻塞、河道污染的問題。
為了開創河湖管理新局面,晉城市出臺了《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全面推行河湖警長制實施方案》,形成了河長抓落實、檢察長抓監督、河湖警長抓執法的“三長治河”模式;積極探索“河長+”工作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長+河湖警長”“河長+檢察長”“河長+河長助理+巡河員”工作機制,打通了河湖管護的“最后一公里”。深入開展“清四亂”專項行動,印發《關于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的通知》,制定《河道巡查管理制度(試行)》,實現河道巡查常態化,確保“四亂”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整改、動態清零。
據了解,晉城市持續深入推進“清河”專項行動以來,共投入資金6350余萬元,累計清理河道垃圾及違章堆積物45.49萬立方米,清理違章建筑1.62萬立方米。完成了全市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發現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共36處,以市政府文件下發《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有效推動了河湖管理提檔升級。
河流生態治理的扎實推進,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近年河道堤防未發生跨堤事故。同時,水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在2019年全省水資源考核中,全市9個國、省考監測斷面中有7個斷面穩定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其余2個斷面(高平河西斷面、白水河斷面)消除了劣五類水體,均達考核目標要求。這是20年來丹河出境斷面水質首次達標,全面扭轉了只罰不獎的局面。
下一步,晉城市將持續發力,著力構建河流保護大格局,致力于改善河流水生態環境,努力建設生態和諧、環境友好、人民滿意的幸福河。
來源:太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