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明環保2023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偉明環保(603568)2023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公司秉承“誠信、敬業、創新、進取”的核心價值觀,堅持“為人類創造潔凈、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的發展使命,持續不斷向社會提供一流低碳環保技術、產品及服務。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公司推動低碳環保業務發展,形成環境治理、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材料三大業務板塊發展的格局,年末公司成立下屬環保集團、裝備集團和新能源集團,形成“1+3”管理模式,推動三大板塊業務發展。2023年公司環保項目運營實現收入30.76億元,裝備制造及服務實現收入29.17億元。具體經營情況分述如下:(一)環保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穩中求進
2023年度澄江項目、閩清項目、武平項目、雙鴨山項目、盧龍項目、羅甸項目、浦城項目、嘉禾項目和秦皇島項目投入正式運營,昌黎項目投入試運行,報告期末公司投資控股的垃圾焚燒發電正式運營及試運行項目49個(其中試運行1個),上述項目投運規模約3.42萬噸/日(不含參股和委托運營項目)。報告期后,永康項目二期、富錦項目、凱里項目二期實現并網發電。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方面,報告期內澄江、武平餐廚項目投入正式運營,東陽、婺源、浦城和樟樹餐廚項目投入試運行,報告期末公司投資控股的餐廚垃圾處理正式運營及試運行項目17個(其中試運行4個)。報告期內各控股運營項目累計完成垃圾入庫量1,176.33萬噸,同比增長26.27%,其中完成生活垃圾入庫量1,120.07萬噸,同比增長25.98%,完成上網電量31.58億度,同比增長21.10%,對外供蒸汽量達到5.48萬噸。報告期內公司合計處理餐廚垃圾42.77萬噸,同比增長26.87%,副產品油脂銷售1.44萬噸,同比增長39.67%,處理污泥13.48萬噸,同比增長53.83%,完成生活垃圾清運量129.23萬噸,同比增長10.03%,完成餐廚垃圾清運量28.23萬噸,同比增長16.41%。公司共處理各類污水1,642.04萬噸(含市政污水)。奉新項目和樟樹項目成功納入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清單,下屬龍灣公司取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公司全面推進各項目建設。垃圾焚燒項目方面,枝江項目和隴南項目取得環評批復,昆山再生資源項目取得項目核準和環評批復,進入建設階段,期末公司在建控股垃圾焚燒項目8個(不含試運行項目,下同)。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方面,期末公司在建餐廚垃圾處理項目5個,各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安福項目、永豐項目、武平項目和婺源項目收到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共7,367萬元。
2023年度公司完成昆山再生資源項目及多縣垃圾委托處理項目簽約。新增昆山餐廚廚余項目、樟樹餐廚項目和寧都餐廚項目。續簽或新簽甌海區生活垃圾直運服務項目、松溪縣生活垃圾處置項目協議,續簽或新簽臨海餐廚收運處理項目、臨海污泥處置項目、瑞安污泥消納處置項目、武義污泥處置項目、永康滲濾液處理項目、龍灣滲濾液處理項目合同。公司完成大股東持有的永嘉污水100%股權收購事宜。具體情況如下:
1、生活垃圾清運處理方面,報告期內,公司簽署《甌海區生活垃圾直運服務合同》,繼續負責運輸甌海區各鎮街各小區、企事業單位、商業綜合體等產生的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服務期限1年,合同總價為人民幣1,205.96萬元;公司簽署《福建省政府采購合同》,負責松溪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服務,服務期限1年,合同總價約為人民幣474.45萬元;公司簽署《昆山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特許經營協議》,預計生活垃圾處理能力2,250噸/日,餐廚和廚余垃圾處理能力700噸/日(其中餐廚200噸/日、廚余500噸/日),同時配套建設飛灰填埋場一座,有效庫容約20萬立方米,本項目總投資(暫定)為14.78億元(含建設期利息),合作期限共30年。
2、餐廚垃圾清運處理方面,報告期內,公司簽署《樟樹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特許經營權協議補充協議》,獨占性的處置樟樹市行政區范圍內全部餐廚垃圾、廚余垃圾等易腐垃圾,處理規模原則上日處置量應大于等于50噸/日,特許經營權期限自協議簽署生效之日起至垃圾焚燒項目特許經營期屆滿之日止;公司下屬臨海公司完成《臨海市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置作業服務采購項目合同書》簽署,負責在臨海市指定區域上門收集產生單位的餐廚垃圾,運輸并對其進行油水分離處置服務,服務期限為三年或累計收運處置量達到5萬噸,合同總價約1,492.5萬元;公司下屬寧都公司完成《寧都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特許經營協議補充協議》簽署,啟動寧都縣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建設總規模100噸/日,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48噸/日餐廚垃圾(含地溝油)處理設施,并負責餐廚垃圾收運,特許經營期限自協議簽署生效之日至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特許經營期屆滿之日止。
3、污泥處理方面,報告期內,公司下屬臨海公司續簽《臨海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項目合同書》,服務期自合同簽訂之日起1年,合同總價約380.95萬元;公司下屬瑞安公司完成《瑞安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消納處置采購項目合同》簽署,負責瑞安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裝卸、運輸和消納處置,合同服務期1年,合同總價約887.7萬元;公司下屬武義公司續簽《武義縣城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等污泥處置項目服務合同》,服務期自合同簽訂之日起3年,合同總價約643.5萬元
4、水處理方面,報告期內,公司與偉明集團和嘉偉實業簽署《關于永嘉縣偉明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之股權轉讓協議》,收購永嘉污水100%股權,永嘉污水已于5月完成股權轉讓工商變更登記;公司續簽《2023年度永康市花川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達標納管采購項目合同》,合同服務期自合同簽訂之日起1年,合同總價約337.55萬元;公司續簽《龍灣區26座垃圾中轉站滲濾液處置項目合同》,承包期2年,合同總價約200萬元。
(二)裝備集團環保及新材料裝備研發制造銷售高歌猛進
2023年度公司裝備制造及服務業務實現收入29.17億元,同比增長56.45%。環保發電設備訂單方面年內完成崇義、富源、上海鼎信和格林美(002340)相關公司等設備承包、銷售合同中標或簽約,新材料設備方面完成與永旭礦業、格林美相關公司等多份合同簽約。偉明裝備集團度山制造園區已投入正式運營。偉明裝備集團取得壓力容器特種設備生產許可證,設立全資子公司偉明自控公司,推動公司自控技術和業務發展。偉明裝備集團和嘉偉新能源集團合計收到政策補助和地方貢獻獎勵約3,743.79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下屬設備制造公司新增主要日常設備訂單情況如下:
1、環保發電項目設備主要銷售訂單情況
(1)公司下屬子公司偉明裝備集團聯合體簽約崇義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承擔崇義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所需設備采購、供貨及驗收,滲濾液系統及化學水系統安裝及調試等,具體以工藝設備清單為準,金額約為8,998萬元。
(2)公司下屬偉明裝備集團與中城院(北京)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河燕郊科研創新基地完成《縣域小型生活垃圾焚燒項目(100t/d)焚燒爐委托加工及余熱鍋爐系統、輔機配套設備采購合同》簽署,包含1臺機械爐排爐(額定處理能力100t/d)和1臺余熱鍋爐及配套的輔機設備的設計、制造、供貨、安裝指導、調試指導及伴隨服務等,該合同確定最終總價為人民幣3,039萬元。
(3)公司下屬偉明裝備集團完成《富源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工程總承包(設計、采購、施工)設備集成供貨、安裝、調試及技術服務合同》簽署,負責設備集成供貨、加工制造、裝卸、運輸、安裝和調試等工作,簽約合同總價為人民幣8,300萬元。
(4)公司下屬偉明裝備集團與上海鼎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完成《印尼經貿合作區青山園區開發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燒站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備采購合同》簽署,包含一套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備,合同含稅總價約人民幣3,680萬元。
(5)公司下屬偉明裝備集團與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熱電聯產項目設備及安裝總承包合同簽署,負責印尼中蘇拉威西省莫羅瓦利縣一座熱電聯產項目的設計、設備成套供應及安裝,合同含稅總價約人民幣2.38億元。
上述環保發電項目設備銷售合同總金額約人民幣4.78億元。
2、新材料設備主要銷售訂單情況
(1)報告期內,公司下屬偉明裝備集團和浙江永旭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設備、系統供貨合同,包含制氧工藝設備、余熱發電供熱設備、除塵器、側吹爐、連續吹煉爐、風機和電動機等,合同含稅總價合計約人民幣9.53億元。
(2)報告期內,公司下屬偉明裝備集團和嘉偉新能源集團與格林美相關公司簽署采購合同,包含槽罐、203子項配套系統、選礦配套攪拌、鋼結構平臺、濃密機、反應釜、高低壓配電柜、DCS系統、除重系統等,合同暫定含稅總價合計約人民幣18億元。
(3)報告期內,嘉偉新能源集團與偉明盛青公司簽署設備工程合同,包含空分裝置、氧壓浸出車間設備、常壓浸出車間設備、氫氧化鎳車間設備、純水設備、磨礦車間設備、酸堿罐區和溶液罐區工程、濃密機工程、電解鎳車間配套設備等,合同含稅總價合計約人民幣3.14億元。
上述新材料設備銷售合同總金額約人民幣30.67億元。
(三)新能源集團業務發展順利
公司下屬嘉曼公司4萬噸印尼高冰鎳項目土建基本完成,設備已開始安裝。公司下屬嘉曼達公司4萬噸印尼高冰鎳項目已取得浙江省發改委境外投資項目備案通知書和浙江省商務廳企業境外投資證書。溫州鋰電池新材料項目土建基本完成,設備已開始安裝,并新取得項目二期約180畝用地,有效推進建設進度。偉明盛青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格林美,完成增資擴股。
報告期內,公司與永青科技、格林美等合作伙伴與洞頭區政府簽訂溫州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投資框架協議;與深圳新宙邦(300037)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簽訂投資協議書,擬參股年產10
萬噸電解液項目;與格林美等公司簽訂合資協議擬參股印尼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偉明盛青公司通過增資入股福安青美項目10%股權。具體簽約情況如下:
1、2023年3月,公司與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永青科技、格林美簽署《投資協議書》,決定共同出資在溫州成立合資公司,規劃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電池電解液項目,預計投資4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運營期流動資金1.5億元),項目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建設5萬噸。公司對合資公司持股比例為6%。
2、2023年3月,公司及關聯方偉明盛青公司與格林美及關聯方福安青美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安青美”)簽署《三元前驅體材料供應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本著誠實守信、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進一步強化三元前驅體的鎳資源、技術、建設與市場鏈合作。
3、2023年4月,公司下屬嘉曼公司與偉明盛青公司簽署《鋰電池材料項目高冰鎳供應戰略合作協議》,嘉曼公司高冰鎳項目建成后,生產的高冰鎳產品優先供應給偉明盛青公司。
4、2023年4月,偉明盛青公司與永青科技、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簽署《福安青美增資擴股協議書》,偉明盛青公司以增資方式入股福安青美。福安青美已于5月完成增資工商變更登記,增資完成后福安青美注冊資本變更為52,222.22萬元,其中偉明盛青公司持股10%。
5、2023年6月,公司與永青科技、盛屯礦業(600711)、欣旺達(300207)及格林美簽署《浙江偉明盛青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書》,格林美以增資的方式獲得偉明盛青公司10,000萬元股權。偉明盛青公司已于6月完成增資工商變更登記,增資后偉明盛青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110,000萬元,其中公司持股54.55%。
6、2023年7月,公司下屬偉明(新加坡)公司與格林美(無錫)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CAHAYAJAYAINVESTMENTPTE.LTD、格林特(荊門)工程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璞驍完成《關于建設印尼紅土鎳礦冶煉生產新能源用鎳原料(鎳中間品)(2.0萬噸鎳/年)項目的合資協議》簽署,同意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莫羅瓦利縣中國印度尼西亞綜合產業園區青山園區內,共同投資建設紅土鎳礦濕法冶煉年產2.0萬金屬噸新能源用鎳原料項目(鎳中間品),項目總投資額不超過5億美元,公司通過偉明(新加坡)公司以參股形式參與該項目的投資建設,持股比例20%。
7、2023年8月,偉明盛青公司與溫州灣新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年產5萬噸高純電解鎳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在溫州灣新區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高純電解鎳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億元,計劃用地約80畝。
(四)總部管理不斷優化
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優化組織架構,組建環保集團、裝備集團和新能源集團三大集團,并全面在環保集團和裝備集團推行合伙人制,加大業績考核激勵的力度。報告期末公司董事會還成立了戰略與ESG委員會,推動公司在戰略、環境、社會責任和企業治理方面開展更全面的管理,按照國際通行的框架來完善自身各方面工作,公司還制定了部分ESG相關制度。公司重視ESG管理工作,不斷提升自身的ESG管理水平。報告期內,公司第四期可轉債已獲交易所審核通過,公司成功開展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1,043萬股。報告期末,公司累計獲得的專利技術和軟件著作權約263項。報告期內,公司榮獲董事會雜志第十八屆金圓桌獎之“公司治理特別貢獻獎”、萬德咨詢“2022年度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之商業和專業服務行業5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23年公司治理最佳實踐案例”、證券之星2023年度“最具社會責任上市公司獎”、中證報“2022年度金牛最具投資價值獎”、證券時報第十七屆“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之主板上市公司價值百強獎”等榮譽稱號。
二、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一)垃圾處理行業
1、行業市場狀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從2017年至2022年,中國的生活垃圾清運量從21,521萬噸增長至24,445萬噸,顯示了龐大的生活垃圾處理需求。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2019年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總量所占無害化處理總量首次超過50%,并在2022年達到79.87%,標志著焚燒已成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焚燒法是將垃圾進行高溫熱處理,在850℃以上的焚燒爐爐膛內,通過燃燒使垃圾中的化學活性成分充分氧化,釋放熱量,轉化為高溫煙氣和少量性質穩定的殘渣,其中高溫煙氣可以作為熱能回收,用于發電或供熱。經焚燒處理后,垃圾中的細菌、病毒被消滅,帶惡臭的氨氣和有機質廢氣被高溫分解,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和煙塵經環保處理后達到排放要求。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行業參與者較多,市場相對分散。公司國內同行業其他公司主要有:光大環境、瀚藍環境(600323)、上海環境(601200)、三峰環境(601827)、綠色動力(601330)、深圳能源(000027)、康恒環境、中國天楹(000035)、旺能環境(002034)等。
隨著國內垃圾焚燒研發實力的不斷發展,我國垃圾焚燒設備國產化程度正逐步提高。焚燒處理技術為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最核心技術,相應的,垃圾焚燒發電過程中最關鍵的設備是垃圾焚燒鍋爐。機械式爐排爐發展歷史長,技術成熟,適合高水分、低熱值、大容量的垃圾焚燒。同時,機械式爐排爐還有爐渣利用率高、煙氣處理較易等優點,是目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
受行業步入成熟期等因素影響,近三年來我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標數量、新增產能、投資金額等關鍵性指標均有所下降。隨著電價補貼力度逐漸減緩,疊加風光新能源平價上網政策影響,未來垃圾焚燒發電補貼退坡或將延續。企業通過提高項目運營效率,在存量和增量市場中尋找新的增長點,努力拓展市場份額。
2、行業特有的經營模式
目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形成了以政府特許經營為主流的經營模式,即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投資者或者經營者,授予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特許經營權,包括在特許經營期限內獨家在特許經營區域范圍內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并收取費用的權利。特許經營期限一般不超過30年,特許經營權到期時,政府按照相關規定組織招標,再次選擇特許經營者。若不能再次獲得特許經營權,經營者將按照協議約定將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移交給當地政府。餐廚垃圾處理也采取類似的經營模式。行業內特許經營權模式主要有BOO(建設—擁有—經營)、BOT(建設—經營—移交)、BOOT(建設—擁有—經營—移交)等。
固廢處理行業的商業模式不僅僅反映了行業自身的發展需求,也反映了社會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戰略需求。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固廢處理行業的商業模式將不斷創新和發展,以適應日益增長的固廢處理需求和社會環境保護的戰略目標。同時,政府也將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固廢處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多贏。
3、行業上下游關系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前端包括垃圾的收集、分類和運輸,主要由市政環衛部門負責,近年來市場化主體不斷介入環衛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行業的后端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由政府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實行市場化運作。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上游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工程設計及建設、設備及材料供應商等,下游包括地方政府環衛部門及電力公司。
4、行業發展方向
垃圾焚燒企業效益增長點逐漸從新項目開發轉移到已運營項目的精細化管控和業務拓展,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打通固廢產業鏈實現效益提升。由于垃圾分類及運營項目增多,目前國內垃圾焚燒項目中,部分未能達到滿負荷運營。近期多省陸續推出垃圾焚燒設施協同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名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協同處置,將提高部分垃圾焚燒運營項目的效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垃圾分類成效日益明顯,餐廚垃圾增量較大,餐廚垃圾處理業務有較大的市場空間。2023年7月國內首個互聯網碳資產管理與核證平臺正式上線,國內碳交易市場日趨成熟,CCER交易(碳減排量交易)有可能為垃圾焚燒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
(二)裝備制造行業
環保裝備制造作為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根據《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我國將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提升高端裝備供給能力,推動發展模式向標準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進一步提高綠色低碳轉型的保障能力。
垃圾焚燒處理設備制造是環保領域的應用,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運營所采用的垃圾處理設備系統,主要包括垃圾接收系統、鍋爐焚燒系統、煙氣處理系統、自動控制系統、余熱利用系統、電氣系統和水處理系統等專業系統。
目前國際和國內主流的垃圾焚燒技術為爐排爐技術,爐排爐技術具有適應范圍廣、技術成熟可靠、運行維護簡便等優點。早期的爐排爐設備市場基本被外資企業壟斷,其中比利時希格斯爐排爐、德國馬丁爐排爐、日本田雄SN爐排爐等占據優勢,近年來國內企業逐步通過引進技術和自主研發,不僅實現了關鍵設備的國產化替代,部分垃圾焚燒處理設備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力,銷往國際市場。除本公司外,國內其他主要垃圾焚燒處理設備制造企業還有三峰環境、光大環境、康恒環境、杭州新世紀等。
在原有生產垃圾焚燒處理設備的基礎上,公司將裝備制造業務拓展到新能源材料領域。公司下屬裝備制造集團目前生產新材料裝備,濕法領域主要有大型槽罐、攪拌器、濃密機、反應釜等設備,火法領域主要有側吹爐爐體、收塵器和脫硫設備等。公司裝備制造業務保持強勁增速,新材料裝備訂單量增量顯著。后續還會進一步擴大新材料設備供應范圍,積極拓展市場,提升裝備板塊業務收入。
(三)新能源材料行業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市場規模持續迅速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成為制造業新的增長引擎。同時,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國家針對新能源行業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促進新能源產業鏈發展。2021年10月,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2022年6月,交通運輸部等四部門發布《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工具。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措施。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屢創新高。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到,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兩旺,產銷量分別達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超過60%。2023年,我國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1.6%,從5%到超過30%僅用四年,乘聯會預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40%。為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做出重要部署,國務院辦公廳、有關部門先后印發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同時,國家發改委還于今年發布了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持續為新能源汽車消費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縱觀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已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一張新名片。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上下游產業鏈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市場消費觀念的改變,我國汽車國產化水平穩步提升,并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占國內總出口比例創歷史新高。但同時還需正視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整體消費需求當前還不夠旺盛的現狀,以及部分國家和地區存在濫用貿易救濟措施保護主義行徑等制約因素。
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步入快速且良好的發展態勢,其廣闊的發展前景催生鋰電材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快業務布局以應對市場需求。正極材料作為鋰電池的核心關鍵材料,其電化學性能、制造技術的研發提升是促進鋰電池普及應用的重要技術研發著力點、突破口與推動力。三元正極材料憑借其能量密度高、用戶體驗優等特性,成為了鋰電池正極材料的主要類型,在動力鋰電領域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其中,高鎳三元正極材料與中低鎳三元正極材料相比,其能量密度大、續航里程高等優勢更能滿足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高耗電、高續航需求,成為中高端新能源車企共同選擇的技術路線,市場對其需求持續快速提升,這同時也帶動上游用鎳需求的快速增長。根據GGII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及中國三元正極材料中高鎳產品的占比將達到50%以上,作為生產高鎳三元材料的重要原料,上游高冰鎳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目前在該行業經營的國內公司主要有:華友鈷業(603799)、中偉股份(300919)、容百科技、格林美、當升科技(300073)等。
三、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業務情況
(一)主營業務
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低碳環保服務商之一,將“為人類創造潔凈、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作為發展使命,持續不斷向社會提供一流低碳環保技術、產品及服務。2022年以來,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公司順應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趨勢,戰略布局新能源材料行業,公司主營業務形成了環境治理、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材料三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其中,環境治理業務板塊具體業務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理、污泥處理等;裝備制造業務板塊具體業務包括環保裝備和新能源材料裝備研發制造;新能源材料業務板塊具體業務包括上游高冰鎳、中游三元正極材料、下游電池廢料回收等。
本公司垃圾焚燒業務涵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全產業鏈,包括核心技術研發、關鍵設備制造銷售及項目投資、項目建設、運營管理等領域,是國內領先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企業。公司在全國各地投資、建設、運營生活垃圾焚燒廠,并在垃圾焚燒廠附近投資、建設、運營餐廚垃圾處理、污泥處理、農林廢棄物處理和工業固廢處理項目,與生活垃圾進行協同處置;同時,公司介入行業上下游的環保裝備研發制造銷售、環保工程承包建設、垃圾清運、滲濾液處理等領域。
公司新能源材料業務布局新材料一體化投資,包括上游在印尼投建鎳金屬冶煉項目,下游在國內投建鋰電池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產品涉及電池級硫酸鎳、動力電池前驅體、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等;同時,公司充分發揮自身高端裝備研發和生產優勢,積極開展紅土鎳礦火法和濕法冶煉等新材料裝備的研制,為自身項目提供裝備支持,有效控制項目投資成本,并對外向行業企業輸出成套設備,實現對外銷售收入。報告期內,公司在印尼投建的第一個高冰鎳含鎳金屬冶煉項目已開展設備安裝工作。
報告期,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力銷售、垃圾處置服務、設備銷售及服務等,通過向電力公司提供電力并收取發電收入,向地方政府環衛部門提供垃圾焚燒處理服務并收取垃圾處置費,向客戶銷售環保裝備和新材料裝備及服務并收取設備銷售及服務費。
公司主要通過增加環保項目規模和設備銷售及服務規模,并開展各類固廢協同處理、一體化運營新材料業務等,來提升公司未來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
(二)經營模式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以特許經營模式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餐廚、污泥等垃圾處理項目運營業務;同時,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自主研發、制造和銷售核心的垃圾焚燒處理設備以及滲濾液處理、餐廚垃圾處理等環保裝備,以及紅土鎳礦火法和濕法冶煉等新材料裝備。其中,環保裝備供公司垃圾處理項目建設和運營所需,并開展設備對外銷售及服務。新材料裝備開展對外銷售及服務并供公司項目建設和運營所需。公司在垃圾焚燒項目上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經驗豐富,投資和運營成本管控能力強,穩定運營能力、發電效率居行業領先,投運項目以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為主,公司業務毛利率較高,是公司專業化管理能力及核心競爭力的綜合體現。
公司主要業務經營模式如下:
1、運營模式
(1)垃圾處理項目運營模式
公司垃圾處理項目運營的主要模式為BOT、BOO。其中,BOT模式(建設—經營—移交)是指政府授予企業特定范圍、一定期限內的獨占特許經營權,許可其投資、建設、運營垃圾處理項目并獲得垃圾處置費及發電收入,在特許經營權期限到期時,項目資產無償移交給政府;BOO模式(建設—擁有—經營)是指政府授予企業特定范圍內的獨占特許經營權,許可其投資、建設、運營垃圾處理項目并獲得垃圾處置費及發電收入,項目資產為企業所有,無需移交給政府。BOT、BOO項目公司需要投入大筆資金完成項目建設,經營周期長。項目運營的主要收入是發電收入和垃圾處理收入。
(2)裝備生產銷售和服務模式
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制造核心垃圾處理成套設備以及鎳金屬冶煉等新材料裝備,分別向公司各項目運營公司以及外部客戶進行銷售,并提供相應服務。設備銷售及服務屬于訂單式生產,根據規模、性能要求、環保排放標準等進行定制。
(3)新材料項目運營模式
公司新材料項目分為國外業務和國內業務,國外業務主要為在印尼設立合資公司開展鎳金屬冶煉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國內業務主要為設立合資公司開展電池級硫酸鎳、動力電池前驅體和三元正極材料等生產電池所需的新材料產品,形成動力電池材料上下游一體化投資運營,有效控制生產成本,降低各環節價格波動可能對公司帶來的收益影響。
2、采購模式
(1)垃圾處理項目采購模式
垃圾處理項目采購方面,公司主要通過與工程承包商簽訂協議,由工程承包商具體實施項目土建施工、設備安裝等服務;公司下屬裝備制造公司主要負責提供垃圾焚燒處理設備、煙氣處理設備、自動化控制系統和高低壓電氣等垃圾焚燒發電關鍵設備,余熱鍋爐由公司自主設計并委托專業的鍋爐生產商進行制造。
除項目建設涉及的采購事項外,公司垃圾焚燒等項目運營過程中也會采購石灰、活性炭、水、電等原材料。公司項目在正常運行時使用部分自身發電量,在設備檢修期間需要采購外部電力。
(2)裝備制造業務采購模式
裝備制造采購方面,公司主要通過詢比價,與主材、輔材及外購件廠商簽訂協議,開展鋼材、爐排片、布袋、龍骨、水、電等采購工作。
(3)新材料項目采購模式
新材料在建項目采購方面,公司主要通過與工程承包商簽訂協議,由工程承包商具體實施項目土建施工、設備安裝等服務;公司主要通過詢比價對外采購新材料裝備,公司下屬裝備制造公司提供部分鎳冶金設備、新材料生產裝備。
3、盈利模式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通過提供垃圾處理服務、銷售電能及銷售垃圾處理和新材料成套設備實現盈利。收入來源主要包括:(1)通過購售電合同向購電方出售電力取得發電收入;(2)通過接收、處理垃圾收取垃圾處理服務費;(3)通過銷售垃圾處理和新材料成套設備并提供相應服務取得收入;(4)EPC建造收入。
4、市場地位
公司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企業之一,擁有技術研究開發、關鍵設備設計制造、項目投資建設、項目運營管理等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在長三角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擁有較高市場份額,同時公司積極介入中西部地區市場,在全國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2022年度,公司垃圾焚燒處理量889.10萬噸,占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度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的4.56%。其中,公司浙江省垃圾焚燒處理量523.32萬噸,占浙江省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量的38.30%。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公司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企業之一,業務覆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全產業鏈。
公司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企業之一。公司在長三角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擁有較高市場份額,并積極介入全國市場,顯著的規模優勢有利于公司實現規模經濟,降低研發成本和管理成本,進一步提升盈利水平。公司還積極向餐廚垃圾、污泥等其他固廢的清運和處置領域全面拓展。公司業務覆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各個環節,包括核心技術研發、設備研制、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等全產業鏈,具備一體化運作的獨特優勢,各業務環節之間形成協同效應,有利于有效降低項目投資成本,加快建設速度,提高運營效率,加強設備運營、維護和維修,并促進技術創新。公司還積極開展設備對外銷售及服務業務。公司在運營自有項目基礎上,形成了很強的同行業項目整合和效率提升能力。
(二)公司擁有行業領先的成套裝備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
公司聚集一批高級技術人才,組建爐排、煙氣凈化設備、焚燒鍋爐、自動控制系統、高低壓電氣、滲濾液處理、餐廚垃圾處理、鎳冶煉裝備、新材料制造裝備、項目建設、運營工藝等專業研發團隊,擁有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垃圾焚燒爐排爐、煙氣凈化、自動控制等技術,成功應用于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已逾20年,在線運行的各套設備質量過硬、性能優異、技術工藝成熟,并儲備了豐富的自主知識產權。2022年公司將裝備制造能力向新材料裝備領域延伸,形成了新材料裝備的研發、制造能力。
(三)公司三大業務板塊并駕齊驅,協同發展能力較強。
公司目前形成了環境治理、裝備制造和新材料業務協同發展的格局,在傳統業務發展成熟的基礎上,積極圍繞低碳環保領域開展業務布局,通過介入鎳冶煉和電池材料制造相關低碳業務,打開了業務發展新空間。高冰鎳火法冶煉工藝與垃圾焚燒發電工藝有相似之處,公司可借鑒現有成熟技術,利用人才優勢,保證新材料制造產能快速建設和投產;環保運營業務也能為新材料業務提供資金和運營人才支持,新材料產能投產后預計可以為公司帶來收入增量和良好的盈利空間,極大提升公司業務規模,進而反哺公司環保項目投資建設運營以及裝備研發投入,提升公司環保業務市場份額及裝備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四)公司擁有突出的業務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項目快速復制能力,運營穩健,財務狀況良好。
公司在項目投資、建設、運營以及設備研制等方面建立了一套科學的系統化技術標準和運作模式,形成了專業化、精細化、標準化的業務管理能力,幫助公司保持行業領先的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公司獲得一系列社會榮譽,樹立了良好的市場品牌形象,并具備項目快速復制能力。公司從投資到運營端都建立了嚴格的事前風險控制體系,嚴格的財務與法務事中合規體系,嚴格的事后內部審計體系,控制公司經營風險。公司資產負債率在同行業中屬于較低水平,具有較強的融資能力。
(五)公司擁有經驗豐富的優秀管理團隊,人才隊伍穩定,開展有效激勵,并建立良好的人才培養體系。
公司管理團隊具備豐富的行業知識、專業的技術實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創業創新意識強,將幫助公司積極把握低碳環保行業的發展機遇,實現公司戰略發展目標。經過多年的積累,公司沉淀形成了優秀的企業文化,建立多層次的激勵機制,人才隊伍穩定。公司還建立了良好的培訓體系,通過周期性的專業和管理培訓,推動不同崗位、層級員工不斷成長,滿足公司業務發展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
五、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達2,410,058.31萬元,同比增長18.51%,所有者權益1,253,474.72萬元,同比增長17.74%,資產負債率47.99%,實現營業收入602,458.09萬元,同比增長34.6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4,848.52萬元,同比增長23.09%。
六、公司關于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1、垃圾處理行業格局和趨勢
(1)行業規模及市場空間
2022年,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5%,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24,445萬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2》,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70%,2050年將達到80%左右,城鎮化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城鎮化進程的提升將使垃圾產量不斷增長,擴大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市場空間。伴隨我國對綠色、先進環保行業的日益重視和支持,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需求持續旺盛。
(2)行業市場結構
《“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提出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促進生活源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提高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大幅減少生活垃圾填埋處置,規范生活垃圾填埋場管理,減少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隨著政策的導向和環保的要求,焚燒處理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
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數量大幅提高,固廢處理行業經歷了快速發展期。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2年末,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已增加至648座,焚燒處理能力增長至804,670噸/日,焚燒處理廠數量及焚燒處理能力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4.80%和23.94%。
(3)行業技術水平和技術特點
行業技術水平方面,隨著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內一批領先企業以及科研院所在吸收國外先進垃圾焚燒技術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生活垃圾特點不斷完善創新,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工藝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部分具備較強技術實力的企業在工藝技術及設備的研發與制造等方面積累了一系列較為成熟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目前,我國垃圾焚燒設備國產化程度處于較高水平。
行業技術特點方面,焚燒處理技術為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最核心技術,相應的,垃圾焚燒發電過程中最關鍵的設備是垃圾焚燒鍋爐。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技術比較成熟的生活垃圾焚燒爐主要為機械式爐排爐。
(4)行業競爭格局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環渤海經濟圈等地區是垃圾焚燒發電企業普遍選擇的重點發展區域,區域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較為集中。此外,近幾年我國中西部地區對環境治理的需求快速提升,行業企業在中西部地區相繼投資開發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以滿足當地市場對垃圾處置的剛性需求。隨著行業處理需求逐步接近飽和,后續固廢處理行業將進入平穩成熟期,行業企業將更加注重項目在技術工藝和運行質量的提升。同時,行業領先企業有機會通過參與市場存量項目整合進一步擴大產能規模,提升行業競爭力。
公司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企業之一,擁有技術研究開發、關鍵設備設計制造、項目投資建設、項目運營管理等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浙江省是我國垃圾焚燒處理應用最為廣泛的省份,公司在浙江省占有相對較高的市場份額: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行業參與者較多,市場相對分散。公司國內同行業其他公司主要有:光大環境、瀚藍環境、上海環境、三峰環境、綠色動力、中國天楹、康恒環境、旺能環境等。
2、裝備制造行業格局和趨勢
環保裝備制造作為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根據《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我國將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提升高端裝備供給能力,推動發展模式向標準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進一步提高綠色低碳轉型的保障能力。從環保治理行業發展現狀來看,固廢業務在國內市場的增速開始逐步放緩,整個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期,環保裝備作為固廢業務的核心要素面臨從產能需求向更高效運行轉變,行業領先企業結合固廢項目運行質量持續不斷地加大研發力度,努力提升國產環保裝備的市場競爭力。同時,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將進一步推動國內企業走向海外市場,將國產先進技術和裝備推向國際市場。除本公司外,國內其他主要垃圾焚燒處理設備制造企業還有三峰環境、光大環境、康恒環境、杭州新世紀等。
新材料裝備領域,尤其是前端金屬冶煉環節所涉及的生產裝備,因企業間存在處理工藝方面的差異,裝備種類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未來隨著新能源動力汽車行業的逐步成熟,上游冶煉環節的生產企業或將面臨在原材料成本、技術研發、運營管控能力等方面的挑戰。
3、新材料行業格局和趨勢
全球能源格局向新能源轉型趨勢越發明顯,綠色低碳正成為全球共識,我國也將“碳達峰、碳中和”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長期踐行目標。新能源汽車作為交通領域碳減排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隨著其在續航里程方面的突破以及基礎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需求量正快速增長,帶動動力電池行業規模快速提升。根據SNEResearch,2023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達到517.9Gwh,同比增長38.6%。在全球動力電池材料市場中,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和消費市場,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也是重要的動力電池材料生產國。同時,動力電池行業的迅速發展也推動電池結構不斷革新,高鎳正極材料作為三元市場的主流,其生產技術持續迭代優化,能量密度優勢越發突出,市場占有率正得到進一步提升。上游高冰鎳冶煉端近年來參與企業數量迅速攀升,產能規模加快釋放。未來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的進一步普及,需求量還將不斷增加,動力電池材料市場也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公司目前在印尼積極布局高冰鎳冶煉生產,在國內積極開展三元前驅體和高鎳三元正極材料規模化生產建設,未來將形成國內國外新材料產業鏈一體化整合,預計項目全部投產后將實現高冰鎳含鎳金屬產能13萬噸/年,實現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產能20萬噸/年。
目前在新能源材料領域主要參與的企業有華友鈷業、中偉股份、容百科技、格林美、當升科技等。
(二)公司發展戰略
公司經營理念:以誠信、敬業、創新、進取為企業核心價值觀,持續不斷向社會提供一流低碳環保技術、產品及服務,為人類創造潔凈、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
公司發展目標:公司將抓住我國低碳環保行業快速發展的契機,持續穩固發展環保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服務,積極推進新能源材料領域業務布局,致力于打造城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綜合體,解決城市廢棄物處置問題,參與能源革命,推動新能源材料的普及運用,促進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努力發展成為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綜合性低碳環保服務商。
(三)經營計劃
2024年公司總體的工作要求:確保環境治理業務提質增效穩健發展;加快裝備訂單實施,大力提升裝備業務管控水平并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全力保障新材料項目成功投產和平穩運營;推動公司營收規模創歷史新高并保持業務可持續發展。
2024年的主要經營計劃:做好環保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全年公司各運營電廠計劃完成垃圾入庫量1,250萬噸,完成上網電量35.8億度。確保永康二期、富錦、蛟河、枝江、凱里二期、隴南等項目實現并網發電,全力推進昆山再生資源項目建設;積極拓展國內外環保新項目的投資和存量項目的并購;做好環保和新材料裝備研發制造,積極拓展環保EPC項目和各類設備外銷;加快印尼嘉曼4萬噸高冰鎳項目和溫州鋰電池新材料項目投資建設,實現產出產品。上述經營計劃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垃圾處理業務經營風險
(1)行業發展及競爭的風險
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作為一個發展前景廣闊的產業,吸引了眾多在技術、市場、人才、管理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市場參與者。隨著我國城市化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國家對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也提出了很高要求,這也激發了固廢處置行業的投資熱潮。近幾年來大量的央企、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通過投資、收購、合作等方式進軍固廢處理領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行業新增項目數量減少,公司將面臨較嚴峻的挑戰。行業激烈的競爭會使公司難以獲取新項目、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并面臨垃圾處置費下降的風險,從而影響公司的經營利潤。
(2)項目建設風險
公司特許經營項目建設需進行較大金額的施工建設和設備采購。雖然公司特許經營項目的關鍵設備主要向其下屬子公司采購,但若項目建設期間因建筑材料、設備材料、人工成本等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將導致施工建設和設備采購成本相應上升,對公司未來的凈利潤水平產生影響。
若公司特許經營籌建項目及未來新取得項目在選址過程中,未能在合理時間內確定符合建設條件的備選廠址,或在土地征用及環境影響評價等各環節中未能妥善取得選址周邊民眾的支持和配合,則公司將面臨新項目前期審批進度緩慢甚至未能獲批而被迫重新選址的不利后果,導致項目無法按照特許經營協議的約定在既定時間內開工建設并投產運營,從而對公司新項目拓展經營和業績增長造成不利影響。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因自然災害、施工事故等不可抗力或不可預期的因素導致項目建設進度有所延期,在影響較為嚴重的情況下甚至不排除部分項目停止的可能,從而導致公司既有投入無法收回或預期收入無法實現,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3)項目運營風險
在項目運營過程中,公司需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環保規定,在垃圾焚燒過程中監測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以確保符合環保要求。若由于工作失誤或不可抗力因素,上述環節出現障礙,將對公司項目運營造成影響,從而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由于項目特許經營權的期限一般較長,運營期內因環保要求提高、人工耗材等運營成本上升導致公司運營成本上升的可能性較大。公司與項目所在地政府簽署的特許經營協議或運營協議中均約定:由于國家環保標準調整、產業政策調整、物價指數變化使公司生產成本或收入發生較大變化時,可相應調整垃圾處置費標準。但由于具體調整限定了成本變化幅度、雙方重新測算程序等前提,且需雙方具體協商,因此公司仍有可能面臨因運營成本上升而垃圾處置費標準不能得到及時、到位的調整而導致收益下降的風險。
此外,國家垃圾焚燒補貼電價退坡,可能影響公司發電收入及盈利水平。特許經營期限到期時,經雙方協商并在符合國家法律和相關行業規定情況下,公司可繼續獲得特許經營權,但仍存在特許經營權到期時因不可預期的因素而無法繼續取得特許經營權的風險。
2、開展新材料業務風險
公司開展新材料業務,通過投資印尼高冰鎳項目生產鎳金屬制品。高冰鎳項目投資、建設和生產面臨工藝技術革新、海外原材料供應和產品市場銷售、海外人力資源組織、資金外幣匯兌、所在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風險,從而對未來項目的盈利性帶來不確定性。公司將加強在新材料領域的技術研發投入,加強與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做好資金外匯風險管理,推進公司新材料業務平穩發展。
3、裝備制造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公司裝備板塊原材料采購量較大,如果未來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可能導致公司生產成本發生較大變動,從而對公司裝備制造毛利率和整體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影響公司利潤水平。公司將通過預算管理,嚴格控制成本費用,節省成本開支;同時公司通過精益化管理、智能制造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發揮規模優勢;通過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優化、質量改善、效率提升,最大程度的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帶給企業的影響,確保經營的效率和效果。
4、稅收優惠政策變化的風險
公司下屬部分子公司享有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公司下屬部分子公司享受高新技術企業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公司利用垃圾發電產生的電力收入業務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100%的稅收優惠;從事垃圾處理、污泥處理處置勞務,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70%的稅收優惠。若未來所得稅和增值稅優惠政策出現變化不再執行或適用條件等原因不再享受,公司及子公司可能無法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或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從而導致公司的盈利水平受到不利影響。
5、技術風險
公司重視技術研究開發工作,組建了專門的研究團隊,配備專職的研究人員,負責總體技術開發工作。公司已通過簽署長期合約及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待遇等措施穩定核心技術團隊,并通過制定《保密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與知悉核心技術的員工簽訂保密協議和競爭性業務限制協議等措施防范核心技術泄露。但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張及技術人員數量的增加,未來公司的核心技術仍存在擴散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的業務產生不利影響。
6、管理風險
公司實際控制人在公司持股比例較高中,可以利用其絕對控股的地位優勢,通過行使表決權對本公司的董事、監事任免、經營方針、投資決策和股利分配等重大事項施加控制或重大影響,從而有可能影響甚至損害公司及其他中小股東的利益;盡管公司建立了特有的文化和凝聚力,且對公司核心技術及管理人才提供了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但仍不排除該等人才流失從而為公司未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的風險;公司子公司不斷增加,對子公司的管控風險也有所增加;若公司管理能力的提升未能與業務規模的擴張保持一致,將會給公司帶來一定的管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