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行業是指由原水、供水、排水、污水處理、節水及水資源回收利用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等共同構成的產業鏈。水務行業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務行業之一,日常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水務行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務行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經成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水務行業相關企業一般同時涉及產業鏈中一個或多個部分,水務行業產業鏈如下圖所示:
1.行業發展狀況
1)我國水資源整體概況
根據聯合國官方網站顯示,地球上水資源總量大約是14.5億立方千米,其中淡水資源是3,625萬立方千米。我國的水資源總量較為豐富,居世界第六,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不足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位,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不僅如此,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占全國的63.5%,但水資源僅占全國總量的19%左右,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集中了全國水資源量的81%,由此形成了南方水多、水量有余,北方水量不足的局面。此外,水資源的時間分配也不均勻,大部分地區60%-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季節,從而很容易造成洪澇干旱災害頻發。
截至2021年末,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9,638.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約為2,098.5立方米。近年來,我國極端氣候頻發,地區之間水資源分布不均的矛盾日益加劇,水資源短缺問題也日趨突出。
2005-2021年我國水資源狀況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2)我國用水總量及結構情況
從我國的用水情況來看,我國的農業用水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截至2021年末,我國用水總量為5,920.2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為909.4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15.4%;工業用水為1,049.6億立方米(其中火核電直流冷卻水507.4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17.7%;農業用水為3,644.3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61.5%;人工生態環境補水為316.9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5.4%。
長期來看,隨著用水效率的不斷提高,工業用水量將逐步降低,居民用水將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呈現出逐年穩定增長的趨勢。由于供水行業需求彈性相對較小,而且產品價格受政府統一控制,因此,在未來若干年內,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中國用水量的逐年上升,供水行業也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用水總量相對穩定。隨著節能減排的理念日益普及,節水措施得到廣泛的推廣和采用,我國每年用水總量在2013年開始呈現基本穩定甚至緩慢下降的趨勢。未來,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口總數的穩定,用水結構的優化,節水技術和措施的普及,預計我國用水需求量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會保持相對穩定。
2005-2021年我國用水情況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3)我國城市供水發展趨勢
①市場需求總體保持穩定的增長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整體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加深、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人口及用水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用水需求的不斷增長將進一步推動城市供水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相關供水設施的供水規模以及供水管道總長度、管網密度、節點數都將繼續穩步提升。根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從2002年的23,546.0萬立方米/日增長至2021年的31,737.7萬立方米/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8%。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根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從2002年到2021年,我國城市供水管道保持這較快增長速度,由總長312,605千米增長至1,059,901千米,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64%。
數據整理:中金企信國際咨詢
②投資主體多元化
水務行業發展早期,我國供水企業多為地方政府投資的國有企業,但隨著《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建城[2002]272號)、《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13號)、《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的實施意見》(建城[2012]89號)等政策的發布,明確鼓勵具備條件的市政公用事業項目可以引入社會資本,采取市場化經營方式,隨著越來越多社會資本的參與,亦為供水行業的發展與創新持續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