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影響,我市防洪工程受到不同程度損毀。為提升我市防洪減災能力,進一步完善防洪工程體系,更好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市水務局搶抓國家發行萬億國債支持災后恢復重建的重要時機,及時編制完成災后恢復重建水務專項規劃,推動42項水務災后恢復重建工程納入萬億國債項目清單,涉及災后恢復重建、灌區改造、城市排水防澇提升三個領域項目。截至4月30日,42項工程全部進場建設,比計劃時間提前了兩個月。
為推進水務災后恢復重建工程早日開工建設、發揮防洪效益,市水務局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災后恢復重建和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扛起政治責任,求真務實、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壓茬推進前期各項工作。
一是壓實各方主體責任。成立市水務局災后恢復重建指揮部,設立4個專項工作組和1個辦公室。建立項目包保責任制,明確市區兩級政府、項目法人、設計、征遷、監督等各環節人員主體責任。與各區政府一把手簽訂征遷責任書,將征遷責任落實到屬地政府。與項目法人簽訂建設任務目標責任書,細化質量、安全、進度等目標任務,確保責任落實。
二是加強項目調度管理。根據既定的計劃開工時間,逐項目梳理可研、初設、招投標等建設程序,實行“并聯辦理、串聯推進”。堅持“日調度、周通報、月巡查”,42項災后恢復重建項目調度表全部上墻,實現全流程掛圖作戰。梳理制約進度的主要問題,牽頭協調研究依法合規快辦措施,緊盯關鍵節點、壓茬推進。組織各區摸清征遷底數臺賬,建立工程施工和征遷工作同步計劃表,實現征遷與施工無縫對接。
三是加大部門協調力度。與市發展改革、財政、規劃資源、生態環境、文旅等部門建立三級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審批“綠色通道”作用,聯審聯批項目可研、初設報告,協同推動用地、環保、文物、資金等手續辦理。市級各部門主動進位,協調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項目進度。
四是強化招標投標管理。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代建制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的項目管理總承包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擇優選擇承包單位,強化合同履約、工程投資、設計變更等關鍵事項的控制,加強設計與施工深度融合,提高建設管理效率。
五是強化廉政教育監督。實行重點工程“開工先開廉政課”,項目法人遞交廉政承諾書,壓實參建單位廉政責任。與財政部天津監管局、市財政局在信息共享、協調聯動、問題整改三方面建立工作機制,形成監管合力;編制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審計監督工作方案,實施跟蹤審計和專項審計,確保工程安全、資金安全、干部安全。
下一步,市水務局將繼續壓實各方主體責任,堅持把嚴的主基調貫徹到災后恢復重建全過程,嚴把工程質量、建設安全、廉政廉潔三道關口,切實加大對各項工程監督監管和推動力度,全力以赴確保各項工程按時完工并發揮防汛減災效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