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5月24日電 (記者 張芹)2024(第六屆)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發展大會暨三峽環境科技大會24日在武漢開幕。大會以“水治理:科技·產業·社會”為主題,海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水務工作者等,共同探討水環境水生態治理與保護。

5月24日,2024(第六屆)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發展大會暨三峽環境科技大會在武漢召開。張暢攝
此次大會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在兩天會期內,各界代表圍繞數智驅動減污降碳、“三水融合”與綠色流域構建、長江大保護前沿技術等議題展開討論。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水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柯兵介紹,2023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9.4%,長江、黃河干流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城科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會長曲久輝看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應重視對隱性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污水的再生利用、海水淡化以及節水措施等,以數字賦能水環境及水生態保護與治理,提供了更加精準、有效的解決方案。

圖為大會開幕式現場。張暢攝
近年來,三峽集團在筑牢水安全屏障的同時,創新推出城市智慧“水管家”治理模式,實現水環境治理從碎片化向系統化轉變,并連續13年開展梯級水利樞紐生態調度,有力提升了長江生物多樣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韓君表示,當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處于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三峽集團將與各方深化交流,持續加強水旱災害治理、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首屆長江大保護優秀實踐案例公布。張暢攝
大會開幕式上,公布了首屆長江大保護優秀實踐案例,包括武漢市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在內10個優秀案例入選,涵蓋流域治理、污水處理、智能化管理平臺建設等領域。
據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研究員彭劍峰介紹,優秀案例的評選對于長江流域水環境和水生態治理與保護具有借鑒意義。(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