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湖區君悅酒店對面的布吉河旁,有一個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的“停車場”,平整的地面上并沒有車,只有兩個造型獨特的裝置。然而,地面之下卻別有一番洞天。“這是一個近零碳智能地埋式垃圾轉運站,地面上的兩個設備是‘翻料器”,通過它把垃圾倒進埋藏在地下的壓縮箱中,設計垃圾轉運量60噸/日,周邊市民還感覺不到異味。”作為項目設計和建設方,邁睿環境董事長張君如表示。
羅湖智能地埋式垃圾站是深圳“無廢城市”建設成果的案例之一。自2019年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以來,深圳通過法規政策引領、企業參與、技術創新等手段,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有效解決了歷史堆存固廢問題,為城市的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下降約34%,資源化利用率提升3倍,利用處置能力提升54%,固體廢物產生強度已降低至全國最低水平。未來,深圳將繼續深化“無廢城市”建設,推動資源循環與減廢降碳,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深圳力量。
“無廢城市”建設成果顯著 2035年全面形成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方式
近年來,深圳“無廢城市”建設成果顯著,相關環保實踐頻頻出圈。
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深圳全市已經推廣形成“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的住宅區垃圾分類模式,強制推行生活垃圾源頭精細化分類管理;對不同類別的垃圾委托不同收運處理企業,做到專車轉運、分別處理,消除生活垃圾“前端分、末端混”現象。為了實現焚燒無害化,深圳高標準建設南山、寶安、鹽田、龍崗、平湖5大能源生態園,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全量焚燒和趨零填埋。截至目前,深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48.8%和87.7%,廚余垃圾分類率達到26.1%。
在建筑廢棄物管理上,深圳通過科學謀劃布局、完善制度體系設計,明確各類建設工程的建筑廢棄物排放限額、減排與綜合利用的設計和驗收要求。此外,深圳還印發《深圳市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規劃建設實施方案》,推動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企業建設運營,初步實現綜合利用產業化、規模化。
針對工業固廢,深圳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加強特色產業固體廢物中有價資源回收利用:探索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建設,推動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加強廢鋼鐵、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行業碳排放核查體系,開展減廢降碳方法學研究,建設一批減廢降碳示范項目等。
根據《深圳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到2035年,深圳將建設成為“源頭少排放、資源全利用、廢物零填埋”的“無廢城市”,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方式全面形成,減污降碳成效顯著。
年產值超過460億元 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無廢城市”建設成果不斷涌現使深圳的固廢產業隨之發展壯大,固廢治理產業鏈逐步建立健全。
在智能環衛領域,邁睿環境創新研發出智能地埋式垃圾桶、智能地埋式垃圾站、智能管道垃圾收集系統等解決方案。填補了國內空白,并成為該領域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
據了解,傳統生活垃圾小型轉運站存在建設標準不高、占地面積過小等客觀限制因素,進而導致在壓縮轉運過程中的臭氣、噪聲和污水等未能有效控制,對周邊產生較大的影響。“地埋式垃圾轉運站只能看到一個傾倒投放口,垃圾箱體位于地下,壓縮過程都在封閉的地下完成。由于容易產生臭氣的壓縮過程在地下密閉空間中完成,集中收集臭氣處理,能有效進行臭氣控制。此外,地下壓縮能降低壓縮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噪音,避免對周邊產生影響。”張君如介紹。
寶安南路近零碳智能地埋式垃圾轉運站之外,邁睿環境目前還在推進福田、南山、寶安等區域的零碳環境綜合體的建設計劃。此外,以深圳為中心,邁睿已在全國多地落地了一百余套項目,業務覆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長沙、廈門、青島等數十個國內城市。
邁睿環境只是眾多優秀的深圳固廢企業之一。在建筑廢棄物領域,通過大力發展綜合利用產業,深圳孵化培育了特建發、申佳原、特區建工等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企業52家,形成集規范回收+高質資源化+綠色建材再利用的全產業鏈布局;在工業固廢方面,精細施策疏通產業堵點。孵化華鴻欽、益源順等一批資源化利用企業,并培育了綠環再生、杰誠塑膠、寶記再生、綠達環境、優廢環保等一批國內知名工業固體廢物回收利用企業,以及東江環保、深環科技等危險廢物綜合處置龍頭企業;在新興固廢方面,布局報廢汽車拆解、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資源提取的“城市礦產”產業,培育孵化了格林美、乾泰、杰成新能源、榮高晟等一批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新興固廢處置利用產業集群,可實現報廢汽車拆解能力達45萬套/年,退役電池包拆解能力超21.5萬噸/年。依托城市礦山開發核心技術,格林美全球存托憑證(GDR)于瑞士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交易。
這些行業領軍企業,是深圳“無廢城市”建設背后的關鍵動力,而“無廢城市”的深入推進,又成為固廢產業發展的強力引擎。目前,深圳培育固廢領域上市企業6家,據不完全統計,深圳市固體廢物處置產業頭部企業產值超過460億元/年,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核心價值。(王新根)
數說深圳“無廢”
固體廢物產生強度下降約34%,資源化利用率提升3倍,利用處置能力提升54%。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和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48.8%和87.7%,廚余垃圾分類率達到26.1%。
報廢汽車拆解能力達45萬套/年,退役電池包拆解能力超21.5萬噸/年。
培育固廢領域上市企業6家,產業頭部企業產值遠超460億元/年。
2023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2539.1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8%,建成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68萬平方米。
2023年,深圳建筑廢棄物產生強度較2019年下降約37%,產生量較2019年下降約3600萬立方米。
快遞綠色包裝使用比例達61%,可循環快遞箱(盒)使用量40.6萬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