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三步走”破解生活垃圾處置難題
貴陽網2024-06-07 10:07貴州
過去十余年,清鎮市的城區面積增長超1.5倍,常住人口總量提升至66萬人,城鎮化率接近60%,生活垃圾“產”遠大于“消”,環保壓力逐年增大。
清鎮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角。
為破解生活垃圾處置難題,清鎮市以降碳為重點,探索拓展生活垃圾多元化處理技術,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在老式填埋的基礎上實現“新式填埋——水泥窯協同處置——焚燒發電”“三步走”,讓生活垃圾變成“電力原料”,無害化處理率接近100%,徹底解決了生活垃圾處置難題。
初 探
新式填埋技術難以一勞永逸
6月4日,位于清鎮市城西的望城坡綠意盎然,坡中央有片水塘植被茂盛,土地上新種的玉米幼苗長勢良好。然而,這片綠地之下,曾經是一座臭氣熏天的垃圾場。“2011年以前,望城坡一直是清鎮市最主要的生活垃圾堆場。受當時的技術和環保理念限制,望城坡垃圾堆場并未做任何防滲施工,逐漸給周邊生態環境帶來威脅。”清鎮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主任胡忠靜說,為降低因生活垃圾處置帶來的環境影響,清鎮市在站街鎮中寨村遠離民居的山坳里選址建設了日處理能力300噸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于2011年7月投用。這個新式填埋場更加標準化和規范化,采取垃圾攤鋪壓實、堆體整形、分層覆蓋工藝進行處置,滲濾液通過污水處理站收集后采用生化+MRB膜處理工藝處理達標排放,替代了望城坡的老舊堆場。望城坡“積攢”數十年的37.31萬噸垃圾,全部被轉運并填埋至此。
生活垃圾的主流處理方式就是填埋,可是并不能“一埋了之”。“和貴州大部分地區一樣,清鎮市的地下巖溶發育強烈。受此影響,盡管新式填埋場的底部做了特殊處理,但是隨著積年累月的雨水沖刷和生物降解,依然存在不小的滲濾液泄漏風險,這在很多地區的實踐中都得到了印證。”胡忠靜說,更讓人憂慮的是,時間越長泄漏風險越大。因此,清鎮市開始致力于尋找一種更環保的處理生活垃圾方式。
再 試
水泥窯協同處置持續性不足
2015年5月,清鎮市利用水泥工業新型干法窯處置生活垃圾工程竣工投用,日處理生活垃圾可達300噸,當地的生活垃圾終端處理方式從填埋逐步轉為焚燒,新式填埋場僅作為應急備用場地使用。
這項工程由清鎮市和貴陽海螺盤江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打造,在該公司原有的水泥窯生產線基礎上進行技術改造,采取全密封、全負壓的處理方式,臭氣接入水泥窯篦冷機進行高溫分解;生活垃圾產生的滲濾液經收集后通過管道輸送至水泥窯分解爐、氣化爐高溫氧化分解,并設置分揀系統(不燃物分離系統);爐渣作為替代水泥原料,鐵、鋁等金屬進行回收利用,讓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利用企業的水泥工業新型干法窯處置生活垃圾,具有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的明顯優點,但是缺點同樣明顯。近些年,隨著基建規模降低和地產行業不景氣,水泥的市場需求走弱,水泥生產企業的產能隨之減少,能夠‘消化’的生活垃圾量也開始降低。”胡忠靜說。
水泥市場萎縮大大制約了當地的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到2020年,清鎮市每日收運生活垃圾330噸以上,“消化”能力卻不足300噸,不得不將垃圾轉運至外地企業處理。這樣做的經濟成本高昂,并不是長久之計。
破 解
焚燒發電實現良性循環
面對日益增長的生活垃圾處理需求,清鎮市開始謀求一種新型的、更環保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焚燒發電。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無廢城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等政策支持下,清鎮市于2023年12月在站街鎮建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8億元,每日可處理生活垃圾5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約18萬噸、發電量約12000萬千瓦時、上網電量約9600萬千瓦時。2024年1月1日,該項目正式并網發電運行,有效解決了清鎮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狀況。
發電廠采取多種先進且成熟的措施助力環保:高效、靈活的鍋爐產生穩定的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煙氣處理采用“SNCR爐內脫硝+半干式脫酸+干法噴射+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組合工藝,達標排放;滲濾液采用“預處理+UASB高效厭氧+AO生化處理+超納+納濾+反滲透”工藝,處理后全部回用;灰渣中的金屬材料被回收,清洗后的爐渣可用于路基鋪設、建筑用磚制作。同時,所有的環保指標實時接入我國和我省相關網絡監測系統,確保發電廠有序運轉和達標排放。
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投用,讓清鎮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水平大為提升——生活垃圾經過焚燒“瘦身”后質量只有原來的28%,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將垃圾焚燒可能產生的二噁英消滅殆盡,1噸生活垃圾焚燒后平均發電400多度。如今,在110多臺專業車輛的收運下,清鎮市每天產生的大約400噸生活垃圾,全部被運送至焚燒發電廠處理。
為了滿足未來中長期處置需求,清鎮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還將再建一條相同規格的焚燒線。按照清鎮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的測算,兩條焚燒線投用后日處理能力將達1000噸,能夠完全適配清鎮市“建設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目標。
接下來,清鎮市將繼續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拓展生活垃圾多元化處理技術,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狀態,守護好清鎮的綠水青山。
記者 許發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