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作為景觀環境用水的準則體系研究
再生水作為景觀環境用水的準則體系研究是一個綜合性課題,它涵蓋了水質標準、控制措施、使用原則以及跟蹤監測等多個方面。以下是基于提供的參考文章信息,對再生水作為景觀環境用水的準則體系研究的詳細概述:
一、水質標準
- 引入“準則”概念:在GB/T 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的制定中,引入了“準則”的概念,即不僅關注水質指標,還涵蓋了控制措施與使用原則。
- 水質指標要求:包括COD(化學需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NH3-N(氨氮)、SS(懸浮物)等多項指標,確保再生水在景觀用水中的安全可靠性。
二、控制措施與使用原則
- 控制措施:包括再生水源選擇、景觀水體流動性和流動換水方式的控制、底泥情淤等,以保障污水再生利用功能用途的價值和降低建設投資與運行成本。
- 使用原則:確保使用方及相關方的公眾健康,考慮到工業廢水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毒物質對人體和環境生態系統的影響。
三、跟蹤監測研究
- 跟蹤監測理念:提出了跟蹤監測研究的理念,對利用再生水的景觀河道、湖泊和水景的水質、底質以及回用地的大氣、地下水進行跟蹤監測研究。
- 監測內容:包括本底監測、水體水質監測等,具體監測項目包括pH值、COD、BOD5、懸浮物、總磷、總氮、溶解氧、大腸菌群等。
- 監測程序:制定了適合景觀環境回用的跟蹤監測研究程序,包括監測項目、采樣頻率、采樣點的布設、樣品的采集與保存以及監測分析與污染評價方法。
四、工程實踐與總結
- 工程考察:對包括山東泰安、天津梅江小區、北京高碑店湖、山東青島海泊河和北京什剎海在內的景觀環境回用工程進行了考察。
- 工程性總結:提出了適宜于景觀環境回用的再生處理工藝,包括除磷脫氮工藝、除磷工藝、傳統生化處理工藝及其選擇原則。
- 控制措施建議:提出了景觀環境回用的控制措施,如補水與水力循環的水力措施和水質凈化船、生態浮島及水生植物打撈收集自動化等生物措施。
綜上所述,再生水作為景觀環境用水的準則體系研究是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課題,它要求我們從水質標準、控制措施、使用原則以及跟蹤監測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以確保再生水在景觀環境用水中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