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南京市堅持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持續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在南京江北環保產業園內,南京環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錨定南京市生態發展要求,走深走實循環利用產業之路,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變廢為寶”,實現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相輔相成,經濟與環保相得益彰,為綠色發展添續強勁動能。
每天凌晨3點左右,一輛輛滿載生活垃圾的運輸車已經陸續駛入南京環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平均每天200余次進廠車輛,將前一天城區生活垃圾收集入廠,通過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焚燒處理,轉化成為清潔電能,通過電網將光明和溫暖輸送給千家萬戶。
“我們公司占地面積218畝,總投資約11億元,于2015年12月一次性通過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驗收檢測。2016年2月取得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環保驗收批復。”南京環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長水介紹,公司承接江北新區、浦口區全部及棲霞、玄武、鼓樓等區域部分生活垃圾的處置任務。每天處理生活垃圾24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約 87萬噸,為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以前的垃圾都是在附近填埋場填埋,經常能聞到臭味。自從建了南京環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燒發電廠,讓垃圾變成電,還建了濕地公園,配套建設了環保教育基地,我們曾受邀去環保展廳,那個變廢為寶的工藝宣傳片至今印象深刻。現在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好改善,要感謝他們。”南京市浦口區星甸鎮后圩社區的李大爺感慨的說。
向管理要質效。垃圾焚燒發電廠建在城市、運行在居民周邊,行業自身標準高于普通企業。南京環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全體員工胸中都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公司通過定期修訂安全環保、生產運行、技術設備、綜合管理等制度,制定《生產運行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等,構建起多方位精細化管理內控體系。壓實安全生產管理各級責任,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考核;強化交接班管理、定期切換設備、點巡檢制度;強化運行分析,做好基礎數據臺賬記錄和收集,持續優化運營方式,大力開展降本增效系列活動。近年來設備缺陷發生率逐步降低,實現機組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安全運行3500天。
安全就是生命。本著“應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工作原則常態化開展全廠設備維護。不斷積累各類工藝設備出現問題的周期和特點情況,總結設備故障出現的規律和原因,把更多的工作列到預防性維護工作中。加大預防維護頻次,將設備預防性維護工作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管理,不斷強化設備預防性維護工作。每月對各工作小組的工作質量進行評比,在保證設備長期穩定運行的同時節約檢修成本。對于不能消除的缺陷,繼續保留在信息系統中,直到在停爐停機時消除為止,所有缺陷必須消除,形成閉環管理。
升級智能化。以技術革新保障運行,為環保監控植入“控制器”。關鍵設備全部采用進口,煙氣凈化工藝采用國際先進的“SNCR+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布袋除塵+SCR"工藝,安裝了煙氣在線檢測儀,實時監控煙氣排放情況,同步上傳到國家、省、市、區四級環保部門。公司引入DCS系統,將現場設備控制集成在一個中控制進行遠程操控。每班配置3名值班人員,對全廠設備運行工況的監視和調整,從而保證設備穩定運行。全方位使用SIS/MIS生產一體化管理系統,全流程管控公司技術設備,通過精準的性能測算和耗差分析,提高設備可靠性和運行經濟性。推動公司生產運營管理不斷向標準化、精細化走深走實,為環境保護擰緊”安全閥。
“南京環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是環境監管重點單位,該企業環保意識強,環境管理工作細,污染物均達標排放。作為焚燒生活垃圾發電的民生工程和環保型企業,有力推動了我們南京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綠色發展。”南京市浦口區環境監測站現場監測室主任石波說。
項項舉措承載精細化管理匠心。該公司多措并舉實施細化、量化、標準化工程,堅持更精、更準、更細、更嚴,對照標桿找差距,強優補短促運行。每年利用垃圾焚燒產生的余熱發電達3.1億多度、上網2.6億多度,提供32.5萬多戶居民的生活用電。可節約大量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相當于每年節約8.7萬噸標準煤,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應。公司先后獲得了“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垃圾焚燒廠等級評定AAA級”、“中環協生活垃圾焚燒廠運營服務能力等級一級”、“環保信用等級藍色”、“南京市城市治理標準化企業”、“南京易制毒化學品協會評為四星級單位”等一系列榮譽。
“一直以來,我們精益求精、內外兼修,以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助力生產運營,矢志不渝地踐行國企環保責任,不斷為南京市江北新區的綠水青山貢獻智慧和力量。”劉長水說道。在未來發展中,將繼續加大科研力度,推動環保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以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助力生產運營,不斷為南京市的綠色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