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8848前言:從專家的角度來看,推動節水產業創新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深入思考和實施。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專家觀點:
-
強化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
專家認為,首先要從國家層面制定更為詳盡和前瞻性的節水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這有助于形成全國一盤棋的發展格局,避免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
-
完善政策激勵機制:
建立健全的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是激發節水產業內生動力的關鍵。專家建議,通過合理調整水價結構,提高節水效益的回報率,同時出臺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綠色金融等支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節水產業。
-
培育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
針對節水企業“小、少、散”的現狀,專家強調要加大對龍頭節水企業的培育力度,通過兼并重組、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手段,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推動節水產業集群發展,形成上下游協同、優勢互補的產業鏈。
-
加大科技研發投入:
技術創新是推動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專家建議,加大節水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特別是要加強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的融合創新,提升節水設備的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水平。同時,建立節水技術成果轉化機制,加快先進適用節水技術的推廣應用。
-
推動模式創新與市場機制建設:
在模式創新方面,專家倡導推廣合同節水管理、節水貸等新型服務模式,借助市場化手段促進節水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建立健全節水市場調節機制,培育和發展用水權交易市場,通過市場機制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
加強宣傳教育與公眾參與:
節水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持。專家強調要加強節水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水資源節約和保護意識。通過舉辦節水宣傳活動、推廣節水器具、開展節水知識普及等方式,營造全社會共同節水的良好氛圍。
綜上所述,推動節水產業創新發展需要從頂層設計、政策激勵、企業培育、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市場機制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節水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節水產業發展仍面臨不少難點和堵點
原標題:大力推進節水產業創新發展——水利部部長談發展節水產業;原文刊發于2023年11月
新華社北京2023年11月16日電 第二屆全國節水產業創新發展大會11月16日至17日在深圳舉行。作為新興產業,節水產業的現狀如何?發展節水產業面臨哪些難點和堵點?如何推動節水產業創新發展?新華社記者就此采訪了水利部部長李國英。答: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全社會水資源利用效率、效益持續提升。2022年與2012年相比,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46.5%、60.4%。目前,我國節水產業初具規模,涵蓋農業節水灌溉、工業廢水處理、生活節水器具、管網漏損控制、污水再生利用、海水淡化、智慧節水等領域,基本形成了從研發設計、產品裝備制造到工程建設、服務管理的全產業鏈條。其中,節水服務管理又延伸出節水運營、技術、信息、金融等多個方向。一是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積極推進城鎮節水降損、工業節水改造、農業節水灌溉等領域節水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大力支持節水產品、技術、裝備研發,遴選發布160項國家成熟適用節水技術,公布219項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涵蓋14個主要用水行業。二是堅持“兩手發力”,建立健全用水權交易制度體系,培育和發展用水權交易市場,持續推動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改革、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倒逼提升節水實效。三是推進節水機制創新,推行水效標識制度,推動將節水認證納入統一綠色產品認證標識體系,實施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2019年至2022年共遴選發布271家水效領跑者。大力推廣合同節水管理,“十三五”以來推動全國實施合同節水管理項目559項,吸引社會資本84.6億元,節水量約3.48億立方米。答:黨的二十大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有些行業和地區用水效率不高,節水產業發展仍面臨不少難點和堵點。一是內生動力不夠強,有利于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水價形成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尚不健全,節水領域民間投資活力還需進一步激發。二是行業競爭力不足,我國節水企業總體呈現小、少、散的特點,具有社會廣泛認知度、品牌影響力和規模優勢的龍頭節水企業較少。三是技術創新能力偏弱,節水技術研發投入相對不足,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的融合發展尚不充分,節水設備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水平較低,節水產品技術含量和整體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差距。答:水利部將堅持節水優先方針,堅持政府作用和市場機制“兩只手”協同發力,全面推進理念、制度、技術、模式創新,健全節水政策體系和標準體系,構建節水市場調節機制和技術支撐體系,推動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理念創新。深化對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認識,樹牢節水優先理念,聚焦農業、工業、城鎮節水,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探索智慧節水、深度節水、精細節水路徑,為節水產業發展拓展新思路、開辟新領域。二是制度創新。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完善用水定額、計劃用水、節水評價等制度,健全節水激勵機制,推動出臺財政、稅收、金融信貸等節水支持政策,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積極投入節水產業。三是技術創新。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節水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強節水關鍵技術、重大裝備研發,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節水技術、管理及產品深度融合,加大先進適用節水技術、工藝、裝備推廣力度,推動實施重大節水技術裝備產業化工程,培育一批自主創新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節水骨干企業。四是模式創新。在公共機構、公共建筑、高耗水工業、高耗水服務業、農業灌溉、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等領域大力推廣合同節水管理,推廣“節水貸”等綠色信貸支持節水產業發展的金融服務模式,借力多元化模式創新為節水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