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成功摘得國際隧道協會(ITA)2021年度“超越工程獎”
編輯:余嘉惠 發布時間:2021-12-08 15:04 瀏覽次數:1521在國際隧道協會(ITA)剛剛公布的2021(第七屆)“ITA隧道獎”獲獎名單中,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深圳大學未來地下城市研究院領銜科技研發為基礎的“深圳地鐵超大規模盾構隧道渣土低碳資源化應用”項目成功摘得“超越工程獎”,這是深圳大學首次獲得該國際獎項最高獎。
國際隧協執行委員會成員Jeyatharan Kumarasamy線上揭曉獲獎項目
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深圳大學未來地下城市研究院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理念、落實“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和“四個面向”重要指示,多年來緊扣重大工程中的環境保護科技難題,開展了一系列科學研究。針對深圳地鐵渣土處置這一制約深圳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全國性重大技術難題,著重對量大面廣、含水率高、環境污染風險大、且最難處理的盾構渣土進行資源化研究,開展了室內試驗、處理工藝和處理裝備現場試驗、處理成什么樣的資源和如何利用、以及制定相應規范標準指南的硬件、軟件系統性研究。
獲獎單位:深圳地鐵、深圳大學、中國中鐵等
學院按照陳湘生院士提出的“利用重大工程科學和技術難題跨專業融合研發,引領學院科技研發突破和教學模式探索”理念開展科教工作。其中,孫曉輝助理教授主持、段華波副教授、劉建教授、丁鑄教授等參與了《盾構渣土高效資源化利用智能化裝備系統開發與應用研究》。在該項目中,孫曉輝助理教授聯合中鐵南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工程服務有限公司研發了智能化、集成化、模塊化的盾構渣土高效資源化利用系統,形成了智能化裝備和成套資源化利用技術。段華波副教授負責開展了盾構渣土資源化處理的管理和扶持政策研究,劉建教授負責編制了《深圳地鐵盾構渣土減量化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指南》,丁鑄教授負責編制了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深圳市施工現場工程泥漿機械壓濾法處理技術指引(試行)》。在項目研究中,團隊發表學術論文7篇,申報發明/實用新型專利9件,已獲授權5件;其中,孫曉輝助理教授進一步深挖盾構渣土高效資源化利用中的科學問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
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孫曉輝助理教授匯報項目成果并答辯
在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支持下,為深圳地鐵各條線施工企業中國中鐵、中國建筑、中國電建、中國交建、中國鐵建等央企提供了盾構渣土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成套技術、智能化裝備與標準規范指南。累計建成84臺(套)處理設備,成功對盾構渣土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實現變廢為寶。通過推廣該項盾構渣土處理技術,深圳地鐵四期工程累計減少盾構渣土外運百余萬立方米,減少堆填占地數千畝,節約渣土外運成本數億元,發揮了深圳大學在重大民生工程中腳踏實地、引領創新的重要作用。為助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打造美麗中國典范城市提供了核心科技成果。
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孫曉輝助理教授致獲獎感言
在該國際獎項的申報中,孫曉輝助理教授基于項目研究積累,負責文稿整理、視頻動畫制作和匯報答辯。頒獎典禮(線上)上,國際隧道協會執行主任Olivier Vion指出該成果在隧道建設中至關重要,協會主席Jenny Yan向團隊表示祝賀,孫曉輝助理教授代表整個科研團隊致獲獎感言。
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博士后朱旻博士在國際隧道日慶祝活動中作報告
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獲獎團隊成員(未來地下城市研究院)
國際隧道協會簡介:國際隧道協會全稱為“國際隧道與地下空間協會(ITA)”,成立于1974年,總部設在瑞士洛桑,是一個非營利性非政府國際組織,是隧道與地下工程專業的國際性學術組織,是世界上隧道工程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組織。協會宗旨是鼓勵地下空間的利用和開發,促進隧道工程設計、施工、管理和維修技術的發展。ITA共有73個成員國,下設4個委員會、21個工作組,中國于1979年加入國際隧道協會為其會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