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積淀】
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發展歷史上群賢輩出,先后有著名地理教育家鄒豹君、萬方祥、傅角今、廬村禾、榮書之、焦北辰、魏文澤、劉仲瑜、董文朗、李宗芳、王琪生、鄭寶喜、孫永清、黃大燊、陳仲全、董宏儒、詹啟仁、向傳璧等一大批著名專家學者執教于此。這些地理教育先賢,為地理專業的辦學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礎,形成了規范的教學管理體制,樹立了良好的教書育人學風,培養了大批地理專業人才,為中國現代地理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機構設置】
學院現設有地理科學、城市與資源學、地理信息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四個系和一個實驗中心;擁有“甘肅省綠洲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濕地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工程研究中心”“甘肅省土地利用與綜合整治工程研究中心”“寒旱區生態水文過程甘肅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甘肅省地理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五個省級平臺,有“西北城鄉發展與協同治理研究院”“甘肅省地名研究中心”“西北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城鄉規劃研究院”“西北師范大學城市規劃與旅游景觀設計研究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心”“西北師范大學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中德生物礦化與環境研究中心”“西北地質地貌科普研學中心”等八個研究機構,具有土地利用規劃甲級資質、旅游規劃設計乙級資質和第二次土地調查資質。
學院是生態經濟學會生態恢復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是甘肅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單位,亦是中國地理學會、中國生態經濟學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以及甘肅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環境科學學會、遙感學會、氣象學會、土地學會、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單位。
【人才培養】
學院現有地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地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含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地理學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地理學4個學術型碩士學位點和資源與環境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有地理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環境工程等4個本科招生專業,其中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為甘肅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地理科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地理信息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為省級特色專業,環境工程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學院近年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項,省級一流課程5門,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成果培育項目5項,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慕課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省級創新創業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50余項。
自學院辦學以來,為西北乃至全國培養了5000余名優秀的地理學、環境學等相關專業和方向的博士、碩士、本科等人才。學院目前在讀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有976人、碩士研究生有551人、博士研究生有56人,有博士后在站人員3人。
【學科建設】
學院有地理學、生態學和環境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為甘肅省重點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地理學為B-等級,進入全國30-40%;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于2023年9月15日更新數據顯示,環境/生態學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在自然出版集團發布的2017年自然指數排行榜中,地球與環境科學學科位列全國高校第24位、師范類院校第4位。學院主建的“寒旱區地理與生態資源學科群”獲批甘肅省“雙一流”特色學科。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理論基礎扎實、科研水平較高、整體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教職工101人,其中以程國棟院士、馮起院士領銜的專任教師81人,教授26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46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和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達到83.3%。教師隊伍中有兩院院士(雙聘)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甘肅省“333”“555”科技人才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5人,甘肅省“飛天學者”3人,甘肅省教學名師2人,甘肅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名師1人。
【科學研究】
學院教師長期致力于地理與環境科學教育以及寒旱區資源與環境演變過程、人地關系與區域發展、環境遙感與GIS開發、生態經濟與恢復生態學等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先后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Water Resources Research》《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Science Bulletin》《Geoderma》《Catena》《Journal of Hydrology》《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Land Use Policy》《地理學報》等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300余篇,其中被SCI/SSCI收錄的論文240余篇;主(參)編國家部委和地方組織的各類教材、專著18冊(部);承擔各類項目35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課題、中德合作與交流項目在內的國家級項目70余項,獲批經費6000多萬元;獲廳局級以上獎勵35項,其中省部級獎勵16項,申請獲得各類專利43項。
【辦學定位】
經過百年風雨春秋和幾輩人的精心耕耘,學院以開放包容的理念、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發展的精神,與時俱進,搶抓機遇,樹立“抓好教學,提升科研;穩定規模,內涵發展;注重創新,服務社會”的發展思路,加強教學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大基地平臺建設力度,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致力于將學院建設成為“學科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師資力量雄厚、人才培養優良、科學研究水平較高、社會服務能力較強,引領西北地理學教師教育發展的全國知名學院”。
(數據統計截止日期:202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