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通訊員 倪章宇 李雪怡
“零排放圈養模式”是一種生態、環保、高效的全新綠色養殖技術,把主要魚類放在圈養桶內養殖,通過增氧系統、集排污系統和凈化系統等多道程序,實現養殖廢棄物零排放的一種模式。今年年初,湖北省江陵縣六合垸管理區與華中農業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引進此項技術,讓傳統粗放養殖轉變為現代生態養殖,養殖前景向好。
在六合垸管理區水產養殖場,連片的圓錐形藍色圓桶映入眼簾,一網打撈下去,成群的魚兒翻騰不斷,水花四濺。現代漁業設施養殖負責人翟國強表示,該設備是全國最先進的,具有可行性和創造價值。
養殖場內連片的圓錐形藍色圓桶
華中農業大學駐點技術員楊杰說,它的優點首先是基于“能實時打掃池塘衛生”理念提出的養殖尾水零排放,節約土地,節約水資源,高效高產。每個桶的正常存活率是70%到80%,成魚的圈養數量在1600條左右。
圈養模式是通過圈養桶下部特殊的錐形斗狀結構,采用集污區域非擾動、吸污管徑優化配置等方法,解決固體廢棄物移除難的問題。通過管道吸污,將魚的糞渣抽至尾水分離塔分離污水與污泥,再進入三級尾水處理桶進行沉淀、過濾、凈化,最終排水回塘,實現水資源循環養魚的目的。
工作人員在管理養殖場
楊杰說,抽污泵將養殖尾水通過管道排到尾水分離塔,在尾水分離塔中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沉淀,將尾水分離成上清液和底部的污泥,上清液經過三級串聯裝置再回流到池塘外塘中,經回流管回流至池塘中的尾水與池塘的池水沒有什么區別。
有了科技支撐,翟國強對今年的養殖前景有了更充足的信心。目前,整個養殖項目已投資160余萬元,占地面積達到40多畝,主要分為圈養區和餌料區,其中圈養區共修建了40個圈養桶。
翟國強說,桂花魚一般三四個月就可以賣了,一斤左右的魚最受歡迎,現在的價格是38元一斤,預計9月底可以賣一批。
養殖場鳥瞰
相比常規養殖,“零排放圈養模式”養殖產量更高、易管理、易捕撈,且養殖周期較短,能大幅度降低養殖風險、降低勞動成本、節約水資源,實現可控環保的綠色養殖。
翟國強說,今年是育養分離,魚長到一兩左右就放進塘里,兩邊都做試驗,比較產量和存活率高低,“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效果都很好,明年要擴大養殖規模。”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