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仍存,石化行業如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5月23—25日,在福建泉州舉行的第二屆石油化工綠色發展論壇暨中國化工環保協會石化專委會年會提出,于眼前看,降低能耗和減少碳排放要加緊技術改造升級,鋪就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于長遠看,實現“雙碳”目標要抓緊發展機遇并開發顛覆性技術,開拓新的經濟增長極。
中國化工環保協會理事長周獻慧表示,我國石化產業在產業結構、技術創新、綠色低碳水平和優勢企業數量等方面與全球領先的石化強國相比仍有差距。石化行業要以高端化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以清潔化生產消滅環境污染、以低碳化轉型推動能源革命、以循環化改造實現資源節約利用、以數字化變革引領高質量發展,著力推動行業全面綠色轉型。
“一方面,綠色轉型正在重構以要素低成本優勢為特征的傳統生產模式,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會帶來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我國傳統產業綠色升級改造和綠色消費的需求會催生出巨大的綠色市場。”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相關負責人建議,石化行業既要積極推動前端生產技術的改造和優化,還要推動終端實施綠色制造工程,不斷提高“含綠量”。
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環境績效分級工作是國家非常重視的一項減污降碳工作。據介紹,目前,石化行業環保績效A級企業占比約為4%,相對較低。
“石化行業要充分認識到開展績效分級與等級提升的重要性,主動對接地方監管部門,并通過設備更新改造等方式,推動環境治理由治標向治本轉變,以獲得長期的減碳效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相關同志表示,生態環境部已推出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環保績效水平先進的企業可減少或豁免一級檢查的掛鉤政策。這對于石化行業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來說是難得的機遇,業內的龍頭企業要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行業提升績效等級。
對于未來綠色發展的趨勢和需求,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談道,生態環境保護正在進入“技術+標準+產業”高度融合發展期,石化行業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要著力開發原創性、顛覆性低碳技術,不斷完善綠色發展標準體系,協調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
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付鵬波認為,“綠電+生物質”、綠電化學、零油品煉化一體化、資源循環再利用等技術有助于石化行業構建清潔循環、綠色代謝的全生命周期發展模式,具有推動行業實現碳中和的巨大潛力。
泉惠石化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青海,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HSE總監袁仲全參加會議并致辭。
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工環保協會、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化工環保協會石化專委會、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