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污水直排河湖 整改弄虛作假——督察組通報7省市水環境問題
10:01
一些城市黑臭水體久治難除,生活污水直排河湖,污水治理做表面文章……“新華視點”記者近日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長江流域的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7省市督察發現,一些地方水環境治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些城市黑臭水體久治難消
河水又黑又臭,水面上不時泛起灰黑色的泡沫——這是5月16日記者隨督察人員在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灄口街道的老泵站河看到的情景。一位長期居住于此的老人告訴記者:“這條河臭了好多年,每到下雨之前,河水就會更臭。”

在湖南,記者隨督察人員來到岳陽市小港河流域一處排污口,只見污水噴涌而出,水流之處泛起大量白沫,水面上隨處可見黑色絮狀漂浮物。“岸邊就能聞到臭味。”督察人員說。監測顯示,小港河氨氮濃度為9.2毫克/升,超地表水Ⅲ類標準8.2倍,輕度黑臭。

■大量污水直排河湖
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行,是穩定和提升區域環境質量的重要措施。但記者隨督察組在多地發現,一些大中城市依然存在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改造緩慢問題,污水直排問題依然突出,部分河流斷面水環境質量惡化。

5月17日凌晨,督察組在江西省九江市經開區暗查發現,李家山泵站外排口大量生活污水噴涌而出,經過十里河后匯入長江,當夜20分鐘即排放2784噸。

督察發現,上海市部分區域污水管網建設不完善,雨天大量污水溢流外排。一方面,部分雨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擠占污水處理空間,導致部分污水得不到處理,直接溢流排江。2023年全市有3500余萬噸污水直排長江,其中經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溢流口外排的就超過2500萬噸。另一方面,大量污水進入雨水收集系統,經防汛泵站直接排入河道。全市現有的371座防汛泵站中,124座存在雨季排污問題。

督察組通報的典型案例顯示,城市污水管網建設不到位,生活污水直排河湖問題普遍存在——
云南省昆明市將主城區產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抽排至位于西山腳下的西園隧洞,直排沙河后匯入金沙江支流螳螂川,日均排放量高達13萬噸。直至此次督察進駐期間,昆明市才將部分污水回抽至污水處理廠處理。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一點位緊鄰滇池,新建的污水泵站內部水體渾濁不堪,呈青黑色,隨著機器的轉動,現場散發出刺鼻的臭味。

此外,一些地方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污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還有地方由于管網建設不完善、管網混接、雨污混流等,造成污水廠“清水進、清水出”,未能有效發揮污水廠作用,造成資源和資金浪費。

■一些地方存在虛假治理、形式主義問題
督察組通報了一些地方水污染治理不嚴不實、甚至弄虛作假的亂象。
督察組在湖南發現,為完成污水收集率和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的考核目標,懷化市有關部門從2021年開始,指使污水處理廠編造進水生化需氧量數據,將上報數據提高至80毫克/升到100毫克/升之間,比實際的虛增50%左右,弄虛作假性質惡劣。

類似的問題在上海也被督察組發現。督察人員介紹,安亭污水處理廠未經水質檢測,直接編造生化需氧量數據。現場督察時,企業負責人聲稱生化培養箱正常使用,但培養箱內只有一堆空瓶,無任何水樣。在一系列證據面前,企業最終承認了編造數據的事實。

還有一些地方不重視岸上截污控污,卻把力氣用于“河上治河”,不治污水治河水。
督察組指出,2022年12月印發的《浙江省鞏固提升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僅實施臨時調水沖污而不注重岸上截污控污,屬于治標不治本問題。臨海市在東大河治理中,沒有在截污控污、系統治理上下功夫,而是借生態補水名義大量調水沖污。2024年1月至3月每天向東大河流域調水約17萬噸,是其生態補水需求量的近4倍,部分支流調水量甚至達到生態補水需求量的10倍以上。

無獨有偶。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北港河沿岸,多處排口雨污水直排入河,當地不在岸上的污水收集處理下功夫,卻在河道中省控斷面上游建了4套水處理設施對河水進行治理。

督察組指出,一些地區和部門對推進污水收集處理的緊迫性認識尚有不足,對系統解決污水溢流直排問題的決心還不夠,尤其是個別地方還存在整治不嚴不實情況,致使相關問題長期未得到有效解決。
出品人:孫志平
監制:張平鋒
制片人:李杰
統籌:王健
編導:田甜
記者:高敬、宋佳、劉開雄、李坤晉、荊天、張超、孫振楠、田中全、閔尊濤、董雪、孫敏
配音:王帥龍
片頭制作:夏勇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37322584746533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