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蘇里格氣田,草長鶯飛,綠意蔥蘢,牛羊成群……這份綠意來自于大自然,更來自于采氣三廠對生態文明理念的踐行,在綠色發展這條道路上,經過采氣三廠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千里氣區和生活基地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好風景。
近年來,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采氣三廠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在保護環境中開發氣田、在開發氣田中保護環境,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始終把生態優先擺在開發建設的重要戰略位置,走出了一條“環境友好、綠色示范”的高質量開發道路,全力打造“氣井零碳—集氣站低碳—處理廠減碳”綠色低碳全流程示范,讓氣田也是“綠電氣田、綠氫氣田、地熱氣田”。
戰略領航——體系夯實綠色發展新優勢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環保是一項綠色工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在制度上規劃引導好,在管理上協調控制好,才能樹牢“綠色”發展的基礎……”采氣三廠主管生態環保工作的常務副廠長劉士鑫向筆者介紹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破解氣田高質量發展的選擇題和必答題。多年來,采氣三廠步步為營、久久為功,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貫穿勘探開發全過程、清潔生產全鏈條、經營管理全領域。
《廢液管理實施細則》《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固體廢物管理實施細則》等制度相繼出臺,綠色發展、綠色能源、綠色生產、綠色科技、綠色文化等方案接連實施,綠有人護、責有人擔,實現了“謀發展”到“盼生態”。
“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這是采氣三廠的共識。
站高望遠,不畏浮云遮望眼;硬招實招,一錘接著一錘敲。在歷年工作會上,對生態環保工作進行了再部署、再動員、再提速。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三年行動,加快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氣井退出水源地保護區;推進油氣管道隱患治理三年行動,加強管道完整性管理,確保管道失效率降至合理范圍內;加強“三廢”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處置,堅持井下清潔作業全覆蓋,實施歷史污染土壤專項治理;開展氣田采出水密閉集輸、鉆井泥漿不落地、閃蒸氣回收和VOCs治理項目……一件件、一項項、一系列舉措,讓肩負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采氣三廠,從思想、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
碧水藍天凈土,是生態環境好壞的硬指標,也是采三人一直以來的追求。長慶油田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創造性地開展鉆試返排液循環再利用、試氣回收、微生物含油污泥處理等一系列環保技術,做到了“廢物不落地、廢氣不上天、廢水全利用”。
技術先行——科技引領低碳生產新方向
“堅持踐行‘綠色開采,低碳發展’的工作思路,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以技術管理為驅動采氣三廠已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談及綠色發展新方向、新課題,采氣三廠安全副總工程師李曉輝對此有一番見解。
為扎實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采氣三廠擘畫企業綠色發展藍圖,成立新能源加快建設專班,制定新能源建設規劃,以節能降耗、清潔替代、戰略儲備為指引,以建設零化石能源消耗示范基地、風光氣儲氫一體化項目為契機,規劃綠色低碳14大工程,打造綠色零碳智能氣井、綠色低碳集氣站、綠色減碳處理廠,爭做綠色企業建設引領者。
應用分布式光伏、等離子火炬、VOCs治理等技術,集氣站累計建設光伏123千瓦,VOCs治理及等離子火炬改造26座。從無到有,從有到壯,經過兩年的的不斷探索和實踐,這個廠節能降耗、清潔低碳、戰略儲備等三類新能源項目逐步從規劃走向現實,全流程綠色低碳生產模式加速構建,3900余口氣井全部實現零碳生產,26座集氣站實現低碳生產,7座處理廠實現減碳生產。
清潔環保——綠色繪就生態和諧新畫卷
以優秀級評級通過內蒙古自治區綠色礦山“認證”的采氣三廠,為贏綠水青山,寧舍“金山銀山”,堅守底線、不碰紅線,在產能建設初期就詳細評估,嚴格避開環境敏感區,“以退為進”多鋪設數百公里管線,不惜巨大經濟損失,讓在投氣井退出毛蓋圖、沙地柏等自然保護區,并對關停封堵后的井場進行植樹復綠,在全力守護生產區域碧水藍天的同時,再造秀美山川。體現了高質量現代化大廠的責任與擔當。
復綠之外,這個廠多年來采氣三廠在烏審旗林場種植樟子松100畝7400株,打造6個公益防護林;在16座場站周邊義務植樹3435株;組織開展“我為碳中和種棵樹”公益活動,全廠1138人捐款41895元,人均捐款金額位列公司第一,獲得“中國石油我為碳中和種顆樹突出貢獻獎”。
不負青山,方得金山。一系列實實在在、“含金量”滿滿的舉措,讓采氣三廠走出了一條環保和效益雙贏的新路徑,在綠色低碳的征途上,守好一方水土,永續發展根基,以低碳排放引領高質量發展,以綠色發展為己任,倡導生態文明建設,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賦能氣田綠色低碳發展驅動力,書寫綠色與發展的美麗篇章。(袁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