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大力開展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突出問題專項整治
記者從安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24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安慶市大力開展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目前已排查發現設施突出問題32個,對發現問題實行“清單式”閉環管理。
據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環境與固廢管理科科長方燕介紹,自6月份起,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在全市鋪開,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重點查找設計、施工、驗收、運維、監管、考核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推動問題排查徹底、整改到位。各縣(市、區)生態環境分局會同縣城管、住建和農業農村部門,發揮運維單位專業化力量,對全市218座日處理規模20噸以上的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開展了“拉網式”排查。
專項整治期間,市生態環境局與市紀委監委駐市生態環境局紀檢監察組組成聯合督查組,深入各地檢查設施運行、管理維護等情況,指導各地深入開展專項整治。目前已排查發現設施突出問題32個,其中,設計方面問題11個、施工方面問題1個、運維方面問題17個、考核方面問題3個。對排查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式”閉環管理,目前已整改完成8個。
安慶市堅持對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實行“慎建嚴管”,指導各地優先采取資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優先考慮和美鄉村、鄉村生態振興試點、無廢鄉村等建設需要,突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原鄉鎮政府駐地、農村黑臭水體集中區域、發展旅游地區等重點區域,合理安排、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據悉,近年來,安慶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125個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完成提質增效,今年計劃治理155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到年底治理率同比增長11.3%,其中迎江區、大觀區治理率可達100%。
【新聞延伸】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不是一定要建設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如何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必須立足農村實際,分類施策,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和技術,不能簡單套用城市的方式來治理農村生活污水,不一定要建設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不能搞“一刀切”。2023年12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常住人口較少、居住分散的村莊,優先采取資源化利用的治理模式;距離城鎮較近且具備條件的村莊,可采取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的治理模式;人口比較集中的村莊,因地制宜采用相對集中式或集中式處理模式。三種方式可以選用一種,也可以相互結合。
安慶市地貌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多數村落之間距離較遠,人口居住分散,且生活習慣差異大,有的地方集中處理污水難度較大。因此,在充分聽取群眾意愿、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以實現“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橫流,公共空間基本沒有生活污水亂倒亂排現象;基本聞不到臭味,公共空間或房前屋后基本沒有黑臭水體、臭水溝、臭水坑等;基本聽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為多數村民群眾認可)為導向,安慶市積極推廣利用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林地等消納農村生活污水的模式,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記者 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