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來了丨“濕”情畫意碧波漾 濕地保護的“梁平答卷”
濕地,蘊育豐富的自然資源,是生態系統中的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10月19日,“發言人來了——環保微宣講”發布活動走進“國際濕地城市”梁平區,來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梁平區生態環境局、梁平區林業局的四位發言人,圍繞生態損害賠償、生物多樣性保護、梁平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雙桂湖濕地的生態治理等話題,向現場觀眾普及政策、解答疑難。
“發言人來了——環保微宣講進濕地”梁平區活動現場。華龍網 崔迪 攝
“聽說雙桂湖發現了珍稀鳥類彩鹮,說明雙桂湖的自然生態確實好。那接下來我們區還有什么打算,把這樣良好的生態延續下去?”面對現場市民提問,梁平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孟文介紹了四項舉措,給市民們吃下了“定心丸”:
梁平區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扎實做好國際濕地城市“后半篇文章”。一是系統施策,夯實生態基礎,堅持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兩手抓”,激發濕地城市新活力。二是連線成網,筑牢生態屏障,實施雙桂湖生態治理工程,打造“湖城相映、田城相擁”的山水田園城市。三是因地制宜,做精小微濕地特色,用好溝塘渠堰田等原生資源,建設小微濕地休閑公園、特色鄉鎮。四是融合發展,推動生態價值實現,積極創建“兩山論”實踐創新基地,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區域樣板。
重慶市梁平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孟文回答市民提問。華龍網 崔迪 攝
梁平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區政府新聞辦主任王家淦主持。華龍網 崔迪 攝
重拳出擊 生態環境損害既要罰還要賠
濕地、森林、海洋是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發揮著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
2022年6月,梁平區榮獲“國際濕地城市”稱號,在“全域治水·濕地潤城”的理念下,全區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各項工作,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如今,“濕地+文旅”已經成為梁平城市名片上的一抹亮色,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法規處副處長劉賓七在活動現場提醒觀眾:“環境有價、損害擔責”,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法規處副處長劉賓七作“生態損害賠償”主題分享。華龍網 崔迪 攝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有效破解了“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為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劉賓七舉例說:“新聞里看到的非法捕魚者被要求買魚苗放到河里,就是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實例。要用‘有價’賠償,還給我們‘無價’的生態。”
矢志不移 保護生物多樣性功在千秋
“在濕地里、濕地和陸域交界處,有異常豐富的動物、植物、微生物,這些蓬勃的生命個體和他們攜帶的基因,以及他們生活在一起組成的生態系統就是我們所說的生物多樣性。”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生態處干部肖蕓香針對濕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向現場觀眾做了詳細介紹,“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實際上是保護生物在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的多姿多彩和絢爛多姿。”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生態處干部肖蕓香圍繞“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話題作分享交流。華龍網 崔迪 攝
對大眾來說,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其實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大自然中,每個物種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食物、生產原料、淡水資源,乃至人類的生活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都來源于生物多樣性。
肖蕓香在活動現場向觀眾發出倡議,從四個方面做起,每個人都能成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踐行者:“保護環境,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基本前提;人為創造適合生物生存的環境;拒絕交易和食用野生動植物;遵紀守法,對破壞生物多樣性行為進行嚴厲懲罰,毫不留情。”
正源清流 水環境綜合治理“四管齊下”
梁平區“國際濕地城市”這張靚麗名片,離不開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重慶市梁平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唐小平向觀眾介紹了梁平區近年來水環境綜合治理的舉措。
重慶市梁平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唐小平介紹梁平區水環境綜合治理情況。華龍網 崔迪 攝
近年來,梁平區“四管齊下”,瞄準水環境綜合治理難點痛點,努力補齊治污設施,建立城、鎮、村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站)和雨污管網;先后建成投運垃圾填埋場1座和片區垃圾中轉站5座,讓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加大農村污染治理,關閉搬遷治理畜禽養殖場,全面取締塘庫肥水養魚;加強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管控,防止直流入河。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2019年,龍溪河(梁平段)被評為“重慶市十大最美河流” “長江經濟帶美麗河流”,梁平人民的母親河再展笑顏。
創新路徑 雙桂湖區域發展舊貌換新顏
“相信很多朋友還記得,二十多年前,梁平雙桂湖地區盛行集約化水產養殖,肥水養魚讓湖水污濁發臭;環湖村莊發達的種植養殖業、湖邊餐飲、垂釣等污染,使雙桂湖的生態受到嚴重破壞。”重慶市梁平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世康回憶道,“如今雙桂湖再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美景,實在來之不易。”
重慶市梁平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世康介紹雙桂湖濕地的生態治理情況。華龍網 崔迪 攝
梁平區近年以“不搞大開發,以自然修復為主”,保留了雙桂湖周邊林盤群落;保留湖泊水陸交替空間帶、山地自然地貌;劃定生態保育區,保護野生動植物。從布設污水管網、改善養殖業態、引導生態種植等方面入手,還原一湖碧水。
此外,梁平區還堅持保護與發展兩手抓。陳世康介紹,梁平區不斷探索推廣“小微濕地+環境治理、有機產業、民宿康養、自然教育”等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濕地種養殖產業、建成以夢溪湉園為代表的百里竹海民宿群、創辦自然教育學校發展研學游。在梁平,“有機種植、水產養殖、民宿康養、生態旅游”四大濕地支柱產業快速發展,小微濕地經濟已成為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