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中國青年網2024-09-22 06:4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黃河沿線地區考察調研,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多次召開座談會,對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精辟闡釋,并從戰略層面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系統部署和科學規劃,為黨和國家推進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主持召開的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促進全流域生態保護上新臺階、綠色轉型有新進展、高質量發展有新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有新改善,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這一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前進方向和著力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講話精神,以實際行動把黃河建設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以“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動生態保護形成新格局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中央有關部門要主動作為、加大支持力度,沿黃各省區黨委和政府要擔起主體責任,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齊心協力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這一重要論斷明確了必須一以貫之加強黨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全面領導。為此,一方面,要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的工作機制,明確界定各省區、各部門之間的權責關系,推動形成從中央到地方、從綜合到專門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在中央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各省區黨委和政府要擔起主體責任,市縣要抓緊落實,緊密結合具體實際做好執行工作,推動形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新格局,凝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強大合力。
另一方面,要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度,強化考核問責,加強各部門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決策執行力。建立客觀公正、權責一致的考核評價體系,對漠視職責、模糊定位的失責行為嚴格追究,促使領導干部不折不扣地將黨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做到細處,以奮發有為的姿態不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綠色轉型取得新進展
黃河流域既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帶,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不僅事關幸福河建設,而且事關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毫不放松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農業。這一重要論斷明確了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發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對此,一方面,要著力提高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充分利用科技創新這一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為產業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以高質量的科技成果供給和轉化推動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落后產能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發展壯大以核心技術、創新驅動為依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闊步向前。
另一方面,黃河流域擁有良好的生態資源稟賦,要不懈探索流域內富有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充分挖掘黃河流域富有特色的綠色生產力,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因地制宜發展富有黃河流域特色的優勢農業,發展壯大體現黃河流域生態優勢和競爭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綠色低碳化產業聚鏈成群,促進黃河流域綠色轉型有新進展、高質量發展有新成效。
以“量水而行、節水優先”促進水資源配置邁出新步伐
黃河流域是我國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地和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等工業基地,工農業耗水量大,加之,黃河流域降水時空分配不均,水資源短缺成為黃河流域的突出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細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舉措,健全覆蓋全流域的取用水總量控制體系,科學配置干支流水資源。“四水四定”基本原則是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剛性約束,這方面應以流域內水資源的承載力為標準,沿黃各省區須全面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建立健全嚴格的水資源分配機制,在農業用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等方面充分考慮水資源利用上限,精打細算用好寶貴的水資源,把全流域的取用水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還要用水資源的剛性約束規范城市群的無序擴張,用水資源的使用限度合理規劃土地使用規模,用可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的水資源規模確定城市人口發展的總規模,用水資源的約束控制劃定產業布局及行業規模,從根本上轉變粗放低效的用水方式,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配置,使城市發展、土地使用、行業規模、城市人口與黃河流域水資源的承載力相協調,有效抑制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增強流域內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
以“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推進生態平衡邁上新臺階
黃河流域生態系統本身就是一個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其中每一個生態要素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作用,共同維持著黃河流域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黃河流域生態要素的整體性決定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單一保護模式只會造成顧此失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突出黃河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深入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升流域生態系統穩定性。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需要以系統思維全面考量黃河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各生態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在綜合考慮各流域獨特的地理條件、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的基礎上深入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在堅持重點突破與統籌兼顧相結合、因地制宜與循序漸進相統一原則的基礎上,分級分類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模式,堅持“宜山則山”“宜水則水”“宜林則林”“宜田則田”“宜湖則湖”“宜草則草”“宜沙則沙”,以差異性、精準性和系統性保護的協同發力使得黃河流域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自我完善能力不斷提高,促進流域內各生態要素能量的有效轉換和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加快形成生機勃勃、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黃河流域生態系統,推進黃河流域的生態平衡不斷邁上新臺階。
以“統籌謀劃、協同推進”推動協同保護達到新境界
黃河流域是由上中下游共同構成的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這就意味著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共同抓好大保護”既需要從流域的整體性出發推動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共同打好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和生態治理的“組合拳”,也要結合各流域河情的特殊性和面臨問題的突出性開展上中下游分區保護,以各流域的協同推進促進流域生態系統功能的整體提升。一方面,要著力建立縱橫聯動的上中下游協同機制,共同探索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聯防聯治機制,在各流域的交流協作中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的實施,協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痛點難點問題的有效破解。
另一方面,各流域需要在充分考慮上中下游差異的基礎上協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游是關系全局的水源涵養區,需要全力以赴筑牢“中華水塔”,以上游責任守好“一河清水”;中游水土流失嚴重,需要加大力度開展梯田建設、植被改善、荒坡治理等工作,不斷減輕水土流失程度,使水沙關系更為協調;下游污染較為嚴重,需要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通過上中下游差異化分區保護實現各流域聚合發力,讓黃河母親永遠綠波蕩漾、富有活力。
【作者宮長瑞系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乃亮系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論述研究”(22BKS157)的階段性成果】
宮長瑞 張乃亮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