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古稱潯陽,集大江、大湖、名山、名城于一身,是江西唯一的沿江港口城市,擁有152公里長江岸線和三分之二的鄱陽湖水面,素有“天下眉目之地”的美譽。
近年來,九江市始終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的沿長江、環鄱陽湖“最美岸線”,奏響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長江之歌”。

長江岸線展新顏
金秋時節,置身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只見江面疊翠流金、百舸爭流,“黃金水道”活力迸發;江岸景美如畫、游人如織,古韻今風盡收眼底。登高眺望,一條綠色生態長廊蜿蜒游動,萬千新氣象在萬里長江間徐徐舒展。
2022年,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建設正式啟動。項目按照“千年文化、串珠成鏈,創意重現”的方式,以傳承千年文脈為主線,以沿途文化景點為主體,將長江的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讓“最美岸線”惠及百姓,讓“詩意長江”悠然綻放。
據悉,圍繞152公里長江岸線,九江重點規劃了4個項目:九江市潯陽江美麗長江岸線提升改造項目、瑞昌銅嶺銅礦遺址保護修復項目、湖口縣“江、山、湖”生態文明展示園、彭澤縣濱江文旅融合展示項目。
這些項目猶如“鑲嵌”在長江生態岸線上的璀璨明珠,煥發出奪目光彩。近年來,九江以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為抓手,縱深推進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九江“最美岸線”完成了從1.0版本到3.0版本的進階之路,形成了“堤內園林景觀帶、堤外生態綠化帶”的百里長江風光帶。
如今,九江在項目審核上,“三個一律”成為鐵律:長江岸線1公里范圍內一律不許新上任何化工項目、5公里范圍內一律不許新建任何重化工園區、非化工園區內一律不許新上任何化工項目。在項目落戶上,深入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更新全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
大江逶迤,芳草長堤。九江長江岸線,處處涌蕩著綠色的漣漪、新生的“脈動”。
一江碧水向東流
大江東流,奔騰不息。對于九江這座濱江城市來說,要答好“生態卷”,必須做好“水文章”,落實“管水治水興水”責任,確保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東流。
草木蔥郁、流水潺潺、錦鯉成群的濂溪區雙溪景觀公園,猶如嵌入城市的一塊翡翠碧玉,成為周邊市民最樂于前往地之一。很難想象,這里過去曾是一片“臟亂差”的自建小區。更令人稱奇的是,乘坐電梯前往景觀公園地下,這里竟藏著一個污水處理廠。
地上造綠,地下治污。2021年7月,這個由三峽集團實施的九江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全地下+花園式”兩河水質凈化廠試運行,該廠治理的主要是十里河及濂溪河的生活污水,日均處理量達3萬噸。經過處理的污水達到準四類標準后,一部分經消毒后外排至兩河補水,一部分采用“中水回用”作為雙溪公園用水。
“地埋式”污水處理廠是九江開展中心城區水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為進一步提升入江水質量,不讓一滴污水流進長江,九江市啟動了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以污水處理廠為工程核心,融入環境教育、智慧管控、生態公園等多項功能。
位于長江九江段鎖江樓邊的排污口,水體潔凈、岸線整潔,沒有了污水偷排亂排的蹤跡,成為市民休閑、游客打卡的好去處。近年來,九江市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著眼全鏈條推進水體環境綜合治理。大力實施溯源清源計劃,對流域內的822個長江排污口、285個重點河湖排口,實行“一口一策”分類整治,從源頭扎緊排污“閘口”。同時,九江還探索推出船舶污染防治多元共治模式,先后投入4.3億元,推動船舶污染物上岸接收、轉運、處置全過程閉環管理,實現零排放。
長江干流江西段連續6年保持Ⅱ類水質,江豚在江面嬉戲的場景頻頻出現,每年到九江鄱陽湖水域越冬的候鳥多達70萬至80萬只……“人水和諧、鳥鳴魚躍”的生態美景,正隨著一泓碧水奔涌向前。
十年禁漁成效顯
自2020年1月1日起,江西省對長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陽湖開啟全面禁捕工作。退捕安置得力、禁捕監管強力、水生保護有力……九江作為全省禁捕水域面積最大、岸線最長、范圍最廣、任務最重的設區市之一,連續三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得全省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優秀單位。
為全面落實禁漁退捕政策,九江市采取“人防+技防”相結合的方式,利用高清視頻監控、AI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手段,快速高效實現對長江江西段水域全天候高清視頻監測、違法行為AI智能識別與主動推送、執法巡護工作全過程閉環管理,讓非法捕撈無處遁形。
十年禁漁絕非一朝一夕,而需久久為功。為了形成聯防聯控的強大合力,九江全市成立了11支漁政執法隊伍,執法人數133人,強化了執法設施建設,做到裝備、服裝、經費保障有力。組(擴)建護魚員隊伍,全市已遴選449名退捕漁民“護魚”,分成54個小組開展巡查監管。積極實施“封江控湖”智慧工程,推動傳統執法向科技執法升級,形成“人防+技防+機防”“空天一體”的智能化、立體化監管體系。
“過去一般很難看到江豚,近年來隨著環境變好,看到在江中戲水的江豚已不是難事。”在“江湖鎖鑰,三省通衢”的九江湖口縣,攝影愛好者周先生常常可以看到“微笑天使”江豚。
禁漁以來,長江和鄱陽湖總會時常給當地人帶來驚喜。九江市2023年度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表上,清晰地記錄著監測數據:監測到土著魚類87種;監測到江西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吻鮠59尾、鰻鱺21尾、中華鱉5尾、中華絨螯蟹4尾,子陵吻蝦虎魚167尾……
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2022年全流域長江江豚科學考察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相比2012年的1045頭以及2017年的1012頭,有了明顯的回升,種群數量實現歷史性轉折。而鄱陽湖水域更是長江江豚的主要棲息地,其中生存的江豚多達492頭,當地居民戲稱這里是江豚的“半壁江山”。
漁民退捕轉產就業安置保障工作不僅關系漁民個人生計,也直接關乎一方穩定。自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全面開展以來,九江市積極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千方百計幫助退捕漁民就業創業。
在轉產就業的過程中,不少漁民走上了“養水護水”之路。濂溪區捕了30多年魚的王第友就主動洗腳上岸,從“捕魚人”變身“護魚員”,他的兩條漁船也成了巡護船,同時他還擔任九江市微笑天使江豚保護中心江豚巡護隊隊長。
只有漁民踏實退得出,禁漁才能真正禁得住。2023年以來,九江市圍繞“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總體目標,持續開展“十省百縣千戶”長江退捕漁民跟蹤監測,繼續做好退捕漁民就業幫扶跟蹤工作,密切跟蹤關注易返貧困難漁民,織密兜牢生計“保障網”,確保退捕漁民上岸就業有出路、長遠生計有保障,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自禁漁以來,長江除鳤魚重現之外,刀鱭種群數量也逐漸增長,江豚在江面嬉戲的場景頻頻出現,長江流域再現勃勃生機。
來源:央廣網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