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吉明院士一行參觀指導環境與生態研究院
493
2024-05-16
本站訊(通訊員 王如夢)2024年5月15日,“環境與生態研究院未來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環境與生態研究院順利召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郝吉明院士、王書肖教授、魯璽教授一行蒞臨環境與生態研究院參觀指導。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人事處處長栗大超、教務處副處長夏淑倩、環境與生態研究院院長白敏冬、環境學院環境工程系主任王燦及研究院師生出席了本次會議。天津大學科研院副院長符銀丹主持會議。
與會人員合影
會議首先對郝吉明院士一行表示歡迎,白敏冬教授對研究院在陸海水域藻華與微小有害生物高效綠色防控新技術方面的工作進行了詳細介紹。各位專家圍繞海洋微藻羥基自由基固碳-儲碳課題,從技術裝備的可行性、應用場景、儲碳工藝流程等方面進行了討論交流。針對大氣污染物通過氣溶膠形式是否影響海洋碳匯功能的問題,郝吉明院士表示大氣污染物沉降對海洋生態系統碳匯功能的影響是肯定存在的,但需要長時間的觀測研究。除了傳統大氣污染物,大氣中微塑料通過沉降輸運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是目前比較關注的問題。王書肖教授指出與陸地生態系統相比,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治理更具有復雜性,和大氣系統污染防治的協同治理效果的反饋周期會更長,也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和難點。隨后白敏冬院長邀請各位專家和領導對環境與生態研究院實驗室進行參觀。
會議現場
郝吉明院士和楊賢金書記參觀系統裝備實驗室
戰略研討會環節,郝吉明院士指出研究院或者團隊教師隊伍建設非常重要,既要講水平也要講團結,無論是項目推進還是人才培養,都要注重多學科領域的交叉和融合,形成優勢互補。同時要“科研與教學”并行,培養學生是高效教師的職責。在交流環節,郝吉明院士非常關心研究院青年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的想法,與師生們分享了自己留美讀博回國工作及培養研究生期間的趣事及感悟,鼓勵青年科研人員要立報國之志,學報國之能,建報國之功,做國家真正需要的課題。王書肖教授和魯璽教授也分享了自己讀博工作期間的經驗,鼓勵同學們做科研,要有迎難而上、不怕挫折及勇于創新的精神,敢于挑戰與承擔新課題。同學踴躍提問,現場氣氛熱烈。
會議參觀與交流環節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環境與生態研究院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研討面向海洋環境交叉學科未來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助力研究院的快速高質量發展。
(編輯 劉曉艷 賈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