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頁|2023企業數據資產化調研報告-基于上海數據交易所的掛牌企業(附下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數據可作為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數據和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成為五大生產要素,并指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2022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下文簡稱“數據二十條”),意見指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要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第一是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數據要素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可以協同推進技術、模式、業態和制度創新,數據蘊含新的競爭優勢,數據帶來新的發展動能。
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全球占比達10.5%,位居世界第二。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我國數字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已連續11年顯著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1.5%,這一比重相當于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同時,數字經濟結構優化促進質的有效提升,2022年我國數字產業規模化達到9.2萬億元,產業數字化規模為41萬億元。
來源:上海數據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