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讓城市更美好(金臺視線·關注城市更新·智慧篇)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進步,許多城市建立了智慧城市系統,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手段,為市民提供更高效的服務。與此同時,也出現一些問題,如讀者來信所說,一些智能設施建好后缺乏維護成了擺設,還有的存在數據共享不足、安全性隱私性保護亟待加強等問題。記者就此走訪多個城市,采訪讀者網友、專家學者及相關人士,為促進智慧城市建設行穩致遠建言獻策。
在城市更新中,以數字化賦能城市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對于智慧城市建設,許多市民充滿期待。江西撫州市讀者黃衛華來信表示,“在行人較少的城郊路段,有時十字路口沒什么車,也需等一分多鐘的紅燈。如果使用智能信號燈,根據車流量實況智能調節紅綠燈時間,可以大大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節約出行時間成本。”一名寧夏銀川市網友近日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希望設立智能化站牌,“不但可以顯示公交車能到哪些地方,還能顯示最近一輛車到哪兒了、車上大致人數”等。
有的構想在一些城市已經付諸行動。比如,在山東東營市乘坐公交車,通過電子屏或手機APP,就可實時查到公交車的準確位置和預計到達的時間——2016年12月,東營推出智慧公交手機APP,此后多次升級,目前已成為東營市民公共出行的必選工具。
“昨晚,我的車就停在市政府的停車場了。”在湖北黃石市,一位市民告訴記者。為了緩解停車難,黃石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城市更新科負責人劉小成介紹,今年6月,包括市政府停車場在內的首批15家共享停車場正式上線“黃石停車”APP,市民可以通過“共享預約”功能線上申請錯時停車。與此同時,黃石對全市各類停車場統一改造,接入“一個停車場”的智慧停車平臺,推動包括醫院、景區、文體場館及部分物業小區共92家政府定價停車場先行先試,共接入停車泊位11.9萬個,其中動態泊位10.2萬個。通過停車資源的科學整合,黃石中心城區停車難的矛盾得到有效緩解。
智能化手段在提升城市韌性方面也展現出優勢。今年夏季的一天,河南鄭州市突降大雨,當地新型智慧城市運行中心迅速進入應急狀態,通過遍布市區的傳感器,大屏幕上各種數據實時更新。經過測算與分析,運行中心對暴雨可能影響到的區域提前發出警告,并將關鍵信息發送給相關市民。同時,“鄭好辦”APP上的“積水點地圖”,以紅、黃、綠三色標記出實時積水情況、潛在積水風險以及最近的應急避險點,供市民隨時了解最新動態。
同樣,在安徽宣城市,2024年入汛以來,通過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系統對城區雨量、管網液位、易澇地段積水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安徽廣德市則依托無人機遙感巡航技術,為居民提供治安巡邏、安保預警、鎖定追蹤等多元化安全服務。以傾倒垃圾為例,自2024年4月開展巡查以來,發現違法傾倒固體垃圾80余處,直接反饋到市城市執法局等部門進行處置。
不僅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治理正在深入社區。近年來,山東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智慧化手段融入社區治理。作為試點社區之一,興盛社區的智慧管理平臺鏈接了包括煙感報警器、智慧燈桿等在內的上萬個智能感知設備。通過管理平臺監控,及時查處了飛線充電、違章建筑搭建、高空拋物等安全隱患事件。
在湖北武漢市江漢區,當地將人、車、設施設備及城市部件通過互聯網聯通,實現了智慧化管理。“巡邏車攝像頭即時傳來視頻,系統可自動識別如垃圾桶滿溢、戶外小廣告亂貼、共享單車亂停放等問題,并直接轉化成相應工單。”負責江漢區物業服務的江漢城資公司負責人介紹,工單直接被派發到作業員的手機上,作業員處理完成后,拍照反饋,AI自動驗收形成閉環。他還介紹,“江漢區所有公廁也實現了智慧化管理。如果傳感器傳送來的空氣質量沒達標,系統會自動生成工單,立刻監督整改。”
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數據壁壘、安全性不足、停擺浪費等問題
雖然智慧城市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務,但也帶來一些需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有讀者來信反映,一些城市在居民小區推出通過人臉識別進出小區等智慧服務,盡管帶來了一些便利,也有居民并不認同。有居民認為親友到訪時進出麻煩,還有的認為刷臉進出小區,存在泄露居民個人隱私的風險。
對此,重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謝瀟提出,伴隨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城市數據亦呈現爆發性增長的態勢。但由于理論研究不足、制度設計不完善,城市各系統之間的數據尚未完全實現共享,增加了數據存儲與治理成本的同時,也引發了數據安全、數據孤島以及算法歧視等諸多問題。“如若對數據濫用,可能侵犯自然人的個人隱私權、企業的商業利益,乃至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謝瀟說。
數據壁壘導致的資源浪費問題也值得重視。比如,在一些城市的十字路口,有時可以看到多個攝像頭并立。專家表示,之所以會出現重復建設現象,與尚未建立起數據共享機制不無關系。
“建設智慧城市需建好和用好物聯網、互聯網和算力網三張網。物聯網是基礎,有傳感器才能傳送數據。”江漢城資公司負責人說,“不同的管理需求對算法的要求不同。比如同一段道路的視頻,城管部門關注的是周邊有沒有占道經營、垃圾堆積,交通部門關注的是有沒有發生交通事故、交通堵塞,公安部門關注的是有沒有暴力事件等。同一攝像頭、同一視頻,結合管理需要可以在背后植入不同的算法進行更高效的實踐應用。”
該負責人認為,無論是法律法規層面,還是相應的制度政策,目前對于政企數據的共享與使用都還缺乏系統性的引導。“早期各地智慧城市比較重視大腦建設,但城市是有機體。企業目前建的是‘小腦’,聯結了具體做事的‘手’和‘腳’。還需要更新城市服務流程,進行系統融入,也就是要有‘血管和神經系統’,同時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協同、公眾參與、源頭治理的生態,城市這一有機體才能更智慧地運營起來。”
實現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則需要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安徽合肥市讀者李先生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涉及數字政府、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環衛等眾多領域。由于頂層設計、發展規劃各不相同,圍繞智慧城市制定的建設標準、項目運營及后期維護等規則均自成一派。
謝瀟通過研究發現,標準在數據治理活動中亦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因此,要提升數據治理水平,除發展數據治理的技術和工具外,更要完善數據治理標準體系,推動標準落地應用。“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信息技術服務—治理第5部分:數據治理規范》,對于數據治理標準的制定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不過,該規范較為寬泛,還需進一步制定具體、全面而統一的標準。”
此外,資金問題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難點。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系統開發和運營維護,資金緊張或建設動力不足,都可能導致后續難以為繼。作為企業界人士,李先生透露,有些地方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工程驗收結束,便處于停滯狀態。不僅如此,“有的項目停擺兩三個月甚至一年后,遇到領導換屆、上級壓力或外界影響,可能又重新啟動。還有的重啟一段時間再停擺,來回反復一兩次”,造成大量資源浪費。前期投入不說,停擺時間越長重啟成本越高,如果停擺時間過長,機房、電腦、軟硬件等可能都需要更新甚至重建。
建立數據共享和協調機制,用數字化提升城市幸福指數
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部門發布《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城市數字化共性基礎,培育壯大城市數字經濟,促進新型產城融合發展,豐富普惠數字公共服務……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
“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同利益主體需求不同。”廣州市委黨校(行政學院)信息網絡中心張樺表示,政府應注重保障社會公眾的利益和訴求,保障個人權益和社會公平,建立有效的數據共享機制和公平合理的利益協調機制,以實現城市各相關主體的共享和共贏。
專家認為,是否高效、安全地利用公共數據資源并及時與有關企業共享,應當成為智慧城市背景下政府政務公開水平的重要指標。“合理的數據公開有利于促進數據流通交易,盤活數據市場;合理的共享也有利于充分釋放數據價值,進一步促進數據市場繁榮。”謝瀟說。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提出統籌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強化已有數據共享平臺的支撐作用,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政務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同時,有序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健全公共數據開放政策體系,明確公共數據開放的權責和范圍,在維護國家數據安全、保護個人信息和商業秘密前提下,依法依規有序開放公共數據。
河南淮濱縣讀者張全林來信表示,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越充分,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就越需要強化。《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的實施,對擴大公共數據資源供給、進一步激發全社會數據應用的活力具有直接推動作用。他建議,數據資源應用既要滿足不同需求,也要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確保公共數據資源安全流動并使用。
針對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浙大城市學院教授陳觀林建議,首先要加強法治保障,確保數據采集、處理和利用的合法合規。其次,加強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數據分類分級管理辦法,嚴格對數據采集、存儲、共享等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最后,還應加強技術保障,充分利用病毒防護、訪問控制、加密認證等信息安全技術,構建一體化的系統安全平臺。
陳觀林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應鼓勵政府機構、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市民公眾共同參與,特別是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有效發揮企業在信息采集、數據利用、系統開發等方面的作用。例如采用“政府掌舵、企業劃槳”的信息采集模式,政府將發現城市管理問題的職責交由社會化企業,采取“花錢買服務”的方式提高信息采集績效,引導企業以“市民眼光、專業標準”參與城市管理。
由于智慧城市建設是投資巨大的長期工程,陳觀林提出,智慧城市建設不能僅僅依靠地方政府的財政投入,還要建立投融資機制,通過稅收優惠等激勵政策,推動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運營。謝瀟則建議,通過賦予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治理主體較大的數據自主權,以促進數據的流通與使用,實現附1: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排水管網大會
(水環境綜合治理)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 2025年污水資源化利用
(再生水利用)大會/園區污水提標及資源化利用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大會技術報告邀請
歡迎來自部委行業管理單位、高校、科研機構、設計院所、工程總承包(EPC)公司、水務集團、水務(排水)管理、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工業(園區)污水與污泥處理、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處理、污水處理廠、水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智慧水務、低碳水務、綠色水務、水務+AI、工業企業的水處理技術/管理專家等申請發言,作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優秀報告。(王領全13752275003 主辦、協辦、報告等)
報告題目:工業廢水并入城鎮污水管網的風險及對策建議
報告人:全國政協常委,四川大學制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碧 教授
報告題目:地下管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報告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復明 教授
報告題目:加快供排凈治一體化改革
報告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巡視員、總工程師 馮遠 教授級高工
附:2: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征稿啟事暨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共創、共生、共贏--鼎力打造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核心品牌生態圈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大會技術報告邀請
歡迎來自部委行業管理單位、高校、科研機構、設計院所、工程總承包(EPC)公司、水務集團、水務(排水)管理、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工業(園區)污水與污泥處理、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處理、污水處理廠、水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智慧水務、低碳水務、綠色水務、水務+AI、工業企業的水處理技術/管理專家等申請發言,作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優秀報告。(王領全13752275003 主辦、協辦、報告等)
(掃碼二維碼,可快速報名 上海水業嘉年華)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水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暨 上海水業嘉年華
尊敬的行業同仁: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城市化進程加速以及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水環境及水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我國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但仍面臨水資源短缺、水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加強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已成為我國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我國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在此背景下,《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聯合上海荷瑞展覽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擬舉辦2024年水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大會暨上海水業嘉年華,誠邀各界人士共同探討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之道,推動水處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主辦機構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有限公司
上海荷瑞展覽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工業環保網
協辦機構:
中國膜工業協會
指導單位: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新風與凈水分會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舒適家居分會
鳴謝機構:
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凈水產業分會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工程院
火箭軍工程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山東建筑大學資源與環境研究院
四川輕化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二、參與活動 您將收獲:
♢ 直擊行業痛點與解決方案
♢ 彰顯產品實力和服務能力
♢ 權威解讀行業政策變化
♢ 分享全球成功案例和經驗
♢ 促進行業人脈的擴大交流
♢ 聚焦高增長的熱點市場
♢ 發掘潛在的業務合作伙伴
♢ 精準預判行業發展趨勢
♢ 構建良好的政企合作關系
♢ 讓企業品牌形象植入人心
♢ 跟蹤國際前沿技術突破
三、部分探討議題:
♢ 城鎮水環境治理技術及典型案例;
♢ 智慧水務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
♢ 水務行業標準、規范、政策解讀;
♢ 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 城鎮排水系統提質增效與優化;
♢ 城市水系統設備更新;
♢ 飲用水安全保障與現代化水廠建設;
♢ 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藝技術與工程實踐;
♢ 污水再生利用技術及工程實踐;
♢ “廠—網—河(湖)”一體化運行維護技術與實踐;
♢ 管網診斷、修復與智慧化運維平臺建設;
♢ 海綿城市建設、城市雨洪管理與韌性城市;
♢ 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關鍵要素及實踐
♢ 未來綠色低碳城鎮水務發展對策與技術進展
♢ 城鎮水環境治理技術及典型案例
♢ 面向"雙碳"目標的工業園區廢水處理策略
♢ 新污染物及行業特征污染物去除工藝
♢ 高鹽高濃廢水資源化實現降碳減排
♢ 商用凈水器市場規模及發展潛力
♢ 家用凈水器市場需求及產業發展趨勢走向
♢ 如何通過品控、研發和營銷層面促進凈水行業高質量發展
四、擬邀嘉賓:
夏光 國家生態環境部 副司長
彭永臻 北京工業大學 教授 中國工程院 院士
戴曉虎 同濟大學 教授
許國仁 中國科學院大學 教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 教授
李成江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顧問總工程師
侯立安 中國工程院 院士
任南琪 哈爾濱工業大學 教授 中國工程院 院士
馬軍 哈爾濱工業大學 教授 中國工程院 院士
吳明紅 中國工程院 院士
徐揚 上海市建筑學會建筑給水排水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王復明 中國工程院 院士
胡洪營 清華大學 教授
鄭興燦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總工
柏國強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局長
徐祖信 中國工程院 院士
王凱軍 清華大學 教授
高翔 中國工程院 院士
白雪濤 中國疾病中心博導研究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
原副所長 醫學博士
報告題目:新膜制備健康水關鍵技術難題及應對策略
報告人:侯立安 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火箭軍工程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生態環保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分離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污染物治理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侯立安院士長期致力于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工作,在飲用水安全保障、分散點源生活污水處理和人居環境空氣凈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處理及空氣凈化技術和系列裝備,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創造性的成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一等獎8項,二等獎12項;獲國家專利70余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求是杰出青年獎、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報告題目:協同超凈化水土共治技術在河湖生態整體修復中的應用
報告人:張亞非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SCI期刊《Nano-Micro Letters》主編(IF-21),薄膜與微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研究領域:流域河湖生態整體修復(金剛石納米薄膜芯片系統);凝聚態物理和納米電子材料(金剛石、石墨烯、碳納米管等);納米電子器件(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FET、光伏電池、傳感器等);納米加工技術(納米焊接、納米剪切、納米組裝、納米掩膜光刻、表面納米修飾和鈍化等)。完成973、863、國家自然科學金重點項目等十幾項科研項目和幾項軍工尖端科技項目。
報告題目:水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案例分享
報告人:陳飛勇,山東建筑大學資源與環境研究院 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建設環境技術士、日本河川·沙防及海岸·海洋技術士,山東省“一事一議”頂尖人才,廣東省珠江學者,山東省國際科技合作戰略專家,兼任日本工程院東亞委員、中國城市雨洪管理與海綿城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陳飛勇院士長期從事水源地管理與環境保護工程,在中日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為全球20多個國家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指導和工程設計,牽頭在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省部級環境保護領域技術開發項目5項;負責設計施工的廣佛新世界海綿社區規劃設計及水系工程建成后被譽為“生態之城”;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得專利授權60余項。獲得日本國土交通省優秀項目獎7次、優秀技術人員獎1次,日本土木學會優秀發表獎1次,2022年度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報告題目:基于GPU和全水動力方法的城市洪澇高效模擬技術
報告人:黃國如 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擔任廣東省水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水電能源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水文科學協會會員、鄭州大學兼職教授。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6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養人選。最近幾年來,結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對珠江流域枯季徑流預測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討如何在流域數字化平臺上構建枯水徑流的預測模型,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結合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對城市暴雨內澇形成機理以及預報技術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開發了基于GIS系統的城市內澇預警預報系統。主持了國家重大水專項課題的研究任務,對城市和農業非點源污染負荷定量核算方法進行了研究,通過城市和農田現場觀測實驗,對城市非點源污染初期沖刷效應進行研究,構建了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非點源污染負荷核算模型和基于HSPF模型的農業非點源污染模型。
報告題目:改性酒糟生物炭去除廢水中重金屬 Cr(VI)研究
報告人:司馬衛平,博士,四川輕化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自貢市發展服務業專家,“含鹽廢水安全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全國循環經濟工程實驗室副主任,《能源環境保護》、《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編委。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小城鎮污水生態處理技術、污泥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市廳級項目10項,主持地方政府及行業企業橫向科研項目5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5項。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RSC Advance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中國給水排水》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研究成果 “折流濕地濾池+側向潛流濕地床污水處理系統裝置及方法”獲2011年中國專利優秀獎。
五、合作媒體及參與品牌
六、贊助方案
七、展位圖
(掃碼二維碼,可快速報名 上海水業嘉年華)
八、觀眾及其他企業參與形式
嘉年華參與門票(可關注以下小程序注冊):
預登記聽眾:免費
非預登記聽眾:500元/人
供應商:500元/人
贊助商:免費/限5人
商務交流晚宴:
預登記聽眾:500元/人
非預登記聽眾:2500元/人
供應商:2500元/人
展臺贊助商:500元/限5人
其他贊助:免費/限2人,500元/限3人
午餐:
自助:108/人天
商務套餐:58/人天
酒店住宿:
高級房:718元/間夜
豪華房:628元/間夜
九、組委會聯系方式 :
王領全 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孫磊 13702113519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上海水業嘉年華參會回執(復印有效)
請參會人員認真填寫回執后,傳真和E-mail傳回,以便提前安排住宿。
傳真:022-27835592 E-mail:745105304@qq.com ; cnwater@vip.163.com
注:各代表需開具哪種類型發票就填寫哪種,如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及普通發票,需四項信息填寫完整。
附1: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排水管網大會
(水環境綜合治理)
同期召開中國給水排水 2025年污水資源化利用
(再生水利用)大會/園區污水提標及資源化利用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大會技術報告邀請
歡迎來自部委行業管理單位、高校、科研機構、設計院所、工程總承包(EPC)公司、水務集團、水務(排水)管理、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工業(園區)污水與污泥處理、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處理、污水處理廠、水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智慧水務、低碳水務、綠色水務、水務+AI、工業企業的水處理技術/管理專家等申請發言,作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優秀報告。(王領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辦、協辦、報告、展位等)
附:2: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六屆)征稿啟事暨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大會、工業污泥大會、滲濾液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大會)
共創、共生、共贏--鼎力打造中國污泥處理處置核心品牌生態圈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大會技術報告邀請
歡迎來自部委行業管理單位、高校、科研機構、設計院所、工程總承包(EPC)公司、水務集團、水務(排水)管理、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工業(園區)污水與污泥處理、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處理、污水處理廠、水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智慧水務、低碳水務、綠色水務、水務+AI、工業企業的水處理技術/管理專家等申請發言,作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優秀報告。(王領全13752275003 金晟 18622273726 主辦、協辦、報告、展位等)數據的財產價值,釋放數據紅利,實現社會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