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健康與農業綠色發展息息相關 |《生綠》深度
【中國綠發會訊】健康的土壤是維持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與凈化水資源的基礎。然而,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土壤正在退化。2015年12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世界土壤資源狀況》,該報告得出的壓倒性結論是,世界上大多數土地資源狀況僅為一般、較差或很差。更多實例顯示,土壤退化的速度遠超其改善的速度。全球目前33%的土地因侵蝕、鹽堿化、板結、酸化和化學污染而出現中度到高度退化。2024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出警告:到2050年,90%的地球表層土壤可能會退化,給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生活帶來重大風險。
土壤健康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基礎。基于此,《土壤健康視角下農業綠色發展路徑探索》一文從土壤健康的角度,探討了威脅土壤健康的主要因素,并通過理清農業發展歷程和土壤利用方式之間的關系,探索未來農業綠色發展的方向。

圖源:綠會融媒
文章由武漢市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中心冉耀霖撰寫,發表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簡稱《生綠》)科學期刊。文章首先介紹了威脅土壤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城鄉二元結構下的鄉村土壤退化、化學制品的使用讓土壤變為惰性介質,工業集約型農業模式加劇了土壤環境污染。
文章指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農業起源于大約1.2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在被稱為“肥沃新月地帶”的近東地區種植植物和馴養動物作為食物。人類生產活動的增加導致了對耕地需求量的激增。可用于耕種的土地是有限的,因此人們開始通過砍伐樹木和焚燒的方式來開墾土地。在歐洲,森林砍伐導致的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造成了公元500年到公元1000年間所謂的“黑暗時代”。從農業發展和土壤利用之間的模式來看,我們不能否定傳統農業,而是要改變生產方法,促進傳統農業向精準農業發展。
最后,文章總結了國內外農業轉型倡議與實踐,包括“千分之四”土壤增碳計劃、生態農業發展倡議、土壤保護性農業實踐以及“雙碳”目標下的國內實踐,為土壤健康與綠色農業協同發展提供轉型思路。
閱讀全文,請參見:http://z.cbcgdf.org/nd.jsp?>
更多好文,請前往《生綠》科學期刊官網http://z.cbcgdf.org/或關注BioGreen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