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林楠)11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第三場“建設美麗重慶 區縣在行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重慶市璧山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杰就農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設試點工作進行了詳細介紹。璧山區率先在全市開展農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設試點,創新提出“三分三全”治理思路:將農村污水通過“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分級監管”,以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監管”。
美麗鄉村。重慶市璧山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全面織密建設體系“保障網”
通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璧山區將環境保護深度融入《村民公約》,大力推行“積分制”“院落制”,成功激發村民“共享、共管”的積極性,眾多村民踴躍參與到農村污水零直排村的建設與管理。
同時,璧山區壓實鎮街責任,推行“建管運”一體化模式,將污水設施運行情況納入考核評價,確保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主體。
重慶大學現場服務指導。重慶市璧山區生態環境局供圖
有力打響深化治理“主動仗”
以七塘鎮將軍村、喜觀村為試點,充分征求多方意見,編制項目方案與技術導則,深入探索多元化污水處理模式,總結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璧山經驗。
構建起“四位一體”管理體系,實現了市級指導、區級統籌、鎮級監管、村級巡查以及第三方專業運維的高效聯動,確保治理工作持續深入、長效穩定。如今,走在將軍村和喜觀村,曾經黑臭的水體變得清澈、異味消失,村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這一成果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認可。
探索農村污水治理“新模式”
在資源利用方面,依據將軍村和喜觀村實際情況,對污水進行科學的分類分質分級資源化利用,全面覆蓋集中居住區和分散農戶。通過這一創新舉措,每年成功減少污水排放9.64萬噸,農村的水環境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河塘溝渠重現清澈,魚類等水生生物也開始回歸,群眾休閑也有了好去處。在成本控制上,堅持“利舊”原則,巧妙整合改造現有設施,大幅降低了建設成本。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開展民宿納管收費、資源化還田付費等多元化方式,加之政府提供補貼,就實現了農村污水治理的可持續發展。
張杰表示,此次試點工作取得的成效,不僅為璧山區農村環境的持續改善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也為全市乃至更大范圍的農村污水治理提供了借鑒范例,在推動農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步伐。璧山區將在現有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持續深入探索農村污水“投、建、管、運”機制,在全區各鎮街開展農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設,進一步擴大治理成果,為建設巴渝和美鄉村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