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助力應對氣候變化中外實踐”主題邊會在巴庫召開
中國日報網2024-11-23 16:05
中國日報11月23日電 2024年11月20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聯合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循環經濟助力應對氣候變化中外實踐”主題邊會(以下簡稱“邊會”)在阿塞拜疆巴庫COP29中國角成功召開。
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美國總統氣候問題副特使里克·杜克,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杰出高級顧問內特·霍爾特曼,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副司長文華,芬蘭駐南高加索巡回大使科絲婷·納里寧,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王毅等出席邊會。
邊會由嘉賓致辭、成果發表、主旨演講和聯合倡議四部分組成,分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碳達峰碳中和推進處副處長王浩、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環部主任張英健、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秘書長郭占強主持。現場發布了《中美循環經濟專家聯合研究報告(2024)》《循環經濟三重奏:助力中國落實氣候行動》兩份研究報告,并聯合30余家國內外企業首次面向全球發布了《加速發展循環經濟支持氣候行動的企業倡議》。來自國內外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國際組織及知名企業的近100位代表現場參會。
趙英民表示,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挑戰,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長期以來,資金缺乏和能力不足是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障礙。COP29核心議題是資金,當前各締約方正在積極磋商。我們呼吁發達國家落實《巴黎協定》,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支持和技術轉讓力度,期待大會達成更有力度的新資金目標。發展循環經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美氣候變化合作的重點領域。近年來,中國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案例。希望邊會為國際社會提供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交流平臺。
劉振民表示,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嚴峻挑戰,事關國際社會利益和全球人民福祉。2023年11月,中美達成《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將循環經濟納入合作領域。今年8月,中美召開循環經濟專家對話啟動會,9月雙方舉辦首屆循環經濟合作論壇,中美雙方圍繞循環經濟深化了合作、發揮了領導力。當前,中國正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將循環經濟作為重要領域,中國愿同社會各界一道,加強國際合作,強化科技創新,提升公眾意識,充分發揮循環經濟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作用。
里克·杜克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對于中美兩國合作十分重要,中美雙方圍繞循環經濟等氣變議題進行了務實交流,開展了地方合作。在COP29上,雙方還聯合舉辦了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高級別活動。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我們必須團結協作。美國地方層面也將繼續推進氣候行動,希望與中方加強交流、深化合作,一道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內特·霍爾特曼表示,中美氣候行動工作組是中美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的重要橋梁。在循環經濟方面,雙方依托循環經濟專題小組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取得了豐碩成果。中美雙方將繼續發揮現有機制作用,加強互學互鑒,深化循環經濟領域交流合作。
文華表示,中國始終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推動碳減排的重要途徑,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實施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強化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取得積極成效。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國啟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國民經濟循環質量持續提升。近年來,中國與美歐在循環經濟領域開展了良好交流合作,希望社會各界進一步加強務實合作,共享發展機遇。
科絲婷·納里寧表示,國際社會對于發展循環經濟已形成普遍共識。在芬蘭,年輕人愿意購買二手衣服和產品,赫爾辛基的垃圾清運車上貼著"我們運的不是垃圾、而是資源"的標語。芬蘭正在制定循環經濟法,將循環經濟相關指標納入國家自主貢獻(NDC)。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必不可少,今年10月,中芬有關部門簽署了《關于循環經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相信中芬循環經濟合作將造福全人類。
王毅與大家分享了對循環經濟的三方面體會:一是中美在循環經濟領域合作展現出很強的領導力,促進國際社會對循環經濟認可度不斷提升。二是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不同部門形成工作合力,提供更多制度安排和激勵政策,也需要企業界持續探索努力。三是循環經濟基礎能力建設十分必要,要進一步夯實數據、標準等工作基礎。
會議期間,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組織與各國代表參加了多場邊會,觀摩學習了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并拜訪了阿塞拜疆經濟部出口和投資促進局。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