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整治完成,基本實現“長制久清”
“全省共有449個建制鎮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占建制鎮總數的82.1%,較2020年底提高了40%。全省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整治完成,基本實現‘長制久清’。”12月6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省住建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宋剛介紹了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住建領域開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逐步提高。“十四五”以來,全省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66.5萬立方米/日,總處理能力達到554.94萬立方米/日,年負荷率達到71%,做到了“八分飽、有余量”。全省共有449個建制鎮具備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占建制鎮總數的82.1%,較2020年底提高了40%。全省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整治完成,基本實現“長制久清”。
再生水利用水平穩步提升。持續加強再生水設施及管網建設,太原、大同、晉中、長治、臨汾、晉城等6個市入選國家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制定了《山西省城鎮排水和再生水管理辦法》,進一步推進全省再生水利用水平的提高。黃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1.4%,提前完成“十四五”末達到30%以上的規劃目標。
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不斷完善。我省共建成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廠100座,日處理能力3.64萬噸,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11個設區市全部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實現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22個縣級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96%,提前完成國家“十四五”末達到65%的目標。
海綿城市建設示范效應顯著。我省率先出臺了《關于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組織編制了《濕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技術標準》《煤礦采空區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等15個標準,構建了山西特色的海綿城市標準體系。長治、晉城2個市入選國家級海綿示范城市,太原市、洪洞縣等9個市縣被列為省級示范城市,帶動全省海綿城市建設。我省6項經驗做法入選住建部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并在全國推廣。
城鄉建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亮點突出。我省較早頒布實施《山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山西省傳統村落保護條例》。持續完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歷史建筑保護名錄,數量居全國前列。平遙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加強保護修繕方面的經驗做法被住建部列入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
整理 | 羅 麗
編輯 | 馮玉賢
繼續滑動看下一個輕觸閱讀原文
山西發布向上滑動看下一個
原標題:《山西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整治完成,基本實現“長制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