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之聲】處理能力不足 管網問題頻出 污水滲漏 毀了綠地污了河道 掃碼閱讀手機版
14年前建設的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在處理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出現管道滲漏、污水外溢等諸多問題,以至于污水直接流入水體。近日,居住在靜海區團泊地區的多位居民撥打本報23602777熱線,反映河道疑似被污水污染以及他們的生活因此受到困擾的問題。
七排干河有“暗管” 連續排放
劉先生所在的小區位于團泊東區,依水而建,風景很美。可最近他發現七排干河旁污水井多處滲漏,污水直接流進河里,河邊甚至還有“暗管”,不斷向河里排放污水。“每天早上,河面上都漂浮著一層白色的泡沫,散發出一股難聞的味道。”劉先生說。他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下了“暗管”排放污水的畫面,可當他通過“政民零距離”平臺反映問題后,團泊鎮政府居然回復未發現暗管排放,“我明明錄了‘暗管’排污的視頻,有關部門不進一步調查,也沒找我要視頻,就一口咬定沒看到‘暗管’,責任心呢?”劉先生對這樣的回復不滿意。
接到反映后,12月16日記者駕車前往七排干河,還沒看到河,就先聞到一股明顯的臭味。在劉先生的引導下,記者沿著河岸走了一圈,發現這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有的污水井泡在水里,有的則藏在岸邊的綠化帶中。水中的一口污水井井蓋高出水面三四十厘米,井周圍水體呈黑色。劉先生說,前段時間河水水位低時,還能看到井壁不斷往外滲漏污水。位于澤水北路附近的岸邊綠化帶里,兩口污水井同樣在往外冒污水。井口高出綠化帶1米多,周圍的泥土被污水浸濕。河旁鍛煉的兩位市民告訴記者,這兩口井一直在冒污水,水多的時候還會流進河里,污染河水。“你蹲下能聽到,濕濕的土地下面有流水的聲音,這就是污水在往河里流。”記者照做,耳朵靠近地面,確實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
在劉先生拍攝的視頻中,記者看到河岸邊有一個圓的出水孔,大量水從這里流出,直接進入河道,拍攝時間在今年11月19日。劉先生說,視頻中這段“暗管”位于河對岸,因為近期水位升高,暗管淹沒在水里,看不見。在附近鍛煉的五六位居民均證實,這里確實有“暗管”,不斷向外排放有刺激性氣味的水,他們都親眼見過。
七排干河不遠處是團泊中學,在該中學大門前的澤水北路上,記者看到,中央綠化帶里也在不斷向外滲漏污水,污水漫延到路面上,近百米長的路面上都是積水,氣味難聞。
飽受水體臭味影響的還有團泊西區的居民。“小區旁邊一條1000多米長的一緯溪排干渠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梧桐南里居民李女士反映,這條排干渠距離居民樓不足50米,距離樂動巷廣場不足100米,因為離得近,居民被臭味熏得難受。10月底,華康街道給居民的答復是:團泊新城西區污水處理廠正處于提升改造階段,現處理量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造成市政污水管網高水位運行,疑似有污水進入河道造成污染。
回復:解決污水外溢難度大
團泊東區七排干河發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污水滲漏還是“暗管”排放?多處污水井外溢,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找到了團泊鎮政府。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以上居民反映的情況他們都掌握,一直在想方設法解決。
據介紹,團泊東區整體的污水管網鋪設和團泊新城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都在2010年完成,距今已經14年。最初,七排干河周邊的污水井都按照標準建設在河邊的綠化帶里,可隨著河道清淤工程持續進行,河道越來越寬,導致部分污水井被泡在河水里,久而久之井壁出現滲漏,一些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河道。
七排干河是靜海區區管干渠之一,被納入“河長制”管理制度之內,必須保護好水環境。為了解決問題,該鎮想了很多方法:找專業井下作業人員,可對方到場后表示,井周邊都是水,無法作業;廢棄這幾口井和連接的污水管道,重新走明管排水,建設泵站,可經專業評估,管道需要穿河而過,沒辦法實現……現在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把現有污水管道全部廢棄,重新鋪設新管道,目前正在積極申請政策資金的支持。
至于“暗管”的問題,對方承認給劉先生回復“未發現有暗管”的人員責任心不強,草率回復。經過靜海區多部門聯合排查,發現此處并非“暗管”,而是地下污水管網壓力過大,發生滲漏,水沖破河岸造成的“出水孔”,流入河中的就是生活污水,而這樣的情況不止一處。針對這個問題,靜海區水務局會采取措施降低水位,由管道管理單位封堵“出水孔”。
團泊中學前澤水北路中央綠化帶滲漏污水的情況,其實也與團泊東區整體污水管網老化和團泊新城第二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能力不足有關,已多次派人清理污水井但收效甚微。
“2010年布局建設污水管網和團泊新城第二污水處理廠時,團泊東區人口只有1萬多,現在有6萬多人,但團泊新城第二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污水的量為6000立方米,遠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導致污水外溢。”團泊鎮也想了好多辦法,比如每日清理污水井、建立臨時污水處理站等,均投入大效果還不好。不過,團泊新城第二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已經啟動,預計明年4月建成,屆時日均處理污水量將翻番。在此之前,只能采取臨時措施,在綠化帶周邊設立擋板,把水堵在綠化帶里。“那綠化帶豈不是都被污水泡了?”面對記者的提問,團泊鎮相關負責人解釋,這是最有效的辦法,明年春天他們會重修綠化帶。另外,為應對路面積水結冰的情況,環衛工人每日撒鹽、破冰,確保道路通行安全。
至于一緯溪排干渠,華康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團泊新城西區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能力不足,導致有小區的生活污水滲入河道,目前正進行河道整體清淤工程。但問題徹底解決則有賴于團泊新城西區污水處理廠的擴建工程,其建成投用后可以解決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
記者手記
基層治理考驗管理者智慧與水平
改造之前只能讓污水進入河道,毀綠的補救方案就是明年補種,這樣的解決辦法令百姓感覺消極應付又浪費,不科學。誠然,14年前無法準確預估城市的發展,但問題絕不會在同一時間突然發生,一定有演變的過程,如果能提早發現問題,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就有可能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基層治理是最考驗管理者智慧和管理水平的,防患于未然、積極的工作態度和科學的處理方法,三者缺一不可。(記者 韓愛青 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