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需要重視的若干問題
www.h2o-china.com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新時期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重要手段,需要統籌五個邊界條件,并建立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相協同的管理體系。”11月14日,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生態環境部原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在“寧波再生水循環利用學術研討交流會”上針對“如何推進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話題進行了分享。
十幾年前,結合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工作,山東等地就已經在探索和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2021年,生態環境部會同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了《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計劃在“十四五”期間開展兩期試點,目前全國38個地級市已經納入了試點。文件發布之后,各部委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都在發揮各自的優勢協同推進這項工作,這為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在全國順利推廣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在四部委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如何扎實推進區域再生水這項工作?張波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闡述。

張波
新時期轉型需求
張波將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劃分為三個階段。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三個階段
1973年到2020年是第一階段。1973年國務院召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1974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環境保護機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簡稱“國環辦”)成立, 從那時起,國家開始了有組織、有體系的環保工作。2020年既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也是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節點。
這一時期,由于污染比較嚴重,只要能夠有效改善環境質量,即使方法簡單一點,社會總體上都表現出了包容和支持。因此這一段的主題是治污。經過幾代人接續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10年前,在城市里想找哪條河不臭很難,今天想找哪條河臭同樣很難;10年前,我國很多地區霧霾嚴重,看一眼藍天白云都成了奢望,現在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已經初步成為常態。事實證明,我們國家以高污染為代價的發展方式得到了明顯轉變!無論是從歷史角度還是世界角度看,這都是了不起的成績!
但我們也面臨新的挑戰。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環境保護的主次要矛盾正在發生重要變化,系統性和協同性不足,市場機制不暢,管理比較粗放等問題十分突出。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發布,對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作出具體部署。從“堅決打贏”到“深入打好”,雖然僅四字之差,卻體現了對環境保護工作更深層次的要求和更嚴格的標準。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將降碳作為重要戰略方向,并最終落腳在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上。這標志著國家已經邁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對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都提出了明確的轉型要求。
張波認為,無論是企業、行業還是區域發展,都應進行深入而認真的轉型,以確保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未來二三十年的成功轉型對于國家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如果轉型成功,預計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進入一個以雙贏或共贏為特征的新階段,屆時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國家向前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作為順應新時期轉型要求的重要內容,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正方興未艾。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概念解讀
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以達標后的排水為對象,通過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等工程措施進一步凈化改善后,在一定區域統籌用于生態、生產、生活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是新時期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重要手段。
張波進一步闡述了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的概念,強調了其中的關鍵詞。首先,“以達標后的排水為對象”意味著只有出水穩定達標的地區才能進入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以防范環境風險。
其次,雖然“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等工程措施”是常見的做法,但并非絕對,如果其他措施同樣能夠有效改善水質,尤其是提升水的生態品位,這些措施也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對“一定區域”的理解需要明確,它指的是地市、縣區一級,甚至更小的區域,這樣的劃分是為了與點對點再生水循環利用相區別,以實現更精準和有效的水資源管理。
從三大維度聚焦美麗河湖建設目標
在新時期,生態環境部提出了以“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為核心目標的美麗河湖建設愿景。這一目標涵蓋了三個層面:首先,“有河有水”強調的是保障河流和湖泊的生態用水,以維持其基本的生態功能;其次,“有魚有草”關注的是提升生物多樣性,通過改善水生環境,讓水生動植物得以繁衍生息;最后,“人水和諧”則是指實現人與水的和諧共生。人不負水,水必不負人。在保護的同時合理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提升公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并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應聚焦新時期治水目標,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河湖生態的持續改善和親水經濟的持續發展。
張波分別從技術、經濟、管理維度上闡述了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重要考慮因素。
技術維度上,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首先需要統籌考慮五個邊界條件:再生水的生產、利用、調蓄能力、濕地凈化能力以及當地的水文氣象條件。這些條件必須相互匹配,以確保工程的協同性和有效性。如果忽視這些因素,只關注某一方面,可能會導致工程上的不協調,進而引發問題。因此,提醒大家在實施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項目時,必須全面考慮這些因素,確保在一個區域內進行統籌規劃,以避免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