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廠
www.h2o-china.com
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廠
推薦單位:成都市興蓉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投資建設運營
項目所在地:成都市錦江區大安橋村四組17號
項目概況
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廠設計規模為100萬噸/日,是國內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再生水廠,主要服務成都市第七排水分區,服務面積約為200㎞²,受納水體為府河。第九污水處理廠采用“多模式A2/O+高密沉淀池+反硝化濾池”三級處理工藝,污泥處理通過機械濃縮脫水后送至第一污水污泥廠進行干化焚燒處置。出水標準執行《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51/2311-2016)。針對達標處理后的大量尾水,第九污水處理廠擬配套建設一座設計能力50萬m³/d的中水站,將達標處理后的尾水輸送至清水河排口,為沿岸的錦城湖等人工濕地補水,大大的提高了處理后尾水的再利用價值。
示范意義
作為西南地區最大再生水廠,第九再生水廠處理后再生水可作為河道景觀補水、濕地補水和市政雜用水循環利用,對受納流域水質改善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也利于解決枯水期河道補水需求大,中心城區河道補水不足等難題。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建成運行以來,第九再生水廠出水水質穩定,通過環保部門連續性監測和抽樣檢驗;第九再生水廠內設備設施運行平穩,當前所用工藝處理流程不僅具有穩定高效的特征,且具備運行費用低、抗沖擊能力強、維護便利等優點。
(2)社會效益
第九再生水廠處理后再生水可作為河道景觀補水、濕地補水和市政雜用水循環利用,減輕城市用水負擔,改善城市居民休憩、娛樂、生活方式與環境。
(3)生態效益
第九再生水廠處理后再生水對受納流域水質改善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流域生態多樣性發展提供支撐,也利于解決枯水期河道補水需求大,中心城區河道補水不足等難題。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第九再生水廠采用“多模式A2O+高密沉淀池+反硝化濾池”處理工藝。
(2)工藝/裝備原理
“多模式A2O”作為第九再生水廠處理工藝核心,指將改良A2O、倒置A2O工藝集為一體,以倒置A2O工藝為運行主要模式,通過改變污水進口、回流液入口,改變池內各段功能,從而達到多種A2O運行模式。
“高密沉淀池”通過PAC與PAM藥劑加藥絮凝,經由斜管沉淀,進一步去除水體中SS與總磷,保障后續反硝化濾池正常運轉。
“反硝化濾池”在外加碳源基礎上,進一步去除水體中總氮與SS,確保出水水質優質與穩定。
(3)工藝/裝備特點
“多模式A2O”工藝方式中,回流污泥和混合液在缺氧池內進行反硝化,反硝化菌位于碳源爭奪的有利位置,可強化脫氮效果。同時硝酸鹽在前面缺氧區已經消耗殆盡,因此其厭氧環境更加充分,使聚磷菌厭氧釋磷后直接進入好氧環境,其在厭氧條件下形成的吸磷動力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強化了吸磷能力
“高密沉淀池”具備集良好的機械混合、絮凝、濃縮和沉淀于一體,分離效率高、排泥水量低、占地面積小等特點。
第九再生水廠采用半地下式“反硝化濾池”,有利于廠區景觀的整體打造,池頂上部覆土區可以修建碳源投加間以節約用地。同時,半地下模式有利于廠界噪聲控制。
(4)工藝/裝備流程圖

(5)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