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廣州12月10日電(記者印朋)12月8日至9日,2024年明珠灣國際氣候投融資大會在廣州南沙舉行。在9日舉辦的大會專題論壇“減污降碳協同建設美麗中國”上,嘉賓圍繞美麗廣州城市樣板建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開放合作等,積極交流探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新模式、新經驗、新實踐。
探索區域性環保建設項目金融支持模式
今年以來,廣東省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認真落實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印發的《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工作要求,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美麗廣東建設的實施意見》,就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進美麗城市建設作出具體部署。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系統謀劃、協調推進美麗城市建設投融資試點,推動全國首個美麗城市投融資示范項目在廣州成功落地,獲國家開發銀行授信7.37億元。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黃創良在會上介紹,廣東省錨定美麗廣東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科學把握污染防治和氣候治理的協同性,印發實施了《廣東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力求全面提高污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效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入選了生態環境部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的試點產業園區,開啟了探索多層次、多領域的減污降碳協同路徑和有效模式。
近年來,廣州市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印發實施《廣州市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工作方案》,提出“美麗廣州-美麗區縣-美麗單元-美麗細胞-美麗工程”的美麗廣州建設模式,積極謀劃美麗城市投融資示范項目,創新探索區域性環保建設項目金融支持模式,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水花城”。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王保森在會上介紹,目前廣州已有26個項目納入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投融資項目庫,全國首個美麗城市投融資示范項目也在廣州落地,通過實踐探索助力廣州,增加綠色產業投資,培育新質生產力,以美麗經濟創新突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力賦能。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戰略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研究中心主任于雷在會上說,美麗中國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良性轉化,新時代美麗廣州建設具有多重優勢,要素齊全的城市生態、通山達海的城市格局、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同根同源的廣府文化、創新開放的活力經濟,按照“美麗廣州-美麗區縣-美麗單元-美麗細胞-美麗工程”的建設模式,分層級探索美麗廣州建設的重點任務,通過美麗廣州建設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示范成果。
引領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
“每次從北京來到粵港澳大灣區都感到一種社會活力和創新動力。粵港澳大灣區在綠色低碳、碳交易等領域開創了多個全國首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全占軍說。
據介紹,廣東開創了全國首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首個碳排放權配額有償分配機制、首批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首期碳交易員培訓、首次配額有償競價發放、首單碳排放配額抵押融資業務、首單CCER線上交易、首個碳普惠機制、城市碳普惠平臺、碳普惠方法學、首個配額現貨交易額突破四十億元大關試點碳市場、首批綠色金融領域行業標準與規范、首個碳金融創新實驗平臺、首個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首筆“綠色碳鏈通”融資業務等“綠色創新”。
同時,粵港澳大灣區還是清潔能源消納比重最高的世界級灣區電網,風+光+水+核+氣等清潔能源占比65%。全占軍建議,編制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科技發展規劃,構建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技術體系,推進大灣區綠色低碳政策和標準銜接機制等。
中國節能協會標準化委員會秘書長鮑威說,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低碳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開展國內相關標準制定,參與國際相關標準制定。目前,我國綠色低碳標準化發展迅速,已發布碳核算標準覆蓋16個重點行業,在研碳核算標準覆蓋8個重點行業。
“我們一直在密切跟蹤,并且積極參與碳排放國際標準制定,增加我國在這個領域的話語權。”鮑威說。
目前,我國借鑒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工作經驗,聚焦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和民航等八大高碳排放行業,逐步推出各類金融產品共同適用的轉型金融標準。
廣東省在建材領域推進陶瓷行業試點轉型金融。今年9月,廣東省發布了陶瓷行業轉型金融標準,并舉辦銀企融資對接會。廣東省首批陶瓷行業企業轉型金融授信額度1.7億元,由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機構量身定制轉型金融服務方案,進行第三方認定,貸款資金用途涵蓋清潔能源采購、建設全拋釉磚生產線、升級窯爐燒成技術與裝備等低碳轉型項目等用途。今年11月,廣東省內金融機構與23家企業開展融資對接,授信金額超過18億元,覆蓋了“水玻陶”等重點行業。
金融賦能傳統行業轉型
發展綠色金融是支撐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
“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資金需求中,部分是非綠產業的低碳轉型融資需求,碳減排、碳交易、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等產業轉型升級將帶來投資機遇。”廣州交易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王蘋在會上說,廣州交易集團目前是全國公共資源領域交易規模最大、交易品類最廣,持有交易場所牌照最多的平臺之一,全資子公司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是大灣區唯一兼具國家碳交易試點和綠色金融創新雙試點的機構,長期服務綠色低碳工作。
王蘋說,綠色金融不僅要支持綠色企業、綠色項目,也要支持高碳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的經濟活動。高碳企業或者減排難度比較大的企業,他們在推進產業技術升級、能源結構調整、環保技術改造過程中,有著非常多的資金需求。
“轉型金融與綠色金融形成非常好的互補、延伸和拓展,但是轉型金融更加關注產業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的融資需求,可促進節能減排項目的創新,綠色供應鏈建設以及環保的生產和制造,從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王蘋說。
王蘋說,廣州交易集團將立足國家雙碳目標,圍繞廣東省綠色低碳轉型戰略部署,在陶瓷行業、建筑建材行業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在航運等其他行業領域加速去復制推廣,有序穩妥地推動傳統的高排放行業低碳轉型,形成更加多元化、多層次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