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博士創業,天使輪融資500萬
2014年,海爾欣公司董事長王胤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順利獲得博士學位。彼時,留美亦或歸國,進入科研院所亦或大型企業的多重選擇擺在他面前。
當時正值國內大氣污染萌發期,政府也開始大力推廣環保政策。而王胤發現,在大氣污染中還有一個尚未被人們所關注的隱性元兇——氨氣。基于從事新型半導體激光高靈敏度氣體分析十余年的研究累積,王胤想做一件有意義且與眾不同的事——回國創業。

創始人王胤博士(中)、聯合創始人楊小磊(右)、聯合創始人覃鋒(左)
就這樣,在2014年10月,寧波海爾欣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為了國內首個能將中紅外激光氣體分析技術實現產品量產的企業。
目前,公司已推出2大業務4大系列十幾款產品,已在電廠、鋼廠及科研機構有許多成功應用,用戶數量達到40余家
獨家技術
中紅外激光氣體分析
海爾欣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凝聚了一群市場、技術、管理經驗豐富,激情澎湃的年輕人。其中,王胤博士具有10年光學傳感系統研發經驗,博士論文的合作導師曾任職于貝爾實驗室發明量子級聯激光器的團隊。

楊小磊(左)王胤(中)王胤博士導師Wysocki(右)
王胤因從事基于中紅外激光光譜技術的研究,曾以發明激光無創哮喘呼氣檢測技術獲2013 Newport光學獎。另外,合伙人楊小磊,畢業于浙江大學,有著豐富的市場營銷和咨詢經驗。團隊在技術引導、高效合作以及極強的執行力的助推下,僅用1年時間就推廣了28家市場客戶。
“我們做的所有產品基本都是依托中紅外激光氣體分析這一獨家技術”,王胤博士介紹說。目前這種中紅外激光氣體分析技術也是激光檢測領域的熱門方向。而這種技術的發展目前多存在于實驗室或者研究機構,海爾欣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則是國內首個能將其應用于現場工況環境,并能實現產品量產的企業。

技術人員對產品進行模擬現場測試
當前國家為治理大氣污染,施行燃煤電廠,工業鍋爐的“超低排放”政策,而目前所使用的分子檢測方案由于精度不夠,無法滿足環保需求。而與傳統的氣體分析儀器相比,海爾欣旗下的這款精密儀器則能夠實現更高靈敏度和精度的檢測,且更加便攜。

王胤、楊小磊帶隊在美國參加展會
加之國家對安全及環保的高度重視,相關政策和法規也陸續出臺,極大地刺激了環保檢測儀器儀表行業市場容量的迅速擴大,每年增速可達20%,這也給了海爾欣充足的市場信心。
海爾欣目前已推出大大小小十幾種類別的產品,客戶涵蓋眾多科研機構、公司科研部門、以及環保系統工程集成商等等。在王胤博士的規劃里,環保與醫療等具備更大市場潛力的領域將是今后主攻的方向。
環保領域
產品性能超過其他產品百十倍
氨是工業脫硝過程中的關鍵耗材。理想狀態下,氨與燃燒過程生成的氮氧化物反應,生成無害的氮氣和水,從而實現選擇性脫硝。而如何控制噴入的還原劑氨的量在合理范圍內,卻是很多燃煤電廠面臨的難題。

脫硝工藝流程圖
目前市場上現有的儀器都難以精確測量。氨噴得多了,會增加耗材成本,而過量的銨鹽會造成鍋爐堵塞腐蝕,從而增加了維護成本。氨噴的少了,脫硝效果不達標,環保局又會找上門。
“所以必須有一個精確的儀器去檢測脫硝過程中的氨逃逸量”,王胤博士說,“從而形成一種反饋機制,使脫硝過程達到最優。同時又不會增加電廠的維護和耗材成本。”
傳統的氨逃逸分析儀都是基于近紅外激光的第一代技術,精度和穩定性較差。王胤博士通過市場調研發現,大多數電廠、鍋爐廠都沒有辦法讓這種氨逃逸分析儀正常工作超過幾個月。
于是海爾欣企業抓住了脫硝工程的痛點,面向大型電廠客戶群,利用其獨有的中紅外激光光譜技術研發第二代超高精度氨逃逸分析儀,以達到脫硝尾氣治理和產品優化的效果。

開放光路氣體分析儀
今年年初,海爾欣將他們的第一臺儀表部署進入電廠,與此同時王胤博士也說:“我們獲得的數據非常令人鼓舞”。
若將市場潛力以電廠去計算,該設備能達到每年10億的量,更新換代周期可能是兩年或者三年。王胤希望未來海爾欣能占據市場份額的30%。“盡管目前第二代儀表價格較高,但我們的產品性能要比第一代產品好10倍以上,而且這只是一臺工程機,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潛力。”
醫療領域
先在工業環保領域站穩腳跟,再攻醫療
醫療市場的無創呼氣檢測是未來疾病檢測的方向,這也是海爾欣下一步希望開拓的市場。
王胤的博士研究課題也與此有關,通過激光檢測人體呼出的一氧化氮分子來判斷患者是否患有哮喘疾病。目前已有更輕便化的第一代樣機。

呼吸檢測儀
傳統的哮喘呼氣檢測多為電化學技術,而中紅外的激光氣體分析儀跟電化學相比,具有精度更高、反應更靈敏、適用性更廣的優勢,能夠簡化原本復雜的吹氣流程要求,不僅適用于成年人,也可以應用于老人、小孩以及意識不清晰的用戶身上。同時這種檢測方式從原理上沒有耗材,可以把單次檢測的成本降低。
盡管這種光譜原理氣體檢測儀表的需求量大,但醫療器械的周期收益過程較為漫長,王胤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目前他的規劃是“先站穩工業環保領域的腳跟,再用工業這個利潤去做醫療。”
在王胤看來,“國家的發展歸根結底還是需要實體經濟的支撐,掌握了高技術壁壘的企業與優質資本的結合,才更有機會走向藍海市場。
“名校的畢業生們更有創新的基礎和冒險的特權,因為即使失敗了,至少還有個名校學位在。如果精英們都待在舒適圈子里,這才是對教育資源最大的浪費。”
隨著海爾欣的發展,王胤自己也在進步。“創業像下一盤棋,尤其是更像是下圍棋,而且他的難度比圍棋還要大”,王胤說,“圍棋是一種完全信息博弈,創業是不完全信息博弈,需要根據外界環境持續優化短期方法和中期策略,但贏得勝利的總目標不變。”
有著清華理工背景的王胤身上也具備著清華男的創業特質,工匠精神則是其中之一。海爾欣公司不急功近利,而是不斷調整完善技術和產品,以滿足市場剛需,讓更多客戶滿意為最終目標。
王胤把創業比作一次馬拉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點及面地步步為營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