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第一再生水廠
項目簡介
成都興天水環境治理有限公司
一、天府新區第一再生水廠
(一)基本情況
天府新區第一污水處理廠是成都市首座下沉式污水處理廠,總規模為10萬噸/日,總投資9.3億元(含廠外11km污水干管及地下車位),服務面積達55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26萬人。。項目基于“節約土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建設理念,污水處理在地下完成,地面建設景觀活水公園,占地僅為傳統地面式污水廠的1/3,顯著降低土地、管網投資,有效規避臭氣、噪聲等“鄰避”難題,提升項目的環境、社會和經濟價值。項目地面部分建設全開放式景觀公園,在節能降耗、優化出水水質的同時,達到“景觀好、環境質量好、運行可靠”等良好效果。
該廠出水執行《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51/2311-2016),優于現行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出水通過綜合管廊再生水管道全部回用,尾氣排放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地面綜合樓采用裝配式建筑技術建造,達到超低能耗綠色二星建筑標準。基于“節約土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理念,該廠配套建設經營性地下停車場,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共496個車位;配套污水干管沿鹿溪河上、下游兩岸敷設,全長11.0公里,通過截污、治污成系統收集區域內污水。
(二)核心技術
該廠采用世界領先的降噪節能鼓風機與精確曝氣系統、HERO高效生物空氣凈化系統等多項綠色低碳技術實現臭氣、噪聲零排放,降低污水廠能耗。
(三)建設理念
1、環境友好
建設形式上,該項目的污水處理均在地下廠區內完成,地面為集環保科普、休閑游憩于一體的景觀活水公園,有效提升周邊社區的環境品質。
建設標準上,首先,污水廠設計出水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IV類水標準,優于現行最嚴格的國家標準;其次,污水廠建設形式為全地埋式,機械噪聲全隔離,對周邊無噪聲污染;再次,尾氣全收集全處理,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該標準是按照在風景名勝區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來設置的,為國內污水廠尾氣排放的最嚴格標準。項目采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消除了臭味、噪聲對周邊的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
2、土地集約
該項目采用全地下式結構,構筑物共壁合建,配套建筑在地下結構內分層布置,結構緊湊,廠區占地僅37.5畝,而如果要達到同樣的標準,地面式污水廠僅廠區占地約100畝,外加防護用地,需要多用地近400畝。
3、資源利用
污水廠設計出水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IV類水標準,優于國家關于再生水的指導標準。出水全部回用,其中通過臭氧活性炭工藝進一步脫色去味除臭后的高品質再生水,經綜合管廊為科學城提供公建清洗、道路沖洗、綠化澆灑等;其余作為普通再生水,為鹿溪河生態濕地提供景觀及生態補水。
(四)一地雙層多用途
天府新區第一再生水廠集環境污染治理與公園城市建設于一體,將污水處理廠建于地下,地面空間建設景觀活水公園及科普展廳,同步配套公共地下停車場,融入公園城市,大幅提升了項目的環境、社會及經濟價值。
1、地面景觀活水公園
污水廠廠區上方為開放式景觀活水公園,綠地率設計超過70%;按照“林相、色相、季相”變化的要求,通過高大喬木、低矮二喬、灌木、地被及草坪合理組團搭配,形成層次豐富的綠地景觀;利用污水廠優質的再生水,構建曲水流觴的疊溪草塘,強調生態凈化,構建種群豐富的人工濕地系統。
當市民們到公園游憩時,人們只會感到鳥語花香、水聲潺潺,甚至都不會感到腳下是污水處理廠。在這里,植物造景與水文化相結合,并展示表達水處理生態環節植物內容,營造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構筑清靜閑適的人文氛圍,形成趣意盎然的水文化園景觀,充分體現綠色發展、生態環保理念,提升公園城市價值。
2、科普展廳
在地面公園的一側,是一座面積近千平的水環境科普館。科普展廳以水資源、水污染和水再生為主線,分生命之源、城市之殤、水之新生、生生不息、節水護水五個環節,利用復合幻象、內投影、精準投影、鏡面屏、雷達觸控等科技手段,生動的講述了水環境治理及保護的重要性。科普展廳建成后,將成為城市永久性的中小學生環保教育基地。
3、公共地下停車場
基于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的理念,該項目在綜合樓及科普展廳的下方,同步配套建設公共地下停車場。停車場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車位數496個,可以為周邊社區提供停車服務,解決停車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