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杜濤 近期,多家環保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報財務數據,其中應收賬款問題突出。
環保領域新媒體“環保圈”對150家A股上市環境企業的應收賬款進行統計發現,截至2024年6月底,150家企業累計應收賬款已高達2036億元,平均每家13.6億元。而在2023年底,這一數據還是1873億元,半年增長8.7%,無論是規模還是增速,都再創新高。
深溪咨詢(和君咨詢生態環保事業部)數據顯示,上半年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應收款高達3496億,同比大增15%,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突破了100%,高達114%。
一家環保上市公司財務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該公司近三年應收賬款呈逐年上升趨勢,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較上年末增長15%左右。2024年上半年增長幅度高于2023年上半年增幅,但低于2022年上半年增幅。
該負責人分析應收賬款逐漸上升的主要原因為政府財政資金緊張,部分項目處理費未納入,或僅部分納入政府財政預算,支付周期長或審計結算尚未完成,補貼收入受政策調控因素影響支付時間無法確定等。
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黃華珍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存量項目應收賬款較多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承壓,政府財力吃緊,按時付款困難較大。目前應收賬款六個月左右賬期都屬于比較好的,有的欠款時間更長。新建項目應收賬款難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財力問題,主要是項目因各種原因陷入僵局,包括融資受阻、項目因合規問題停滯等。在項目停滯的情況下,對于已建成部分,政府本應該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大額提前終止補償款,但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不少地區出現“新官不理舊賬”的情況。
上述負責人也坦言,受到房地產市場低迷等因素的影響,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還將持續,預計短時間內應收賬款問題很難得到解決。2024年應收賬款增長幅度預計將超過2023年,企業仍將面臨較大的應收賬款回款壓力。
上半年,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采取法律手段“要賬”,甚至與地方政府對簿公堂。但更多企業仍缺乏與地方政府“撕破臉”的勇氣,而是持有“極端容忍”的態度,采用加強溝通等“軟方式”要賬。
應收賬款承壓
近期,多家環保公司披露了半年報數據,應收賬款普遍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盈峰環境(000967.SZ)發布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應收賬款62.7億元,與去年同期占總資產比重上升1.52%。啟迪環境(000826.SZ)2024年半年報顯示,啟迪環境應收賬款接近44億元,占總資產比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13%。
9月2日,啟迪環境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環衛、水務、零碳板塊均存在較大金額的應收款項,且大部分應收賬款是政府及國有企業欠款。公司將多舉措推動應收款項催收工作,壓實清收責任,加強跟蹤催收,改善回款情況。
碧水源(300070.SZ)公布的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碧水源應收賬款為117億元,主要為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部分款項收款滯后,導致碧水源的應收賬款規模有所增長。
碧水源稱,隨著公司業務規模擴大,特別是EPC項目增加以及國家宏觀形勢變化,特別是對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控制和降杠桿等融資政策調控,公司應收賬款出現增長態勢。盡管公司應收賬款賬齡主要集中在2年內,同時公司貨幣資金相對較充裕,但若公司不能有效管控應收賬款規模,做好項目公司的融資工作及EPC工程款的清收工作,并增強公司的經營性現金回收,將給公司帶來經營性風險,特別是短期現金流短缺的風險。
首創環保(600008.SH)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首創環保總資產為1109.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74%,其中貨幣資金42.83億元,應收賬款139.52億元,存貨12.92億元。
先河環保 (300137.SZ)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先河環保總資產為22.0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41%,其中貨幣資金3.95億元,應收賬款8.36億元,存貨3.45億元。
僑銀股份(002973.SZ)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末,該公司應收賬款24.3億元,與去年同期占總資產比重上升1.83%,主要為該公司客戶回款放緩所致。同時,僑銀環境在半年報中提及,公司應收賬款近年增長較快,占總資產比例相對較高,主要與公司營業收入增長和結算周期有關。目前為止,公司應收賬款整體賬期處于合理水平,且公司客戶主要為政府部門,但不排除未來如果由于業主財政資金安排方面的原因,公司應收賬款可能不能及時收回,從而對公司資金周轉產生不利影響。
截至上半年末,圣元環保(300867.SZ)應收賬款13.6億元。該公司主營業務為垃圾焚燒發電、污水處理等。應收賬款主要是尚未收到的國補收入和地方政府的財政支付欠款。圣元環保董事長朱煜煊對媒體稱,這些應收賬款中地方財政欠款約占65%。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而應收到的款項,但暫時未收回的資產,是企業經營中最基本的資產之一。對大部分環保公司而言,主要的應收賬款來自地方政府及國央企。
上述環保公司財務負責人告訴記者,以2023年審計數額來看,應收賬款絕大部分為應收政府部門、央企及國企的款項,這二者占比超過90%,應收民營企業等款項僅占7%。該公司應收賬款按照業務板塊分類情況為:水務運營及水環境治理業務應收凈值占比超過60%;固廢業務應收凈值占比不到20%;大氣綜合業務應收凈值占比不到10%;工程建造業務應收凈值占比不足5%。
該公司合同期內的應收賬款占比低于50%,大部分都是超出合同范圍內還沒有償還的款項。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以2023年底數據為例,應收賬款整體支付周期內(按照合同約定未到付款截止日的應收款項)比例為39%,支付周期外(于合同約定付款截止日后應收未收款項)比例為61%。
從行業來看,上述財務負責人此前統計過2023年度同行業20家對標公司的應收賬款預期信用損失率(即壞賬計提比例)情況,結果顯示20家對標公司中13家公司2023年的應收賬款預期信用損失率高于2022年。
該負責人認為,由于經濟環境變化,大部分企業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均有所上升;如果按照較差的情形進行估計,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還將進一步上升,并且隨著應收賬款原值的增長,壞賬對于損益的影響將更加明顯。
應對方式
8月16日,南京萬德斯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德斯”)發布公告稱,公司就與周口市淮陽區城市管理局(下稱“淮陽區城管局”)的服務合同糾紛向周口市淮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于8月16日收到了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書》。
2021年11月,萬德斯與周口市淮陽區城管局簽署《周口市淮陽區生活垃圾處理場濃縮液全量化處理服務項目服務合同》,約定由萬德斯為淮陽區城管局提供濃縮液全量化處理服務,每立方米單價為365.02元。
截至2023年8月16日,萬德斯共處理兩萬立方米濃縮液,處理費應為730萬元,但淮陽區城管局未按時支付這筆費用。2023年9月,萬德斯與淮陽區城管局續簽了服務合同。自2023年8月16日至2024年7月18日期間,萬德斯處理了17650立方米濃縮液,處理費應為644萬元。但是,淮陽區城管局并未支付共計1374萬元的處理費。
萬德斯認為,淮陽區城管局的延遲付款行為給公司造成了很大損失,希望法院依法判令淮陽區城管局支付1374萬元處理費及資金占有利息,總計約1399萬元。
9月7日,萬德斯發布公告稱,已與周口市淮陽區城市管理局達成調解意向。
黃華珍說,企業選擇對簿公堂是山窮水盡時才會考慮的手段,因為項目開端耗費了大量的市場成本,對簿公堂意味著可能喪失一整片市場。所以,企業對于政府應收賬款是采取極端容忍的態度。“我們經歷的一個項目,談了五年,仍未發起訴訟,因為現金流、國資審計等綜合原因,今年才不得不選擇訴訟。”
多家環保上市公司在半年報或年報中提及,公司正在加強應收賬款催收、成立專班、設立臺賬甚至采用法律手段。
勁旅環境在其半年報中表示,應對措施是公司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持續關注客戶資信狀況與履約能力,定期召開月度應收賬款會議,進行應收賬款跟蹤分析,敦促業務人員對逾期應收賬款進行催收,確保各項目按時回款。
碧水源表示,公司加強了對長賬齡應收賬款的清收力度,通過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和專項工作小組,逐個研究攻關。為進一步激勵和支持應收賬款清收,公司制定專項獎勵辦法并隨實際情況每年調整優化,有效地推動了公司應收賬款的清收,提升了歸口部門的積極性。逐步降低和減弱應收賬款增大與現金流減少的風險。
啟迪環境聲明,受行業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應收賬款回款放緩,公司按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政策計提了相應的壞賬準備。針對應收欠款,公司正采取包括協商、催收、訴訟等在內的多種方式,積極推進應收款項催收。
僑銀股份針對應收賬款管理工作,先后出臺了《應收賬款管理辦法》《應收賬款回款考核細則》等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同時設立專門的回款管理部門,對每月應收賬款的賬齡結構和周轉期等進行分析和落實。另外,僑銀股份稱,公司在承接項目之前會對業主的履約情況、支付能力做摸底和評估,及時掌握各個項目的履約回款能力。公司將繼續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財務風險。
黃華珍說,環保企業對于訴訟還是很“惶恐”的,首先是擔心中國司法現實中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不少案件已經出現久拖不決的問題;其次擔心當前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執行難的問題;最后還要擔心合同履行過程中雙方過錯可能帶來的應收賬款被政府主張部分抵銷的問題,即擔心政府追究企業違約責任。
上述財務負責人透露,為了降低應收賬款的占比,項目公司成立了應收賬款專項工作小組,由各級領導帶頭積極與主管局、財政局及其他政府相關部門溝通,通過多種方式向政府反映企業資金困難情況,必要時還會借助集團公司力量,與不同層級的政府部門或相關單位進行溝通。“政府亦表示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會盡力解決欠款問題,甚至我們的部分項目公司還會積極地向政府建言獻策,通過改變制度、改變支付模式、為政府提出創收建議等方式,站在政府的角度換位思考,與政府一起想辦法解決應收賬款問題。”
上述環保公司財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的應收回款措施可以從公司總部層面和項目公司層面分別展開。
在公司總部層面,建立應收賬款壓力傳導機制:通過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實現目標分解和壓力傳導,將整體目標拆解至每個項目公司,自上而下傳導壓力;形成應收賬款日常調度機制,包括工作會調度機制(月報、季報及年度報告)、建立《各省市政府債券臺賬》(督辦利用化債資金的可能性)及編寫和更新應收賬款管理工具手冊;制定應收賬款專項工作方案,明確應收賬款重點事項調度機制,制定相應回收策略,定期調度應收賬款變動情況形成相應報告,重點關注非常規回款措施。
在項目公司層面,常規措施包括成立應收賬款專項工作小組,積極與主管局、財政局及其他政府相關部門溝通,通過多種方式向政府反映企業資金困難情況;經常關注地方財政資金流向,解讀政策,了解掌握財政資金情況,及時催促款項回收;日常積極配合政府或其他付款方開展各項工作,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等。
上述環保公司財務負責人說,非常規措施包括借助國家一攬子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方案加速落地的契機,積極爭取政府專項化債資金;采用延長特許經營權的方式化解歷史債務;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工作,在環保檢查等相關工作中提供幫助和提出可行性建議;換位思考,為政府建言獻策,實現雙贏;在關鍵環節對應的政府部門安排常駐人員,及時掌握信息,縮短審批時間;利用政府PPP項目整改、國家環保督察、審計整改等契機,與政府簽訂還款協議;利用特殊會議或各類平臺反映相關問題,助力應收款回收,如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臺等;與主管部門協商收購當地優質項目,實現債權到股權的轉變;對于協議內容存在異議,并導致公司面臨重大壓力和風險時,適時考慮終止項目合作;必要時采用法律手段,對相關單位進行起訴。
黃華珍告訴記者,應收賬款增加導致環保行業企業資金鏈、現金流緊張,特別是對那些大規模進軍PPP項目的企業,可能受到更大影響,一些上市公司面臨破產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