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讓生活更美好
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
女性力量從未缺席
她們有韌性、耐心、不畏艱難
她們閃耀而堅定
充分展現了巾幗擔當、巾幗作為、巾幗風采
今天下午,由市婦聯、市科技工作黨委、徐匯區委聯合主辦,市三八紅旗手聯誼會、市科技婦工委、徐匯區婦聯承辦的2023年上海科技節“她力量”講壇在徐匯西岸鳳巢舉行。來自全市各領域的女科技工作者線上線下聚巾幗之力、揚科普之光,共同慶祝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她力量”講壇作為上海科技節的重點活動之一,也是唯一的女性論壇,自2019年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講壇旨在為上海優秀女性科技人才搭建交流展示平臺,激勵和引領廣大上海科技女性勇攀科技高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上海科創中心貢獻巾幗之力。
本次講壇以“智匯巾幗 讓科普之光照進百姓家”為主題,突出“科普+”理念賦能,邀請了來自紡織產業、醫藥健康、生態環境、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四位優秀女性科技人才,講述她們用科技創新助力美好生活中的“她”力量和“她”成果,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巾幗科普大講堂。
化學創造美好生活
儲玲玲
東華大學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上海市三八紅旗手
上海市第十一屆巾幗創新新秀獎
不管是平常穿的衣服,還是宇航員的航天服,這些高性能的紡織品和材料源頭創新源自最基礎的合成化學。有機氟化學就是一個合成化學創造豐富物質的典型案例。2007年儲玲玲進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讀博,從事的研究領域是有機氟化學,從此與合成化學結緣。2012年博士畢業后,儲玲玲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開始從事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可見光催化。2016年回國加入東華大學,繼續在東華開展有機氟化學和光化學交叉領域的研究。
儲玲玲長期專注于催化合成領域研究,提出并發展了“氧化三氟甲基化”反應新模式,利用可見光驅動廉價金屬催化反應,她希望“發展綠色溫和、高效、高選擇性的新合成方法,將簡單易得的生物質資源、大宗化工原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的藥物、農藥、天然產物、材料等物質分子,進一步推動化學學科的高質量發展,讓化學更好地服務人類生活,創造人民的高品質生活。”
做使命和需求導向的腦科學研究
竺淑佳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研究組組長
在現場,竺淑佳分享了兩個來自臨床的故事。一個是NMDA受體突變導致大腦發育遲緩的罕見病患者,另一個是老年抑郁癥及臨床抗抑郁新藥研發的“卡脖子”難點。
“從這些臨床患者和家屬的迫切需求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去做使命和問題導向的腦科學研究。一方面,罕見病其實并不罕見,NMDA受體突變患者的臨床發病率大概在十萬分之十九。但是,目前針對不同突變體的致病機制研究相對甚少,更無從談起靶向性的干預和治療。另一方面,以抑郁癥為例,臨床上低于10%的患者到精神衛生專業醫院就診,這些病人大多數已經是重度抑郁或有自殺傾向和行為,他們迫切需要能改善癥狀和緩解自殺意念的快速起效藥物。作為神經科學的科研人員,我們從臨床視角尋找科學問題,用基礎科研的手段去闡釋腦疾病發生發展的機制,并結合人工智能分子設計,為新一代的藥物研發提供理論支持和創新源泉。”
激濁揚清 守護城市水生態
王麗花
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提名獎
“把城市比作一個有機體,排水管道和污水廠就是靜脈和腎,污水經過排水管道輸送到污水廠進行凈化處理,去除水中的雜質、有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凈化后的水返回大自然或循環再利用。”王麗花形象地向大家講述污水是如何變清返回大自然的。
在生態環境改善的第一線奮戰了20年的她,領銜建成了上海三大片區污泥綜合處理項目。當時王麗花的團隊只有8個人,女性只有她1人。1800多臺設備、近萬只閥門儀表,她們夜以繼日,埋頭苦干,在團隊的共同拼搏下,3大污泥項目于2020年底建成投運,類似項目的建設周期在國外至少要10年以上,而她們僅僅用了不到4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市區污泥100%無害化、穩定化處理。
王麗花所負責的白龍港污泥項目創造多項全國第一、亞洲第一,獲詹天佑獎。作為城市水環境的守護者,讓人民城市的腎臟功能更強大,讓上海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她最大的心愿。
“行云流水”的人工智能
駱靜
商湯科技首席運營官、商湯上海公司總經理
上海市巾幗建功標兵
提到人工智能,很多人總會想到“硬科技”“高質量發展”“大國戰略”等宏觀敘事的詞語,給人一種遙遠的、競爭的、冰冷的感覺。在駱靜眼中,人工智能是“陪伴的、輔助的、溫暖的”。
就如徐匯濱江與商湯建設了“智慧水岸”平臺,通過“能感知、有溫度、主報告”的運營方式為市民營造了安全宜行的環境。商湯“自動駕駛接駁小巴”,通過AI+AR的可視化方式,營造“乘車文旅結合”的新體驗。商湯“智慧車艙”為自駕出行實現兒童關懷、疲勞緩解、分心提醒、手勢交互等功能,全時段營造“上路安心”的駕車環境。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企業,商湯讓女性力量以人工智能技術為載體,服務智慧交通、科技助農、科教興國、文化自信等高質量發展任務,讓人工智能廣泛應用于民生百業,為人民生活帶來無限可能。
在隨后的圓桌訪談環節,四位嘉賓圍繞如何開展科學普及工作等問題展開討論。
活動現場,“科普慧課堂”賦能行動啟動。該行動將凝聚巾幗力量,以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專項項目中與女性科普有關的優質科普視頻資源為核心內容,在“上海女性”微信公眾號上開辟專屬欄目(點擊此處可直達欄目)或閱讀原文,并在“上海女性”視頻號上每日一推,把女性科普項目成果送入百姓家,惠及廣大婦女群眾和家庭。